大隱隱於市,在繁華魔都有一處建築,古木參天,綠樹掩映,這青磚白瓦卻沉澱著百年曆史。
它是嘉定唯一一處中西合璧、磚混結構的近現代典型風格建築,有著很高的人文歷史和建築藝術研究價值,它就是沈家祠堂(又稱沈家花園),坐落在嘉定江橋星火村。
今天,記者著旗袍,戴木簪,攜上油紙傘,帶你穿越時光的同時,深度感受這座百年老宅。
(據說記者一開啟油紙傘,就“穿越”了,趕緊戳)
1916年,祖籍安徽的上海建築設計師沈安邦在這裡購置了土地,建造了這座由兩幢建築組成的造型新穎的私人住宅。
沈家祠堂建築牆身雖然無壁柱、雕刻、花飾,但透過對門窗、露臺、欄杆、木牆與實牆的精心搭配和處理,創造出了清新又樸實且富動感的建築藝術形象。
這處天井就是沈氏當時設立祖宗牌坊的場所,一磚一瓦、一草一木,沈氏一家在這虔心祭祖的畫面彷彿就在眼前。“滬寧鐵路開通以後,南翔也設了站,加上當時正值上海大開發,很多能人挖到第一桶金後紛紛選擇到周邊來買地造房,沈安邦就是其中一個。”致力於江橋地方文化研究的李寧介紹,“這裡的位置也好,這條虯江河在當時算是條國道,船運很繁忙,方便運建築材料,他們主要坐船來這度假。”
“這是牌樓,其實就是大門。”李寧仰頭指著眼前這幢有五層樓高的建築說,那時候牌樓就是大戶人家的標誌。採訪中,記者發現建築外部有不少大小不一的洞眼。“這裡發生過很多次戰爭,主要是日軍留下的。”李寧解釋道。
告別濃濃戰火,解放以後的沈家花園裡,傳出了學子們的朗朗讀書聲,它搖身一變,成了天真中心小學。
曾經居住在這附近的王珏女士仍經常會來看看。她回憶說,這天井處原有一座花壇,壇中央是一棵高過屋頂的梨樹。四月的風一吹,像是雪花一樣從天井灑落,現在閉上眼仍禁不住想伸手去接,大抵是因為這裡承載著她的青春與芳華。
王珏來回撫摸著磚紅色的門窗:“還會夢到這幾間教室,幾十年了,變化太大了,以前爬樹還能隱約看到國際飯店呢。”
感慨之餘,王珏告訴記者,這座建築還在,那就一定能找到印跡。順著她的目光看去,果然,牆面上還能隱約看到“助人為樂……”的校訓,透過天井,如縷的陽光照亮了她的眼眸,明媚得剛好。
2015年,江橋鎮政府聘請專家,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對沈家祠堂進行了全面修繕,並與收藏家周紀文合作,建成上海靈巖山房江南文人家居展示館。充滿了文藝範兒的生活氣息是什麼“味道”?明清時期江南文人的家居精品又是哪番模樣?在這裡都可以找到。
時光流轉,歲月更迭,周圍的光景變了又變,但這裡好像被按下了暫停鍵。老宅建築外部曾被日軍侵略的累累彈孔被保留了下來,山斗牆門上的斑駁、自然生長的小樹也都還在,這些都是歲月的印痕。如果老牆能開口說話,它一定會告訴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們,老建築帶著歲月的包漿,記錄著真實的歷史,那是一段段不能忘卻的歷史。
來源:上海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