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鮮的每一天,我都被一些東西感動著;我的思想感情的潮水,在放縱奔流著了......誰是我們最可愛的人呢?我們的戰士,我感到他們是最可愛的人。”
這篇名為《誰是最可愛的人》的戰地通訊,恐怕80、90後都不會陌生。而當年也正是透過這一篇篇的文稿,讓我們知道了朝鮮戰爭的殘酷,知道了黃繼光、楊根思、邱少雲等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為了國家而壯烈犧牲的故事。其實不光是在前線,這些“最可愛的人”離開了戰場,回到了祖國、回到平凡的崗位,他們一樣可以無私的奉獻自己,比如我們今天要聊得這位,上甘嶺戰役中,他殲敵400餘人,擊落敵機一架,還鄉後默默奉獻36年,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塑造出中國軍人的光輝形象。
蔣誠,1928年出生於重慶合川區隆興鎮,恰逢動亂年代,所以兒時的蔣誠一直是在炮火聲中度過的,這也讓他對侵略者無比憎恨。1949年12月,解放軍解放成都,全城都沉浸在一片喜悅之中,21歲的蔣誠加入解放軍,成為31師機炮連的戰士。
蔣誠雖然沒讀過書,但他肯吃苦肯鑽研,所以在新兵考核中,他總能取得優異的成績。1951年1月,朝鮮戰爭已經進行了3個月的時間,由於前線戰況激烈,蔣誠所在部隊也編入志願軍12軍,由長甸河口入朝作戰。
正所謂“養兵千日用兵一時”,初上戰場,蔣誠顯得十分興奮,他知道檢驗自己能力的時候到來了,所以每每雙方交戰,初生牛犢不怕虎的蔣誠都衝在最前面,奮勇殺敵。從1951年4月到11月,12軍先後參加大大小小戰鬥共計400多次,給敵人予以致命的打擊。
而蔣誠,由於表現突出,入朝不到1年時間, 他就在朝鮮金城由老黨員張雲介紹入黨。
“作為黨員,更應該做好表率工作,凡事都應該衝在最前面。”
有了這個信念,蔣誠更加拼命了,而就在入黨後的第4個月,蔣誠迎來了永生難忘的一場戰役——上甘嶺戰役。
上甘嶺戰役,其激烈程度前所未見,尤其是炮兵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二戰最高水平,在43天的戰鬥中,敵我雙方反覆爭奪上甘嶺陣地多達59次,我志願軍更是發揚不怕死的精神,共擊退敵人900餘次衝鋒。那麼,戰鬥到底有多殘酷,蔣誠的作戰經歷可見一斑。
1952年11月1日,蔣誠所在的12軍開始加入到上甘嶺戰役當中,在此之前,第15軍45師已經和敵人激戰了半個月的時間,雖然陣地還在我方手中,但己方也損失慘重,約有5600人傷亡。11月8日,蔣誠所在92團抵達上甘嶺537.7高地,這處高地計程車兵已經連續奮戰了4天4夜,只剩下24人,而且他們已經斷水斷糧11天了,完全是靠著吃樹皮和堅韌的毅力在作戰,好在關鍵時刻92團趕到,由於戰況緊急,上級只給了3天的準備時間,3天后,就必須發動反擊。誰也不會想到,在這場關乎整個朝鮮戰局走勢的血戰中,蔣誠會創下一個奇蹟:手持機槍擊落敵機一架。
戰鬥終於打響了,92團在火炮的配合下開始向敵人陣地猛攻,但敵人予以頑強反抗,看著敵人的火力點阻斷了我軍前進,蔣誠有些心急,他仔細觀察地形,手握機槍匍匐前進,當抵達一處小坡時,他悄悄架起機槍,趁敵人換子彈時,猛然一通掃射,敵方火力點頓時就啞了火。然而,還未等他高興,一顆炮彈就突然在他不遠處爆炸,到處飛濺的彈片一下子就把蔣誠的肚皮劃開,蔣誠感覺腹部一熱,低頭一看,鮮血湧出,腸子都被炸出來了,劇烈的疼痛感差點讓他昏死過去,但是戰鬥還沒有結束,他不能就這麼倒下。
“就是不停地打、打、打!要消滅所有的敵人!”
每每回憶這段往事,儘管蔣老已經記不起很多細節,但“消滅所有敵人”這6個字,卻貫穿了他所有關於朝鮮戰爭的記憶。
就這樣,靠著堅韌的毅力,蔣誠硬是把流出來的腸子塞了回去,由於沒有及時治療,時至今日,在他的右腹部依然有一道長約6釐米、深凹進去的傷疤。
當蔣誠重新站起來時,戰鬥已經變得更加激烈了,為了打退我軍,敵人調動了幾架飛機對我軍陣地進行轟炸。見到敵機飛來,戰士們紛紛就地尋找掩體,而作為機槍手的蔣誠卻有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何不把它打下來?於是,蔣誠拿著機槍跳進一處深溝,等待敵機的到來。
“我就站在溝底,把機槍架在溝上頭,看到它來了,我就猛打,不管打不打得著。它衝下來,我就打它的頭;它飛走,我就打它的尾巴......”
說到這一段的時候,蔣老就無比激動,眼中帶著光。
在他的努力下,最後真的還擊中了一架敵機,被擊中的敵機頓時冒出黑煙,墜下山崖,其他敵機一看形勢不妙也就飛走了。如此一來,我軍士氣大振,戰士們一鼓作氣,衝向敵人陣地......
此次戰鬥結束後,蔣誠靠著一挺重機槍殲敵400餘人,擊毀敵人重機槍一挺、敵機一架,因表現突出,被上級授予一等功。
在其立功受獎說明中這樣寫道:
“......該同志發揮了高度的英雄頑強精神,克服重重困難,帶領班裡在嚴密敵炮封鎖下,熟練地掌握了技術.....擊落敵機一架......”
然而,就在部隊郵寄立功喜報時,卻將地址“隆興鄉”誤寫成了“興隆鄉”,興隆鄉收到喜報後卻查無此人,於是就退回省裡,以至於喜報在檔案館裡存放了幾十年。
朝鮮戰爭結束後,已經康復的蔣誠回到了部隊駐地,當時部隊正在搞營房建設,蔣誠又因為表現突出被授予三等功一次。1955年2月,蔣誠光榮的退伍還鄉,臨走時他只帶走了5樣物品:一套便衣、鞋襪各一雙、一條毛巾、肥皂一條以及布票16尺。
回到老家後,蔣誠的家人都很開心,因為他們知道很多上前線的人,最終都戰死沙場,蔣誠能活著回來,已經很幸運了。而蔣誠,即便是解甲歸田,他也從未提及過自己的傳奇經歷,他只是以一個普通農民的身份默默勞作。因為當過兵,當時鄉里有民兵組織,他就去幫著訓練。1958年,恰逢地方鐵路開始建設,蔣誠作為退伍軍人,自然當仁不讓的參與進來,而這一干就是5年,由於吃住都在工地,蔣誠幾乎很少回家,就連母親去世他都未能見到最後一面。1962年,鑑於蔣誠的工作能力,鐵路局想給其安排到另一個鐵路段的下屬單位當書記,可蔣誠想想家裡妻子患病、兒女尚且年幼,於是便婉拒了對方,又返回家中務農。
幾年後,當地開始興起養蠶,而蔣誠因為好學、好鑽研,所以很快就成了遠近聞名的養蠶高手。1964年,政府聘請他在當地三個鄉里擔任臨時蠶桑技術員,能為人民服務,蔣誠從不拒絕,就這樣,這份臨時工作,他一干就是24年。
在兒女們的印象中,父親性格好,話很少,總是沉默。然而,讓兒女沒想到的是,這個沉默寡言的父親卻在多年後,幹出了一件驚天大事。
1983年冬天,當地打算在隆興鄉、永興鄉之間修一條道路,蔣誠自認為懂得一些修建道路的技術,便放下手中活,主動請纓牽頭修路。
在那個年代,當“包工頭”修路可不是什麼掙錢的活兒,修路的都是本村村民,最後工分換工錢,蔣誠不僅拿不到錢,還需要倒貼錢。當路修到一半時,預算的錢已經花完了,村民們也開始有了抱怨,都不太願意幹活。
那天,蔣誠沉默了很久,最終跟大家保證:
“大家繼續幹,錢的事,我來想辦法。”
蔣誠在村裡一向口碑不錯,見他這麼說,村民們自然也就信了,大家又開始幹起活來。幾天後,蔣誠真的把工錢弄來了,工程也因此順利完成。
道路修好了,鄰里鄉親都很高興,誰也沒有問過,蔣誠的錢到底怎麼來的。直到幾年後的一天,蔣誠告訴了兒子蔣明輝:
“當年修路的錢,是我以個人名義貸款的。”
蔣明輝心頭一緊,問道:
“貸了多少錢?”
“2400塊......”
父親的話一下子讓蔣明輝的心沉重了許多,要知道,當時蔣明輝工作了幾年,也就存了1000多元,2400元簡直是一個天文數字。
蔣明輝心裡很糾結,因為當時他已經有一個談了3年多的女友,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可如今這種情況,他只好賣掉自己的房子,又向別人借了錢才還清了父親的外債。
而女友得知蔣明輝賣房後,一時想不通,就去了外地打工,好在事後,蔣明輝還是靠自己的真誠打動了女友,倆人最終還是喜結連理。
說到這裡,你一定好奇,蔣誠的事蹟到底是怎麼被發現的呢?其實這一切多虧了合川檔案館的工作人員。1988年的一天,工作人員正在對往年檔案進行清理,意外發現了這份喜報,經過多方查詢,最終確認喜報的主人就是60歲的蔣誠,這段塵封36年的往事也由此被世人知曉。
有人曾經問蔣誠:
“你在朝鮮當兵打仗,後悔過嗎?”
蔣誠雖已年過花甲,但依然堅定的說道:
“我這輩子,從來沒後悔過。戰爭年代,我只想多打幾個敵人,取得勝利,為人民服務,這是我為人處世的宗旨,我從來沒覺得這些事,能值得我驕傲。”
歲月流逝,忠心不渝;英雄老去,軍魂猶在。如今蔣老已經94歲高齡,在這裡也祝願他老人家能夠健康長壽、安享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