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紅軍長征過草地前,曾在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的馬爾康市休整了一週左右。對於休整期間的住地,毛澤東評價道:“古有郿塢,今有官寨。土司的這個城堡應該是我們在長征途中見到的最有特色的建築了。”
這座被毛澤東拿來與東漢郿塢相比的城堡,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
從公元1286年元朝至元二十三年以來的600多年時間裡,官寨既是卓克基土司辦公的衙署,也是土司及其家眷生活的地方。
馬爾康與金川縣、小金縣相鄰。公元1748年清乾隆十三年,因隨徵大小金川戰役有功,第9代卓克基土司嘉嘎爾布目被清廷賜封五品長官司,這是卓克基在土司歷史上的最高職位。
1747年乾隆十二年四月,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糾小金川土司澤旺發動叛亂,攻勢迅猛。乾隆帝授張廣泗為川陝總督,取代慶復,全面主持戰事,第一次金川之役正式開始。
乾隆之所以重用張廣泗,是因為之前他在貴州處理苗疆事務時獲得很大成功,曾經在貴州平定過苗族人的叛亂,被乾隆譽為“西南屏障”。乾隆自然而然地認為這次征剿金川土司叛亂,張廣泗一定會不負眾望,取得成功。
可這次戰爭,卻讓張廣泗的英名毀於一旦,甚至把命都丟了,成為第一個被乾隆帝斬殺的軍事首領和地方總督大員。
張廣泗在金川的時間是從1747年乾隆十二年四月到1748年乾隆十三年九月,期間發動了二次圍剿。第一次圍剿是乾隆十二年四月到乾隆十三年正月,張廣泗指揮。第二次圍剿是乾隆十三年六月到九月,是大學士納親和張廣泗共同指揮。
張廣泗被殺的原因,乾隆帝的諭旨講得很清楚:“廣泗初至軍,妄為大言,既久無成效,則諉過於部將。及訥親往,乃復觀望推諉,見訥親種種失宜,無一語相告。見其必敗,訕笑非議,備極險忮。蓋恐此時奏聞,猶或譴責,不若坐視決裂為得計也。朕詳悉推勘,如見肺肝。訥親且在其術中而不覺矣。廣泗熟嫻軍旅,與訥親併為練達政事之大臣,乃自逞其私,罔恤國事。今朕明正其罪,以彰國憲。”
從乾隆帝的諭旨中可以讀出張廣泗犯了三個罪。
一是張廣泗吹噓自己的能力,對戰事的複雜性估計不足,沒有應對預案,臨場指揮不當。
進軍初始,張廣泗躊躇滿志,官兵們士氣高昂,一路拔寨掠地。大軍接連收復了毛,馬桑等地,小金川土司澤旺立刻投降,並還所侵沃日三寨。再進復孫克宗官寨,攻江卡,戰屢勝,克大小碉寨百餘,降二十餘寨。進克丹噶山,分兵焚撒籠等七寨,噶固等寨先後降。
以至於張廣泗過於樂觀地估計了戰局,以為土司丁壯不滿萬人,取之如囊中探物,屢屢向乾隆帝密報可以剋日奏功。連乾隆帝也認為戰爭可以很快地結束。
然而這些勝利僅在外圍取得,一旦逼近金川土司的腹心地帶,戰事便會越來越艱難。
大金川土司莎羅奔的兩處官寨勒烏圍和刮耳崖,均在大金川河東岸,前臨激流河川,背倚陡峻山崖。為抵禦清軍的進攻,莎羅奔在大金川河兩岸構建了軍事防禦碉。分別是西岸的馬爾邦關碉與東岸的曾達關碉,曾達關碉與馬爾邦關碉隔河相望,是扼守金(川)丹(巴)之咽喉,雙碉齊鎖要道,易守難攻。
兩雕高大雄偉、稜角分明、牆體平整如削,技術精湛、極為牢固,是世界建築史上的明珠。 不僅經受了戰爭的烽煙,而且經受了大自然變遷的嚴峻考驗。歷經地震風雨,兩碉依然倚天巍然矗立,直刺蒼穹,構成了川西北獨有的一道靚麗風景。
尤其馬爾邦關碉身高49.5米,相當於20多層樓房的高度,砌築工整,稜角分明,是目前世界範圍內現存最高的古碉。
為了攻打這兩個據點,張廣泗在小金川美諾寨坐鎮指揮,調集士兵二萬二千四百餘人,分為兩路七支,進攻莎羅奔的大本營勒烏圍和他的侄子郎卡的官寨刮耳崖。
經過數月征戰,七月末,西路軍打到了距刮耳崖僅20裡地,南路軍逼得金川兵退守碉寨。
到了八月,在堅固的碉堡面前,清兵用掘地道、挖牆孔、斷水路、炮轟擊等種種辦法均不能奏效,清軍有點束手無策,進軍步伐越來越慢。
張廣泗此時才意識到攻打碉堡之艱難,慨嘆道:“攻一碉不啻攻一城!”他這位自負的統帥,終於發現,過去的成功不足憑,未經察驗的經驗不可靠,向皇帝拍胸脯前沒有做好知彼功課,犯了兵家大忌。但是,出弓沒有回頭箭,他只能硬撐下去。
於是,戰事停滯下來,陷入焦灼狀態。但時不時,還被對方反攻暗算,官兵付出重大傷亡,苦戰得來的要地又陷入敵手之中。
本來已經投降的馬幫土司頭目恩錯再次反叛,帶領大金川兵搶佔遊擊陳禮駐紮的馬邦山樑,阻斷了清軍的糧道 。
面對挑戰,張廣泗的指揮又出現失誤。當副將張興被圍,馬良柱請移戎布師赴援,總督張廣泗不許,興陷於賊。十一月和十二月間,大金川兵對副總兵張興的營地發動猛攻,包括張興在內的五六百名官兵全部被殺。張興所部的崩潰造成了連鎖反應,導致駐紮在河東的郎建業所部失去了犄角之勢,郎建業奪取的地盤幾乎完全丟失,只能和總兵馬良柱一起撤退。
進入1748年正月,天氣寒冷,值大雪二十餘日,糧匱,煮鎧弩以食,部隊支撐不住,在大金川兵的追擊下,郎建業率部退至巴底,總兵馬良柱所部也撤退到了孫克宗碉寨,倉促之間致使軍裝、炮位多有遺失。
至此,張廣泗的第一次圍剿徹底破產。
二是張廣泗沒有勇氣來承擔自己的責任,遇到挫折或戰事失敗,總是推諉給部將。沒有責任感擔當感。
本來,戰事出現問題,主將張廣泗應該及時總結經驗和教訓,而他卻是推卸責任,密摺彈劾自己的部將。張廣泗先將失敗的責任推給副總兵張興,又密摺彈劾總兵馬良柱,怯懦無能。將五千餘眾。一日徹回,以致軍裝炮位。多有遺失。其臨陣退縮之狀。罪已顯著。實無可逭。
乾隆帝下旨將這位在瞻對戰事中表現勇敢的60多歲的老將馬良柱“解京問擬”,也就是對照大清律法,看其該領何法。當然,經過調查事實並非這樣,馬良柱陳糧絕狀,洗清冤情,上特原之。命在香山教禁軍雲梯,親臨觀之。良柱起舞鞭,稱旨,賜大緞、荷包。命仍赴金川軍,以副將、參將等官酌量委用。
本來,張廣泗已不能再拿慶復的瞻對之戰說事,來轉移乾隆帝對於金川戰事的關注,乾隆帝要問他的,只有大小金川戰事的進展了。隨著戰事久無進展,他與皇帝君臣間的蜜月期也宣告結束。現在,張廣泗的彈劾部下的做法,讓乾隆帝對他的信任降到冰點。
那麼,為什麼張廣泗要密摺彈劾自己的部將?起因是密摺彈劾是其為官升遷之道。雍正十年(1732年)十月,準噶爾部騷擾清朝的邊境,寧遠大將軍嶽鍾琪率領大軍出西路。雍正帝任命張廣泗為副將軍,並得雍正面授機宜,授給他用兵方略。張廣泗領兵出發,與嶽鍾琪在科舍圖合軍一處,到達穆壘。嶽鍾琪受雍正相詔回京,張廣泗守護大將軍印。嶽鍾琪進京之後,張廣泗便密摺彈劾嶽鍾琪用兵不當、剛妄自用,號令不明等。雍正帝接到張廣泗的密摺之後,當即奪了嶽鍾琪的官位。雍正十一年,張廣泗率領萬餘人分駐北山,在得到敵軍行到烏爾圖河的訊息之後,當即領軍出征。他英勇作戰,擊敗了前來進犯的敵軍,斬殺準噶爾四百餘人,準噶爾部乞和之後,雍正對張廣泗論功行賞,班師回京之後被授為湖廣總督之職。
再說,乾隆剛剛繼位,苗族叛亂爆發,尚書張照和將軍哈元生、副將軍董芳一起率兵征討苗亂,成效甚微。乾隆便授張廣泗經略之職,命其親自去貴州平亂,將軍以下的官員全部聽他節制。張廣泗上任之初就上密摺給乾隆帝,將張照等人一併彈劾了個遍,張照等人最終被罷職問責。當然,張廣泗帶兵的確有一手,分兵三路進攻苗寨,削弱苗寨力量,到苗寨勢弱之後,合圍苗寨,依山圍剿,步步進逼,並利用“以苗攻苗”的手法瓦解苗亂,諸苗全部被平定。張廣泗被朝廷任命為雲貴總督,兼領巡撫之職,進封為三等世代承襲的阿達哈哈番。
金川戰事失敗,張廣泗密摺彈劾自己的部將,忘記了這是自己主導的戰事,這等於表明自己的無能。
三是張廣泗對同僚的錯誤,沒有及時通報。看到失敗,反而高興,幸災樂禍。
1748年乾隆十三年二月,乾隆帝決定派大學士納親前往督師,並起用嶽鍾琪,授提督銜隨赴征剿大金川,這等於間接剝奪了張廣泗的指揮權。
很快,四月嶽鍾琪赴黨壩統兵,六月初三日,訥親馳抵張廣泗駐紮的小金川美諾軍營,但次日,張廣泗卻離開美諾前往卡撒軍營。訥親抵達前線後,在不瞭解戰況資訊下銳意進取,限令三天拿下莎羅奔結寨地噶拉依,清軍奮力攻擊,總兵任舉,參將賈國良陣亡,將士損失慘重。這顯然是輕率冒進,導致進攻失敗,損兵折將。張廣泗身為大將,知道前線的情況,並沒有提醒,反而躲在一邊,導致最後訥親打了敗仗之後諸事推諉,張廣泗又因為訥親不懂軍事而處處輕視他,到處為他設定難關,導致將相不和,使軍心渙散。
此時,張廣泗還沒有意識到他的仕途甚至是生命已處於危險的狀態。“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The last straw that broke the camel)出現了,這就是密摺。
嶽鍾琪,就是雍正年間被張廣泗密摺彈劾的上級主將。八月初八,乾隆皇帝接到嶽鍾琪兩份參奏張廣泗的密摺。其一,奏陳總督張廣泗排程錯謬且不分兵予他;其二,張廣泗重用小金川叛逆良爾吉和漢奸王秋,導致軍事機密洩露給了敵軍。同樣,訥親恰在此時上密摺彈劾張廣泗分路進兵的戰術,導致兵力微弱,老師糜餉,貽誤軍機。
清朝的密摺制度就是允許和鼓勵四品以上的中央和地方官員,直接向皇帝遞密摺。這種方式既快速又保密,使皇帝能更直接地獲取資訊,提高了提高了行政效率,有利於君主集權,也加強了對官僚機構的控制,使官員、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加強了皇權。用密摺言事 , 所言內容彼此都不得而知 , 即使被誣陷也無處申訴 。顯然,張廣泗既是密摺制度的得益者也是受害者。
很快,張廣泗被革職解京。乾隆帝親自在瀛臺審訊,張廣泗拒不服罪,最後以失誤軍機罪處斬。1748年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張廣泗被處斬。
那麼,張廣泗真的到了一定要被斬嗎?顯然不是,確實有點冤。中國近代演義小說作家歷史學家蔡東藩(1877年—1945年)先生評論:廣泗信漢奸,比匪人,輕視訥親,積不相容,固有難逭之罪,然金川艱險,戰碉林立,非廣泗之出兵搗毀,則傅恆分路深入之計,恐亦未能驟行。且廣泗逮還,高宗親訊,以其抗辯而殺之,尤為失當。廣泗有罪,理屈詞窮,殺之可也,乃廣泗尚有可辨之處,而高宗不問曲直,立置重刑,刑戮任情,得毋太過!況廣泗有平苗之大功,尤應曲為赦宥乎?傅恆一出,叛酋乞降,雖由間諜之被誅,然其時金川精銳,已皆傷亡於張廣泗之手,廣泗不幸而衝其堅,傅恆特幸而乘其敝耳。
更重要的是,由於皇后富察氏去世,乾隆帝發起的政治清洗運動,在牢牢地掌握了刀把子、控制封疆大吏之後,就是要牢牢掌握“槍桿子”,張廣泗被殺就是必然的。
(張廣泗被殺了,納親的命運將會是什麼樣的結局,請看下回分解。本文是“乾隆翻臉了”系列第七篇,謝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