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成立後,西南地區解放,鄧小平隻身一人來到重慶,指導著7000多萬西南人民恢復生產,進行社會主義建設。這時候的鄧小平意氣風發,日理萬機,而他能夠專心投入共產主義事業而無後顧之憂,全靠家中有一位賢良能幹的母親。
1950年春天,有兩位故人來到了重慶,一位是鄧小平的舅舅淡以興,另一位是鄧小平的繼母夏伯根。見鄧小平正在開會,警衛員崔來儒向鄧小平悄悄報告:“政委,您的舅舅和母親從廣安老家來了。”
專心公務的鄧小平只說讓他們先去招待所住下,沒有多說什麼。
鄧小平的舅舅等了又等,一直不見這個外甥露面。他心想,鄧小平莫不是當了大官就六親不認了,連自己的孃家也記不得了。舅舅心裡頗為氣憤,警衛員也看在眼裡,一次又一次地跑去催促鄧小平,可鄧小平始終只是揮了揮手。
等鄧小平忙完了之後,回到招待所裡見到了舅舅和繼母。看到鄧小平進來,舅舅先把鄧小平熊了一頓,然後慢慢地嘮起了家常。在與舅舅交談的過程中,鄧小平一眼就注意到了這位“年輕”的母親,他上下打量後發現,這位母親看著只比自己大了幾歲,但在舅舅的描述下,這位母親無所不能,而且為人十分豪爽,在大是大非面前從不含糊。
鄧小平對這位繼母充滿了敬意,如果不是她在父親過世後一直負責打理這個家,他也不會心無旁騖地搞革命事業。而且夏伯根不僅僅是一位勞動婦女,她還為我黨的革命事業做出了突出貢獻。在鄧小平的事業陷入人生最低谷的時候,她一直陪在鄧小平身邊,陪他同甘共苦。
那麼,夏伯根究竟是怎樣的一位傳奇女性?她為黨做出了哪些貢獻?她和鄧小平之間又發生了怎樣感人的故事呢?
一生為鄧家默默耕耘
夏伯根出生於四川嘉陵江,她的父親是一位老船工,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她沒有上過學,也不識得幾個字。母親則在她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由父親一人將她撫養長大,艱苦的生活,讓夏伯根從小就十分吃苦耐勞。
在夏伯根十幾歲的時候,父親便將她早早地嫁了出去,並孕育了一個女兒。可惜好景不長,在女兒剛幾歲的時候,她的丈夫就因病去世了。後來,一次偶然的機會,夏伯根與鄧紹昌兩個人在重慶相遇了,兩人見面後便對彼此有了好感,在身邊人的撮合下,鄧紹昌把夏伯根順利娶回家了。
夏伯根是鄧紹昌的第四任妻子,而鄧小平是鄧紹昌第二任妻子淡氏的兒子,當時鄧小平遠在法國留學。鄧小平的生母淡氏,在鄧小平法國留學期間,獨自一人扛起了鄧家的大小事情,成為了家裡的頂樑柱,最後因為勞累過度而臥床不起,她十分渴望能在生命最後的時刻見到鄧小平一面,可鄧小平遠在法國,根本趕不回來。
夏伯根只比鄧小平大了5歲,但她作為一名母親卻十分稱職。她在鄧家任勞任怨,不管是洗衣做飯,還是做農活,教育孩子,她都親力親為。每天雖然很忙碌,但她從來不覺得自己有多苦多累,只覺得能讓一家人過的開心就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了。街坊四鄰看到如此勤勞能幹的女人,都對她讚不絕口。
鄧小平的父親為人正直,不願與鄉匪同流合汙,因此受到了排擠,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一直在外面避難。在夏伯根嫁入鄧家之後,有一次,鄧紹昌在回老家的路上慘遭殺害,那時候的他才五十多歲。就這樣,鄧紹昌撇下了孤兒寡母一大家子人,永遠地離開了。
有時候命運就是這麼殘忍,夏伯根的第一任丈夫丟下她和女兒走了,本以為遇到了第二位丈夫可以過上好生活,沒想到第二任丈夫也去世了。從那以後,夏伯根便成了家裡的頂樑柱,獨自撫養幾個孩子長大。
面對這麼可愛的孩子們,夏伯根不忍離開她們,即使生活再艱難,她也會笑著面對。她不能倒下,因為她知道,這些孩子還要靠她生活。雖然每天重複著洗衣、做飯以及做農活的工作,她卻樂此不疲。
在夏伯根剛嫁入鄧家的時候,她便聽說鄧家有一個長子名叫鄧小平,從小就十分聰明,思想先進,有遠大理想。在鄧小平16歲的時候,鄧紹昌將她送去了法國留學。雖然她沒什麼學問,也沒有見過鄧小平,但她知道鄧小平是這個家裡最有出息的孩子,所以她在教育子女時,會常常讓她們向鄧小平哥哥學習。
深明大義救助共產黨
如果僅僅把夏伯根理解成一位為大家庭默默付出的勞動婦女,未免過於狹隘,因為她身上的閃光點遠遠不止這些。就這樣一位沒有讀過什麼書,也不識得幾個字的農村婦女,她居然做出了這樣大膽的舉動!事情還要從一位年輕的游擊隊員龍田煥說起。
在中共地下黨領導的一次起義中,一支小分隊和大部隊失去了聯絡,後來聽到大部隊正在三元寨與敵人激戰,就火速趕了過去。不料,小分隊剛趕到時,游擊隊的大部隊已經撤走了,於是小分隊準備稍作休整便去前線與他們會合。
龍田煥就是小分隊中的一員,他在戰鬥中身負重傷,戰友一直在攙扶著他走路。就在小分隊走到鄧家老院子附近時,龍田煥突然暈倒了。這時已經是秋天了,天色已晚,晚風裹挾著陣陣涼意吹在戰士們的臉上,由於長期的風餐露宿,戰士們的面板已經有了乾裂的跡象,他們紅撲撲的臉上甚至已經有了翹皮。
天漸漸黑了,此時忙碌了一天的夏伯根還在房間裡喂秋蠶。不久,她聽到13歲的小女兒急匆匆跑回家的聲音,然後不一會就跑到了她的面前,小女兒上氣不接下氣地說:“媽媽,院子旁邊的林子裡有個人快要死了,那一群人都拿著槍。”
夏伯根意識到事情不對,就跟著女兒一起到了林子裡,遠遠就看見月光下躺著一個人。她走近了龍田煥,只見他右下腿的胯下一直血流不止,可見傷勢十分嚴重。不容遲疑,夏伯根對其他人說:“我是鄧家院子的夏伯根,他的傷勢不能再耽誤了,趕快將他背到我家去吧。”
於是,一名游擊隊員背上龍田煥向鄧家院子走去。一名游擊隊員不解,問夏伯根:“鄧大娘,你為什麼要管我們的事?不怕國民黨來抓你嗎?”
夏伯根坦然地說:“我知道游擊隊都是為老百姓打仗的,你們都是好人,我豈能不管?你們都不怕國民黨來抓,我還怕什麼?”就這樣,龍田煥被背到了鄧家院子。
在夏伯根的精心護理下,龍田煥終於醒了。見他傷勢太重吃不下東西,她就調羹一點一點地喂他,就像是護理嬰兒那樣小心翼翼。起初,龍田煥心裡有些消極,認為自己傷勢太重,不該拖累大家,與其成為累贅,還不如早點死了算了。
直至夏伯根拭去他眼角的淚水,對他說:“孩子,你現在還年輕,就像我的孩子一樣。你今天到我家,就像我的孩子回家一樣,我讓你吃飯,你不吃,我會安心嗎?”
龍田煥終於被打動,他開始一口一口地吃東西,但為了不連累鄧家,他心裡一直想著離開。
為了防止人多被發現,夏伯根把游擊隊員安置到了其他房間休息,只留下了一名女游擊隊員肖友芳,讓她留下來照顧龍田煥。後來又對龍田煥和肖友芳說:“以後你們兩個就以兄妹相稱,對外就說是我的侄子侄女。”
就這樣,龍田煥就以夏伯根侄子的身份住在了鄧家老院子。由於傷勢實在是太重,夏伯根只能請一位醫生為龍田煥診治,但這件事多一個人知道便多一份風險,那麼,後來夏伯根又是如何掩人耳目的呢?
與國民黨鬥智鬥勇
夏伯根請來醫治龍田煥的劉大夫終於趕來了。
為了不讓劉先生髮現,夏伯根謊稱龍田煥是她的孃家侄兒,有一次在他拉船時,右腿不小心被鐵釺子鑿了一下,疼得很厲害。夏伯根的這套說辭,顯然騙不了有這麼多年行醫經驗的劉先生,劉先生看了那麼多年病,一眼就看出龍田煥的腿傷不是鑿傷,而是槍傷。
劉先生揭穿了夏伯根的謊言,並傳達了上級的命令:“對於槍傷的處理,上頭特意交代了,凡是見到槍傷,一律不許醫治,立即上報,如果不上報的話就會治醫生的罪”。
聽了這話,只見夏伯根“撲通”一聲跪在了地上,苦苦哀求劉先生。
在場的其他人看到夏伯根下跪哀求劉先生,也跟著一起跪了下去。劉先生被這一幕深深地感動了,於是,他冒著坐牢的風險為龍田煥診治。他拿起鐵鉗子,將龍田煥右腿裡的子彈取了出來,只聽見“哎呦”一聲,剛剛還在昏迷的龍田煥便醒了過來。
後來在夏伯根的精心照顧下,龍田煥一天一天地好起來了,不過傷口並未完全痊癒,龍田煥依舊以夏伯根侄兒的身份住在鄧家老院子。
就有那麼一天,在家裡幫工的鄧三四急匆匆地跑來了,他對夏伯根說:“大嫂,不好了,鄉公所的王保長很快就帶人來搜查了!”
夏伯根聽了這話,就叫鄧三四趕快揹著龍田煥到蠶房的樓閣上,再把他放進簸箕裡,用桑葉蓋在上面。掩藏好龍田煥之後,夏伯根下樓拉著肖友芳對她說了幾句話,並讓她立刻到房前去。就在夏伯根做好了一切準備後,王保長帶著人氣勢洶洶地衝進了鄧家老院子。
王保長帶人搜查了所有的房屋,都沒有找到共產黨。這時還有最後一個地方沒有被搜查,那就是夏伯根所在的鄧家蠶房。王保長進了蠶房中,只見夏伯根正跪在一張小桌前的地上,一邊嘴裡念著什麼東西,一邊連著叩了好幾個響頭。
王保長一臉疑惑地問夏伯根:“鄧夏氏,你在搞什麼?”
夏伯根緩慢地從地上爬起來,拍了拍身上的灰塵,轉過身說:“是王保長呀!今年蠶子發了病,我正在求蠶神保佑呢。”
王保長黑著臉,說:“聽說你家裡來了游擊隊,我們過來調查,如果有就趕快把人交出來,我們不再追究,不然的話……”
夏伯根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大聲哭喊道:“我到底是得罪了哪一個呀?竟然如此陷害我?如果王保長懷疑我們這裡窩藏了游擊隊,可以在這裡隨便搜查。”
然後她又指著樓閣的方向說:“就從這開始查起吧。”
通往閣樓的樓梯是竹製的,根本容納不了那麼多的重量,再加上王保長本人比較重,每上一節樓梯,樓梯就會顫動一下。夏伯根不斷地提醒王保長,可王保長還是執意上去,只見王保長硬撐著爬到了最上面,伸頭一看,只有一個簸箕裡面堆滿了桑葉。
王保長覺得這裡不可能藏得下人,便急著退了下來,沒想到他一腳踩空,瞬間從高處掉了下來,夏伯根看到這一幕急忙去扶他。此時的他還驚魂未定,嚇出了一身冷汗。夏伯根在心裡暗暗高興,看著王保長帶著人馬踉踉蹌蹌地離開了這裡,她不禁笑出了聲。
夏伯根雖然沒有文化,但她卻深明大義、有勇有謀,即使身處險境,也總能化險為夷,為了保留革命的火種,不惜冒著生命危險保護游擊隊員。同時她也是足智多謀的,在危急關頭懂得先發制人,在敵人的威脅下依舊面不改色。
“半路”母子情
夏伯根與鄧小平的母子情分主要在建國以後。由於建國前,黨的革命事業尚未完成,鄧小平一直跟隨革命隊伍,由於要隱藏身份,鄧小平幾十年來一直沒有回到自己的老家。夏伯根也從來沒有見過這個“大兒子”,只知道他是鄧氏家族中最有出息的一個孩子。
重慶解放後,夏伯根聽說鄧小平回來了,她按捺不住內心想見鄧小平的激動,於是便和鄧小平的舅舅淡以興一起來到了重慶。誰知恰好趕上鄧小平在開會,於是便在招待所裡等著鄧小平,這便有了開頭那一幕。
鄧小平忙完走進屋子的時候,與他的舅舅交談了一會,隨後舅舅將話題拉到了夏伯根的身上。
舅舅對鄧小平說:“這就是你的繼母夏伯根,也是給你父親送終的人。你父親死後,鄧家全靠她才能支撐起來,她幾乎什麼都會,而且很能吃苦,鄉親們都誇你們老鄧家有福氣。”
夏伯根聽到淡以興這麼誇她,都有點不好意思了,連忙打斷了他的話,對鄧小平說:“聽說你回來了,就想來看看你,沒有別的意思。”
鄧小平聽完這些話,頓時眼含熱淚,轉頭對夏伯根說:“夏媽媽,留下來!今後我們為您養老。”之後,鄧小平就承擔起了贍養繼母的任務。
1952年,鄧小平被調回了中央工作,他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繼母,隨後便把繼母接來北京。彼時夏伯根老人的年歲已大,不如年輕時候能幹,但她在和鄧小平一家生活的這段時間裡,鄧小平夫婦待她很好,就像自己的親生母親一樣。
鄧小平夫婦怕夏伯根來這裡跟他們一起住不習慣,便處處考慮到夏媽媽的想法,不管做什麼都會跟她商量,從言語、飲食、穿戴方面都很照顧這位老人,夏伯根也感到在這裡生活十分愉快,她的晚年可以說是在幸福中度過的。
在江西新建縣時,由於夏媽媽年齡已經大了,不適合幹過重的家務活,再加上卓琳的身體不好,不能長時間的勞動,所以家裡所有的髒活、累活,幾乎都由鄧小平一人承擔。從劈柴、生火到洗衣、做飯,每一件事都是鄧小平親力親為。以前是夏伯根照顧鄧家老小,現在是鄧小平照顧夏伯根,這似乎是一種愛的傳承。雖然鄧小平和夏伯根是“半路”母子情,但他們的感情卻早已超越了親生母子的感情。
那段日子裡,鄧小平夫婦和夏伯根每一天都過得很充實、很愉快,雖然物質條件不富足,但是三個人彼此都有了精神支撐,讓他們有了堅持下去的勇氣。
夏伯根對待鄧小平的子女如同自己的親生子女,全心全意,毫無保留,在鄧小平夫婦最艱難的時候,她毅然決然地站了出來為這個家遮風擋雨。
鄧小平夫婦對夏伯根也是盡心盡力,幾十年如一日地悉心照料夏伯根,讓她安享晚年,夏伯根能夠活到101歲的高壽,這與鄧小平夫婦的悉心照料是分不開的。
小結
1997年2月,鄧小平在醫院裡度過了他最後的時光。此時站在醫院外面的夏伯根一直在焦急地等待,她希望能等到鄧小平病情好轉的訊息。後來鄧小平的警衛員出來告訴夏伯根,偉大領袖鄧小平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此時的夏伯根已經將近100歲了,聽到這個訊息的她,不禁流下了滾燙的淚水。從那以後,夏伯根的精神狀況大不如前,因為過度悲傷,加上年事已高,她得了老年痴呆症。每次卓琳來看她,卓琳總是會對她說一些以前的事,話題總是離不開鄧小平。因為卓琳知道,夏媽媽無時無刻都在唸著那位已經過世的兒子。
四年後的春天,夏伯根躺在醫院的病床上,氣息非常微弱,病床旁邊的卓琳一直在陪伴她。自從鄧小平去世後,照顧夏伯根的重擔就交到了卓琳的身上,卓琳對她也是無微不至。她在病床旁緊緊地握住了夏伯根的手,陪她度過了人生最後一段旅程。
2001年,夏伯根也永遠地離開了這個世界,享年101歲。
1986年1月,鄧小平和夫人卓琳在成都同舅父淡以興(左三)和舅母(右二)合影。右一為繼母夏伯根
鄧小平和夏伯根,從1950年開始,一直到鄧小平去世的1997年,都相互陪伴著彼此。即使他們的前半生並不相識,但兩人後半生的命運卻緊緊地綁在了一起。兩個人互相幫助、互相成就。夏伯根一生都對鄧家盡心盡力,毫無保留,鄧小平也對夏媽媽有了感恩之情,這是感情的一種良性迴圈。
鄧小平和夏伯根這兩個毫無血緣關係的人,卻可以在後半生的日子裡相互依靠、相互信任,這不得不說是非常罕見且珍貴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