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幾回跟大家分享了古代的文官、武官、諫官和司法、監察類官職,今天我們回頭再上溯下古代官職中地位最高的那幾個,它們有個統一的說法,叫做“三公九卿制”。
為什麼說是三公,不是四公?為何是九卿不是十卿?這個很好理解,三是最穩定的數字;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三是整個世界;三人,正好可以互相制衡。至於九,它是數字中最大的,九九歸一,九最多了。所以設九卿,不能其他。
這個制度始於秦國,秦始皇聽取李斯的建議所設,沿用了八百年的時間。隋朝統一中國後,隋文帝制三省六部,原本的三公也被取締。三公九卿制基本宣告廢除。那麼,三公九卿都有哪些呢,權利有多大?我們一一道來。
1、“三公”
(1)丞相,政府最高行政長官,有一個秘書處十三曹,下轄九卿。隋朝以前著名的丞相如李斯,如蕭何,如諸葛亮,對國家建立和治理,都居功至偉。而隋以後就再無丞相,丞相的權利被三省(中書省、門下省、尚書省)劃分,他們直接對皇帝負責了。
(2)太尉,最高軍政長官,負責管理全國軍事事務,但他平時沒有軍權,戰時也要聽從皇帝的命令,而且要有皇帝的符節才能調動軍隊,軍權實際上也是掌握在皇帝手裡。高太尉權利再大,也無法獨立調動軍隊,可是,軍隊裡的最高長官,相當於軍委主席,那也是至高無比的地位了。
(3)御史大夫,主要管理記事,其地位相當於副丞相,主要職責是管理圖籍、奏章,監察文武百官。相當於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御史大夫下設御史中丞,駐在皇宮;侍御史,彈劾中央和皇宮一切事;監御史,中央派到地方各郡負責監督郡守的御史。
隋、唐以後所設御史大夫,除宋代為虛銜外,均為御史臺長官,已經不再具有漢、魏三公的性質。漢代的御史大夫,相當於副丞相,俸祿和丞相一樣,地位除了皇帝,丞相就是它了。晁錯、桑弘羊,都曾任御史大夫。
2、“九卿”
九卿是指古時中央政府的多個高階官員,指官位很高的人。秦漢時期的卿,不一定是九個人,九卿言其官職完備。
(1)奉常,掌管宗廟禮儀,地位很高,屬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
(3)衛尉,掌管宮門警衛;
(4)太僕,掌管宮廷御馬和國家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審判,相當於最高法院院長。(詳見古代官職之司法)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務;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務;
(8)治粟內史,掌管租稅錢穀和財政收支;
(9)少府,掌管專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澤之稅及官府手工業。
漢改奉常為太常,郎中令為光祿勳,典客為大鴻臚,治粟內史為大司農。魏晉以後設尚書主管各部行政,九卿專掌部分事務,職任較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