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我國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車市場,國內市場的新能源廠家很多,但是要說最出名的一個,那肯定就是特斯拉。目前國內的新能源車企呈現出一超多強局面,但是特斯拉這個一超把國內的多強車企壓制的有點很難以“抬頭”。自從特斯拉被引進國內市場至今,一直都處於絕對的領先地位,對國內的車企發展造成了不小的阻礙。這讓不少人覺得當初把特斯拉引入國內市場是一個錯誤的決定,沒有特斯拉壓制國內的新能源車企會發展的更好。那當初引入特斯拉是錯誤的決定嗎?
對於引入特斯拉是不是個錯誤的決定,不能只看特斯拉對國內車企的負面影響,還要看到引入特斯拉來對國內車企的積極影響。下面就從引入特斯拉帶來的積極影響來看下。
首先,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特斯拉起到挑選出強者,淘汰弱者的作用。在之前,我們為了推動國內電動汽車行業的發展,拿出了鉅額的資金對相關的企業進行鉅額補助,一時間國內出現了一大批的新能源電動汽車企業。但這並不是什麼好事情,因為很多企業並沒有真正地進行電動汽車的研發,只是在渾水摸魚,想要藉此來騙補助。
這就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猶如一潭死水,有許多企業濫竽充數、以次充好,導致越來越多的人不太相信新能源汽車,讓一些真正在搞科研搞研發的企業難以生存。彼時,我們急需一個企業充當“鯰魚”,讓“沙丁魚”們燃起鬥志。
於是特斯拉順利進入國內市場,推出實體車,使得那些真正在搞研發的車企不得不加快研發的腳步,儘快地推出實體車。之後隨著它們各自推出自己的實體車,那些渾水摸魚的企業自然就原形畢露了慢慢也就被淘汰了。同時那些研發成功的車企,各自的水平也相差很大,車子進入市場後,實力不足的也會被淘汰。剩下的都是有實力的強者,像理想,小鵬,蔚來等都在經過激勵的競爭後留下來的。市場競爭是殘酷的,沒有實力必然會被淘汰,靠著官方的補貼,市場保護是發展不起來的,必須要特斯拉這樣外來的強大對手去磨練它們,刺激它們,才能使它們變得強大。
其實,讓國內的車企看到技術上的差距,加速國內的動車汽車向高階市場發展。特斯拉進入國內市場之前,國內在售賣的電動汽車,都是低端車型,技術水平不高,由於大家都處於同一水平,就沒有向高階發展的急迫感。正所謂“死於安樂”,但是隨著特斯拉推出高階車進入市場並取得巨大成功之後,讓國內的車企看到了自己的落後,看到了和特斯拉在技術上差距,使得它們不得不加速研發,向高階市場發起衝擊。像現在的比亞迪等企業都推出了自己的高階車型。同時特斯拉汽車的高售價當國內的消費者有了一定的接受能力,也讓國內的車企在提升技術水平之後,敢於把電動汽車的價格賣上去。
最後,是帶動了國內電動汽車供應鏈的發展。特斯拉在上海的超級工廠生產的特斯拉汽車,使用的都是國內供應商提供的器件,目前已經實現100%國產化。對於國內眾多的供應鏈廠家來說每年為特斯拉供貨可以賺取一大筆錢,直接盤活了一大批的企業。同時因為特斯拉對於相關器件的要求很高,憑藉著特斯拉的一流影響力,號召力,間接地促進了相關供應鏈廠家進行新技術的研發,使國內誕生了一大批的高質量,有核心技術的企業。
像寧德時代在電動車電池領域內,因為掌握高階核心的技術,在全球都處於第一的位置,有很大的影響力,而有核心技術就有話語權,之前蘋果想要寧德時代赴美專門給它生產電池,因為考慮到蘋果的要求很無理,寧德時代直接就拒絕了蘋果。擁有完成的供應鏈,就算以後特斯拉離開了,我們也有能力打造出更厲害的新能源汽車。
綜上所述,當初引進特斯拉不是一個錯誤的決定。當初我們引入特斯拉就是想要其作為一條鯰魚,進入國內這個不成熟的魚池,讓特斯拉來帶動和盤活國內的電動汽車市場。現在雖然國內的車企離特斯拉有不小的差距,但是在發展勢頭上卻極為地迅猛,未來超越特斯拉不是沒有可能。對於國家來說,國內電動車市場需要的是有核心競爭力,有實力的電動汽車企業,只要自身足夠強大還需要去在意特斯拉嗎? 打不打你的只會使你更強大,被打倒只能說明自己沒有能力,留下來也無用,遲早會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