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是千里姻緣一線牽,就如同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愛情亦是如此。
真正愛你的人,即使是你身上的缺點,在他的眼裡也是可愛的,同時,真正愛你的人,在見你的第一眼就已經將你規劃到了未來之中。
她是趙力平,他是朱琦,她出身於窮苦人家,為參加革命,懷揣著夢想不遠千里來到延安,他是朱德之子,因在前線中受傷調回延安。
當他遇到了她,擦出了愛情的火花,自此一發不可收拾,他踏上了漫漫追妻路。
長路漫漫,進度滯後,急壞了賀龍,於是他親自出馬為他們兩個牽橋搭線,但究竟結果如何?
01 朱琦之幸,遇到摯愛
朱琦,朱德之子,本應該與父親一起衝鋒陷陣,立下汗馬功勞,卻因為傷病退居後方。
這樣的朱琦是不幸的,但被派往抗大七分校工作,擔任佇列科科長的他又是幸運的:因為在這裡,他遇到了一生摯愛。
在彭紹輝將軍的牽橋搭線之下,朱琦和趙力平進行了一次公開的相親,朱琦一眼相中了趙力平。
但當時朱琦已經27歲了,而趙力平17歲,對於趙力平來說,朱琦顯然有些大了,雖然說愛情不分年齡,但還是會讓人介意。
“我還小,不急,革命事業為主。而且還要問過父母,父母不同意的也不行。”這是教導員問趙力平對朱琦的看法時,趙力平的回答。
可以看出趙力平也是一個非常有上進心的女子,心中裝的是民族大事,而非兒女情長。
02 梅開二度,心動之始
愛情還是需要自己去主動爭取的,因為,除了一見鍾情,還有日久生情!
雖然趙力平沒有把這次相親放在心上,但是朱琦卻上心了,因為一直得不到趙力平的回覆,朱琦決定主動出擊。
在多方打聽之下,朱琦終於再次見到了趙力平,並向趙力平直接詢問:“對於我們兩人的事情你如何看?”
一句“你是四川人,口味不合”的回答,讓朱琦實在是摸不著頭腦。
“兩人之間的相處,包容是最重要的。而口味兒上的問題,難道就不能透過磨合解決嗎?”
再次被拒絕的朱琦面子也掛不住了,找了個藉口提前走了,留在原地的趙力平看著他的背影,不由地疑惑:“難道他真的喜歡我嗎?”
心動的開始來源於疑惑與思考,其實從這裡應該看得出,趙力平還是喜歡朱琦的,但為什麼要一直找藉口拒絕呢?
03 “門不當戶不對”,但要珍惜眼前人
我相信他們之間是有愛情的,若非如此,他們沒有辦法克服遇到的種種困難,攜手一生!
古代婚姻歷來講究“門當戶對”,而知道朱琦身份的趙力平覺得與朱家之間身份不對等。
所以趙力平是喜歡朱琦的,但是因為心裡覺得不對等,所以她選擇剋制這份感情,打算放棄這個念頭。
但是當時的年代,已經有西方新潮思想傳入國內,大家追求的是自由戀愛,而不是古代的門當戶對,作為父母一輩,思想也逐漸開放。
所以朱德的現任妻子康克清看到朱琦被多次拒絕,終於看不過眼了,她親自找到趙力平,以親身經歷進行勸說:
“你的擔憂我理解,因為我也是一個農村女孩兒,嫁給朱德之前,也是有很多的顧慮,但是愛情來了,就是來了,沒有道理可言。而且人這一輩子能遇到一個愛的人不容易,要好好珍惜。”
除了親自上陣勸說之外,康克清還請了朋友李貞(唯一開國女將軍)來一起勸說,但是趙力平就是固執得油鹽不進,讓人實在沒辦法,難道事情就這樣結束了嗎?
由此可知,思想的轉變不是一朝一夕的,需要慢慢圖之。
但是事情並不是總按我們設想的執行,一些事情的出現,也可能使我們的思想發生巨大的改變。
04 趙力平服從組織安排—結婚
而賀老的突然插手,讓本身有些猶豫的趙力平終於下定了決心。
趙力平笑了笑對賀老說,“既然是組織上安排的,那我就從了吧。”
如果自己不願意,組織的安排會微笑面對?賀老又是誰,能讓個性固執的趙力平心服口服?
賀老就是賀龍,賀龍是趙力平的上司,也是朱德的摯友,看著趙力平與朱德的兒子—朱琦在自己眼皮子底下拖拖拉拉,一直解決不了感情問題。
暴脾氣的賀龍忍不住出馬了。
距離修成正果,只差一把火,而這把火最終還是由賀老點的。
“既然猶豫,就說明兩個人之間並不是沒有感覺。那既然都有感覺,何不快刀斬亂麻?”
於是賀龍叫來趙力平,直接對趙力平說:“你們倆把婚事辦了吧?”
趙力平:“我還沒答應朱琦,怎麼就要和他結婚了?”攪弄著手指的趙力平實在不知道該如何回答賀老,一時語塞地站在原地沒有回話。
而反觀賀老,說完之後覺得這個方法特別可行,直接翻出申請條,迅速地將結婚申請給批了下來,然後遞到了趙力平手裡。
眼看事已成定局,再反駁也沒有用處,趙力平也欣然接受了。
看著並沒有厭煩情緒的趙力平,賀老有點懵:“你不會是拿不定主意,就等著我給你處理吧!”
雖說兩人的婚禮有點意外,但是兩人的婚後生活卻是和睦美滿的。
其實古代流行門當戶對的說法是有非常大的原因的,門不當戶不對的兩人所接觸的事物不一樣,從而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也不一樣。
如果三觀不同,那麼將無法一起生活。雖然我們常說灰姑娘最後嫁給了王子,但是你是否忽略了,灰姑娘本身也是王公大臣的女兒。
那麼出身不同的趙力平和朱琦為什麼能夠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呢?這就需要提一下朱琦的個人經歷。
05 分別十幾載,相認全靠“栓馬柱”
我們知道,朱琦是朱德唯一的兒子,是不是你就認為朱琦從小就是錦衣玉食,在父親的呵護下長大的。其實非也。
那朱琦的人生經歷又是怎樣的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究吧。
朱琦,我們可能並不是很熟,但說到他的父親朱德,我們就比較熟悉。
記得第一次知道朱德,是在小學語文課本上的一篇課文《朱德的扁擔》中,當時的感受是,朱德真是一個愛民如子的人!
不僅體察民情,朱德還為我們新中國的革命事業獻出了自己的青春,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按理說,朱琦作為朱德唯一的兒子,朱德應該更喜歡自己兒子一點。
但是,事實上,朱琦不僅沒有從父親那裡獲得多少愛護,甚至說還不如父親朱德計程車兵與他見面的次數多,難道說朱德不喜歡他這個唯一的兒子嗎?
並不是的,朱琦剛出生時,朱德每次在外處理完事務非常勞累,回到家總會親親兒子朱琦,然後就彷彿又獲得了無窮的力量。
但不幸的是,朱琦出生不久,母親就因患熱病久不治而逝世,在外奔波無暇顧及朱琦的朱德,甚至為了有人能夠照顧兒子,又續娶了一任妻子。
可能朱德有愛護與培養孩子的心,但卻沒有這個機會,為什麼這麼說呢?
在新任妻子可以照顧兒子之後,朱德因為革命需求不得不離開家鄉,轉戰上海,繼續中國共產黨的革命事業。
也因此,朱德與兒子朱琦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分離。
也就是說,朱琦在農村生活了十幾年甚至更長時間,前面我們提到過趙力平是農村出身,這樣看來兩人之間最起碼是有類似經歷的。
雖然身體上分隔兩地,但是心間的思念不僅沒有中斷,反而越發堅固,朱德在外為革命事業奔波,但也會時刻思念著自己的兒子。
成年人的面貌即使經歷幾十年變化也是比較小的,但孩子可謂是一天一變,更何況是十幾年的變化。
空閒時,朱德會想象,再次相逢的時候,站在自己面前的兒子會是什麼樣子?自己還能不能認得出?
父母總是會尋找孩子身上比較有記憶點的位置或者是胎記,其實也是防止與孩子分離時間太久,再次見面不相識。
而朱德就記得朱琦身上一個比較特殊的地方“拴馬柱”。
隨著革命形勢的變化,國共兩黨不再針鋒相對,這次革命形勢的變化,為朱德與朱琦的相逢創造了條件。
為什麼這樣說?因為朱琦在成年之後被國民黨徵兵,和父親朱德不在一個陣營裡,如果不是這次機會,他們可能會一直無法見面。
但雖然有了機會,也還需要一個契機。
最後,還是在周恩來的幫助下,已經得知兒子朱琦情況的朱德,終於在半年多後面對面見到了兒子朱琦。
而面對變化如此大的兒子,朱德如何確認他的身份呢?
原來朱琦的耳朵處有一個細小的標誌,被朱德稱為“拴馬柱”。
見面的時候,已經51歲的朱德摸著朱琦耳朵上的那個標誌,眼淚縱橫:“你就是我的兒子啊!沒有錯!”
就這樣,時隔十幾年之後,朱琦終於又見到了他的父親,兩人激動得抱頭痛哭,相隔十幾年,父子二人終於再次相見。
雖然血緣關係濃厚,但是這十幾年的相處還是缺失的,父子感情自然不如朝夕相處來得濃厚,那麼也就不會有趙力平所擔心的矛盾。
06 虎父無犬子,上陣父子兵
如果你認為找到了高官父親的朱琦,終於可以過上公子哥的生活,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首先,本身朱琦是在農村長大的,並沒有養成公子哥的驕奢習慣,而是更偏向於窮苦人家的吃苦耐勞,韌性強。
其次,朱德也不是一個縱容兒子奢侈安逸享受的人。
“愛自己的孩子,不是給他無窮的物質基礎,而是培養他的能力,讓他有活下去的資本。”所以朱琦不僅沒有過上安逸的生活,他的人生反而更動盪了。
朱德元帥帶兵打仗,一直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的,那作為他的兒子,又將父親作為自己學習的榜樣,那麼自然是要與父親一起的。
不得不說虎父無犬子,在朱德元帥的教導下,朱琦也頗有朱父風範,多次過關斬將,獲得功勞!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1943年冬天,在山西的一次戰役中,他受傷嚴重,再也無法奔赴前線,不得不退了下來。
從朱琦遇到趙力平之前的人生經歷來看,不管是從小生活在農村還是到與父親相認,或者再到和父親一起在前線作戰。
其實都可以看出,朱琦並不是一個公子哥兒,他是能吃苦的,而且與趙力平之間並沒有什麼隔閡與差距的。
所以朱琦能夠獲得趙力平的芳心,讓趙力平放下種種顧慮,最終與他在一起,也與他早年的經歷有關。
早年經歷讓趙力平與朱琦之間並沒有多大的差距,而革命事業又讓兩人擁有共同話題,所以兩者之間產生了愛情,並相守一生。
小結:
身為朱德唯一的兒子,朱琦從不缺追求者,但是他對趙力平卻始終如一,從27歲到30歲,他一直在很認真地追求趙力平。
對於朱琦來說,他不是除了趙力平就沒人要,只是除了趙力平,他誰也不想要。
而窮苦出身的趙力平,並沒有在朱琦主動追求自己時,就欣然接受,而是考慮到家世、相處等各個方面,勇敢地拒絕了他三次,可以說不僅個性十足,還非常地理智。
而賀老的霸氣出場、直接決策,也順利地促成了一對佳偶。
雖然說朱琦與趙力平之間身份差距有點大,但對於他們兩人日常的相處,卻沒有造成多大的困擾。
而且因為革命事業,兩人不能一直相守在一起,但是他們之間的感情卻非常地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