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藝術家的心中都藏著一個嚮往自由,放蕩不羈的靈魂。在藝術家的眼中,愛情有時候也是一種特別的藝術,但是愛情這種藝術卻又和現實中的藝術有著天壤之別。
它看不到,摸不著,是抽象的一種概念,每個人對愛情的理解都不一樣。也有的藝術家認為愛情只是藝術的附屬品,它可有可無,自己只要追求藝術的巔峰即可。
在《月亮與六便士》中,主人公便是一個為了追求藝術理想而放棄一切的人。而現實中的張大千,他是藝術和愛情兩個都要,據說他一生中與多個女子都有過非常親密的關係。最不可思議的是,他最後竟然將自己女兒的閨蜜給娶進了家門。
先不說兩人的年齡差,這對她的女兒來說難道不是一種巨大的震撼嗎?自己認識多年的閨蜜,突然有一天要叫她媽了……
而且,張大千與她生下來的孩子,最後也變成了悲劇結尾。
初戀情深
張大千出生在一個大家族中,他的家族在當地非常的有名氣。作為大家族,金錢這一方面肯定是不會缺的,所以張大千自幼便受到很好的教育。
少年時期便跟隨著自己的母親還有姐姐,學習繪畫技術。17歲那年,張大千放暑假,他和同學商量了一下,決定徒步返回內江,但讓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途中竟然遭遇了匪徒綁架。
那些綁匪把他們當成肉票,要他們寫信回家去勒索錢財,輪到張大千寫信的時候,綁匪看見他寫的字非常漂亮,不禁一陣讚歎,並將他留下作為“黑筆師爺”。經過百餘天,張大千才從匪窩裡脫困。之後不久,在這一年的冬天,他和表姐謝舜華訂婚了。
第二年,張大千前往日本,在京都公平學校學習染織,課餘時間堅持自學繪畫,學詩,學治印。十幾歲就到了一個陌生的國家學習、生活,周圍人說的都是自己聽不懂的話。完全不知道該如何與別人溝通和相處,想要與別人成為朋友也會因為語言的問題無法得知對方的反饋。
在這種孤獨寂寞的時候,是他學畫的信念支撐他一直走了下去,並且只有在畫畫的時候,他才感覺不到那種內心的孤獨。
謝家和張家是世交,謝舜華和張大千兩人從小一起長大,感情甚篤,是旁人眼中的青梅竹馬。既然兩個孩子情投意合,家族又是世交,所以雙方的父母就給兩個孩子定了親。
當張大千在兩年後從日本學成歸國,收到了未婚妻謝舜華去世的訊息。謝舜華不僅是他的初戀,還是他相伴多年的朋友,從小一起長大的那種感情不是旁人能夠體會的。
張大千在極度悲傷之下,選擇了前往松江禪定寺出家為僧,法號大千。後來“大千”也成為了他的名字。
正室與妾
張家本來男丁就不多,突然一個孩子就跑去當了和尚,這還怎麼傳宗接代呢,張家就很著急地找到了張大千,在各種規勸之下,張大千在出家三個月後,還是還俗了。
謝舜華離世了,但張家總不可能就此不娶吧,在那個時候,傳宗接代便是家族中的頭等大事,於是,張家很快又給張大千尋了一樁婚事。
張大千和曾正蓉從來都沒有見過,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兩人也很難違抗,最後還是結為了夫妻。不過,曾正蓉相貌清秀可人,氣質端莊不俗,旁人看到第一眼便覺得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女子。
也正是因為這樣,張家才會尋她作為自家的兒媳婦。但這終究是旁人的看法,張大千與她之間並沒有什麼情愛的成分,兩人成婚多年也未育有一兒半女。
在這期間,張大千認識了黃凝素。黃凝素是一個學習過新思想的女子,她的思想自由、先進,總是能夠讓張大千產生藝術創作的靈感。而且黃凝素的外形比起曾正蓉來,也是毫不遜色,兩人都各有千秋。所以,張大千和黃凝素的關係很快便越來越親密。黃凝素更是為張大千生下了不少的孩子。
那個時候一夫一妻制度還沒有正規的法律規定,所以一個男人娶幾個女子為妻都是很常見的。曾正蓉是正妻,而黃凝素是二姨太。曾正蓉是一個傳統女性,黃凝素又因為孩子比較多,完全抽不開身來。所以張大千需要經常外出尋找靈感。
外出尋找靈感的途中,張大千又認識了一名女子——楊宛君,並在1935年時娶她為妻。
離去和孩子的歸宿
藝術家身上總是會有著讓人迷戀的地方,但這些東西很難用語言來描述出,他不經意間就會觸動某些人的心絃。徐雯波便是這樣成為了張大千的“粉絲”,非常的迷戀張大千。
徐雯波是張大千女兒張芯蕊的同學,兩人之間的情同閨蜜,所以,徐雯波便想讓張芯蕊帶她見見自己的“偶像”張大千。這種小事張芯蕊自然不會推辭,可她沒有想到,這一見卻又讓自己多了一個媽。
徐雯波青春活潑,身上的那種旺盛的能量讓張大千非常喜愛。起初張大千對徐雯波並沒有那種意思,但徐雯波自然以後經常尋找各種理由來到家中和他相處,張大千也慢慢地對她有了別樣的心思。
最後兩人直接公開了戀情,但旁人都對這段有著巨大年齡差的戀情並不看好,也有許多人反對和議論。但這些都沒有讓他們放棄,在不懈的堅持下,兩人終於如願以償地舉行了婚禮。不久,兩人便有了一個兒子,名為張心建。
不久後,時局發生變化,張大千選擇離開四川,但他只買到了三張飛機票。二姨太那個時候已經和他離婚了,張大千最後選擇帶上徐雯波一起離開,徐雯波覺得自己有些對不起張大千其他的妻子。所以最後她並沒有將自己的孩子張心建帶走,而是帶上了黃凝素的一個女兒。
年僅一歲的張心建被送給了別的人家,後來在機緣巧合中遇見了曾正蓉,曾正蓉一生膝下無子,看到張心建時心中泛起了母性的溫柔,把他帶回家由自己來撫養。
但是張心建後來成長過程中,心裡出現了較大的問題,而且一直沒有得到解決。他逐漸封閉了自己的內心,在缺少陪伴和疼愛的環境中長大。後來,他也談過一個女朋友,但是交往不久那女孩便發現了他的問題,於是,兩人也就這樣分開了。
二十二歲那年,生活中一件一件小事累積,最後成為了山一樣大的壓力,把張心建壓得喘不過氣來。最後一根稻草的落下,讓張心建選擇了臥軌這樣極端的方式離開這個世界。
小結:
張大千一生與許多女人都有過匪淺的關係,他對很多段感情都投入過自己的感情,但似乎都有一個期限。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必然是嚮往自由的,因為自由自由的藝術才是真正的藝術,而不是模板式的畫作。但這也讓他在對待每一段感情上,也有與常人不一樣的觀念。
來源:書童嘮歷史
宣告: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絡我們刪除!聯絡郵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