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1月的一天,一陣密集的槍聲在阿富汗山區迴響———在山谷深處,一支英軍小隊遭到了兩名塔利班分子的猛烈攻擊。
這兩名塔利班分子人手一支PKM機關槍,佔據有利地形進行火力壓制。槍聲越來越大,若是被更多的塔利班分子察覺並趕來支援,後果將不堪設想。
危難關頭,一發8.59毫米子彈迅速出膛,從遠方襲來,隨即是第二發。兩槍過後,對面機槍手雙雙熄火,宣告目標擊殺,危險解除。
得益於阿富汗乾旱晴朗、萬里無雲的天氣。小隊成員拿起望遠鏡朝開火的方位一看,原來山脊上藏身著一位友軍狙擊手,GPS精確地記錄下了他們之間的距離————2475米。
這場絕妙狙擊的出自克雷格·哈里森下士之手,他服役於英國皇家騎兵隊。這兩槍使他成為世界第一狙擊手,他的記錄直到8年後才被一位加拿大士兵打破。
一、三八大蓋
上面提到的,都是現代士兵利用現代武器完成的操作。2400米命中,即使是用當今世界上最精準的狙擊槍,也僅有百萬分之一的機率能達成。但是,如果有人跟你說,早在一百年前,就有一款標尺最大值達到2400米的步槍,你是否會相信?
2400米什麼概念?韓江大橋全長1150米,這就相當於在大橋上跑兩趟,隔著江水把對岸打對穿。
這款步槍就是日本三八式步槍,槍身銘文“明治三十八年”,槍機上又有一個不同於中正式的大防塵蓋,故得名“三八大蓋”。
從1905年列裝,到45年日本投降,此槍服役了整整40年,造了260萬把。這些槍不僅本國使用,還出口各國,所以不僅在日本侵華戰爭可以見到三八大蓋的身影,甚至軍閥混戰、歐洲一戰,都有此槍登場的鏡頭。
二、標尺射程和有效射程
此槍在防塵蓋的前面有一個可以立起來的標尺,標尺上最大的數值換算過來也確實是2400米。但“標尺射程”和“有效射程”並不是一個概念,也就是說,尺上寫著2400米,不代表在這個距離內就能指哪打哪。
首先得說一下什麼是標尺。標尺是槍支瞄準器的一部分。眾所周知,子彈打出去不是一條直線,而是一條拋物線。因為子彈受重力和空氣阻力的影響,在飛行過程中動能會不斷衰弱。
學生時代參加軍訓的時候,教官會很熱情地向我們傳授“三點一線”的道理:讓照門覘孔、準星、目標對準成一條直線,然後你就可以扣動扳機了。而標尺的存在,就是為了讓這條“三點一線”和彈道拋物線產生交點。
一把槍,槍口上準星的位置是固定的,但照門的位置不固定,射手可以依據目標距離,對標尺進行調整,改變其斜率,達到精準射擊的效果。
一般來說,目標越遠,子彈的路線就越難琢磨,射擊精度會變得越來越差,導致標尺再怎麼調也達不到預期的殺傷效果。因此人們把槍支標尺上刻度的最大距離稱為“標尺射程”,而實際射擊中,命中率有保障的最大距離就是“有效射程”了。
三、三八大蓋能打多遠
三八大蓋的有效射程是460米到600米,最大射程是1000米。可以看出,它的標尺刻度遠超實際射程。
在戰場上,士兵不是單打獨鬥的。對於超越有效射程的目標,一杆槍打不中,但是叫上幾個戰友用幾把槍朝一個點打,就能增加火力密度以及擊中機率。這時候,看似誇張的標尺就會派上用場。
三八大蓋之所以能打那麼遠,原因有二。一在於槍管長,三八步槍全長127.5釐米,槍管長76.9釐米。槍管長,意味著子彈內裝火藥被擊發之後能夠在密封的空間裡燃燒得更加充分,使子彈頭獲得更大的動能。
三八大蓋屬於來福槍,槍管裡面是有膛線的。所謂膛線就是槍管內部螺旋狀的凹槽。彈頭在裡面打轉,(同一速度下)槍管越長意味著彈頭轉得越久。彈頭出膛之後飛得更穩,路線更直。
二在於子彈型別。三八大蓋採用6.5×50mm步槍彈。這是一種全威力彈,又長又重,裡面有足量的發射藥。重心靠前並且形態細長的彈頭在火藥的推動下飛得更遠。
四、 實戰效能
三八大蓋的這種設計與日本“節約資源”的國策密切相關。日本各類礦產資源稀缺,卻能在海上補給線被封鎖的1941年造出十幾萬把三八大蓋。說明此槍用料極其節省。
日軍從不推崇火力優勢學說,所以一直沒有研製半自動步槍,就連機關槍也是那種低彈容量的。
日本兵在送往前線之前會進行一段艱苦的訓練,大部分的時間不是在練射擊,而是練刺刀肉搏拼殺。因為日軍的陸戰思維還停留在一戰陣地戰那種模式,即用刺刀衝鋒獲得決定性勝利。刺刀對決講究一寸長一寸強,這就是三八大蓋長得像一把矛的原因。
三八大蓋子彈出膛飛行穩定性好,誤差率低。據老兵回憶,每當看到日本兵呈臥姿、跪姿、站姿射擊的時候,就意味著我軍有或傷或亡者。可謂彈無虛發。
武器無罪,有罪的是使用者。三八大蓋既是日軍殘害中國百姓的兇器,又是中國軍民保家衛國的利器。1943年,年僅18歲的八路軍戰士宋嶺春一槍擊落一架低空飛行的日本97式攻擊機。當時戰機襲來,沒有防空武器的他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同胞戰友被殘殺,在他的心中,突然萌生出了一種用步槍將戰機打下來的念頭。
在戰機僅距100米的時候,宋嶺春抬起槍口、屏住呼吸、預判提前量。隨即扣動扳機。一聲槍響過後,敵機失控、墜毀、變成一團火球。原來是他打中駕駛員了。
與他一同完成這一場精彩絕倫的狙擊的,正是38大蓋。
五、現代突擊步槍
無論是三八大蓋還是中正式、漢陽造,最終也都逃不過歷史無情的淘汰。二戰後的世界,迎來了新一輪的輕武器轉型,自動步槍成為新時代的主流。
結合二戰經驗,軍事專家們發現,士兵交戰距離在400米左右。以往使用全威力步槍彈的栓動步槍又重又長,射速又慢,子彈也不方便攜帶。栓動步槍射程動輒600米、800米,明顯屬於威力過剩,沒必要搞那麼大。
所以一種介於手槍彈和全威力步槍彈之間的“中間威力彈”應運而生。使用這種子彈的全自動突擊步槍以犧牲射程和威力的代價,換來了更輕便、更高射速、更低後坐力的優點。
在步兵的戰場上,大栓一拉、子彈一發已成為過去式;點射、連射,火力全覆蓋才是進行時。
文/和平之風
參考資料:
1、《“三八大蓋”遲滯過小口徑步槍的發展》,馬式曾
2、《抗日名槍——“三八大蓋”之抗日利器》,陳光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