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積善成德
太極拳文化內容的豐富性,健身的科學性,養生的可靠性,習練的便利性,深受廣大人民群眾喜愛,現已走出國門,全世界已經擁有數以億計的太極拳愛好者。
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土”,人有三寶“精氣神”。人身三寶損則病,耗盡則亡。中醫有“正氣存內,邪不可幹;邪之所湊,其氣必虛”之說。人之幼年,七情不惑,六慾不擾,三寶無損。成年後,七情:喜、怒、憂、思、悲、恐、驚的精神刺激;六氣:風、寒、暑、溼、燥、火侵害人的臟腑,更有飲食、外傷、過勞導致陰陽失衡,免疫力低下,疾病頻仍。配合醫藥、飲食、心理等療法,太極拳在健身方面,屬運動療法且蘊含氣功療法和自然療法,養生保健有其獨到之處。
說到這裡,太極拳就成為成年人的必修課了。不要等老了,退休再學就晚了。如果你已經學會打太極拳了,建議你做到“五要”:
一、頭部要虛領頂勁,中正安舒
這是太極拳對頭部的要求(其實遠不止這些)。虛,空的;領,上引;頂,用意識上頂;勁,有力量。頭正頸直,虛虛上領。眼法,二目炯炯有神,正前平視,眼隨手轉,與動作協調;口似閉非閉,不要繃著嘴,也不張著嘴,舌輕抵上顎,順其自然,不口乾舌燥;呼吸,鼻吸口呼,自然配合動作,不要勉強,要氣沉丹田。頭表現出來的具體形象就是不低不仰、不偏不倚,才能做到提起精神,講究精氣神。虛領頂勁和氣沉丹田結合起來,就能立身中正了。這些動作做對了,你的經絡就順了,氣血就暢通了。
二、上肢要沉肩墜肘、坐腕舒指
練拳透過放鬆把肩肘腕連線起來。手上的要領,掌微含,指微曲,指縫稍離,這就是太極掌。肩要沉,肘要墜,腕要坐,指要伸。給你一掌,不只是掌和手,而是全身的勁:“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行於手指。”上下連貫,連鎖反應。生活中兩個人打起來,你給我一拳,我抬手一棚,一轉變,擋住他,一轉彎,手一翻,就採住他了。給肘、肩靠都行,講究“手採肘靠”。一抬手,一舉足,都要有內容,看著是那麼回事。拳的要領,拇指放在四指外沿,虛虛握實,拳面要平。吊手,五指撮攏,虛虛下垂。臂要“如意胳膊羅圈腿”,直裡有屈。總之,按要領去做,功夫就是時間,不用練勁就有勁。
三、軀幹要含胸拔背,松腰落胯
軀幹在身體中部。以腰帶臂,腰動自然帶動腹部蠕動。胸要含,背才能拔,能拔背才能力由脊發。含,不是挺,也不是彎。不是檢閱部隊,戰士挺胸。腰為主宰,帶動上下。如雲手,左右兩側各45 度,中間90 度。都是腰帶著走,左右都要含胸拔背,松腰落胯。太極拳運動,腰部的旋轉,四肢的屈伸對全身300多個穴位牽拉、擠壓、按摩,達到疏通經絡、氣血充盈的健身效果。
四、下肢分清虛實,下盤穩定
要點是下肢如何撐住上肢、虛實和重心如何掌握。比如,拉開馬步時,兩腳直前,與肩同寬(大馬步)實在八字步,虛在丁字步,分清虛實,掌握重心,式式均勻,綿綿不斷,每個動作中間不能停留。弓步拉開後,一條中心線,左右兩側分(其他動作類此),只是弓步要求虛腿蹬,實腿撐。腰和四肢配合,重心前移,腳放平,五趾有抓意。接著膝蓋前挺,虛腿變實腿,實腿蹬,虛腿撐。架子的高低,取決於起勢的步幅大小、高低。低了,步子就大了;高了,步子就小了。所以 第一步就決定了姿勢的高低。以後所有的動作,均應在一個水平線上運動。
五、整體上要上下相隨,內外相合
上下相隨的原則應從太極拳練的神、意、氣、勢的層次去體會。亦即上面的內勁和下面的內勁總的走向是相隨的。上面的內勁往下走的時候,下面的內勁往上走。外部動作從上到下,上中下三盤的上下相隨,“提頂吊襠心中懸,沉肩墜肘氣丹田”,百會上領,會陰穴下吊,這條上身的中軸線,與兩個湧泉穴的中點垂直交叉,就能做到立身中正,支撐八面;所謂“意氣君來骨肉臣”,外形的動作必須聽從內意的指揮,肢體動作和思想意識結合,就是內外相合(內三和外三合,內外結合)。不管動作往哪裡走,意識都要跟著走。不能手往右邊,眼睛、意識卻往左邊看,往右邊想。這不是內外相合,絕對是大忌。
應該說明的是,初學者不能要求這麼高。先練個大概輪廓,再按拳理細練,知道怎麼打才好,循序漸進,結合自己的實際,由淺入深,功到自然成。最後再精煉,成不成為高手不重要。紮實的打好基礎之後,習練起來得心應手。我想,你最終就會明白,為什麼太極拳那麼受人歡迎?原來透過太極拳這個健身平臺,最起碼,你可以省下吃藥住院的錢,享受健康快樂的人生!哈哈,何樂而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