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第一個榮獲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訊息傳到臺灣,蔣介石立即讓楊振寧的岳母曹秀清前往美國,企圖讓她把楊振寧拉攏到臺灣,為黨國效力。
與此同時,周總理派人帶上楊振寧岳父杜聿明的祝賀信,告訴他杜聿明在北京一切安好。
在這種情況下,楊振寧探親先回大陸還是臺灣就頗具政治性了,那麼他到底會選擇先回哪邊呢?
一、攜手半世紀,共譜師生戀
1944年,年僅22歲的楊振寧到西南聯大附屬中學任教,在這裡認識了17歲的杜致禮。
當時,楊振寧不善言辭,被學生們稱作“羞澀的大男孩”。他和杜致禮只是正常的師生關係,基本上沒有單獨說過話。
一年後,楊振寧出國留學,他們便斷了聯絡。在教學期間,他們還沒有生出情愫,真正讓他們在一起的是始於一場異國他鄉的浪漫邂逅。
杜致禮的父親杜聿明是蔣介石的愛將,平常兩家關係走得很近。杜致禮從小家教嚴格,她擅長音樂,酷愛文學,為人也乖巧懂事,很受宋美齡的喜愛。
1947年,宋美齡安排杜致禮到美國衛斯理安學院攻讀英國文學。沒過兩年,杜聿明在淮海戰役中被解放軍俘虜。隨後,杜家便斷了經濟來源,杜聿明共有三兒三女,六個孩子上學可是一大筆開銷。
為了省錢,杜致禮轉到紐約聖文森學院讀書。要不怎麼說姻緣天註定,也正是因為杜家家道中落,杜致禮轉學才能遇上楊振寧。
1949年聖誕節,杜致禮孤身一人前往普林斯頓的一家中餐館吃飯,碰巧楊振寧也在店裡用餐。他們已經有五年沒見了,這五年間他們彼此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杜致禮美麗的面容以及溫柔的談吐深深吸引了楊振寧,當時他正打算離開普林斯頓回芝加哥大學,正是這場偶遇,才讓他打消了這個計劃。
經過兩個人的一段時間交往,他們雙方都對彼此產生了好感。儘管當時杜聿明被俘,杜家身份夾在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異常尷尬,楊振寧還是堅持要和杜致禮結婚。
1950年8月,楊振寧和杜致禮在普林斯頓結婚。婚後兩個人都沒有放棄各自的領域,一個是物理學才子,一個是浪漫的文學美人,他們相輔相成,生活過得非常愉快。
有記者曾經問杜致禮,她和楊振寧在一起會不會沒有共同話題,杜致禮回答:
“如果是兩個物理學家結婚,每天上下班都談物理,豈不是很枯燥?”
楊振寧和杜致禮共育有兩個兒子一個女兒,為了讓楊振寧專注研究,杜致禮在上班的同時,還要按時送孩子們上學、接他們放學,每天過得很辛苦。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物理學迎來了鼎盛時期,楊振寧的工作也越來越忙。由於工作需要,他們經常搬家,杜致禮對此毫無怨言,全力支援他的工作。
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都有一個默默付出的女人。正是杜致禮一路陪著楊振寧,給他鼓勵和支援,楊振寧才能在35歲的時候就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在頒獎的時候,臺下的杜致禮激動之情不亞於臺上的楊振寧,不僅丈夫的科研有了成果,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回報。
一直到2003年杜致禮去世,他們兩個人共同生活了53個春秋。在杜致禮去世後不久,82歲的楊振寧娶了28歲的翁帆,這場相差54歲的忘年戀曾經轟動一時。
不管輿論怎麼說,從2004年到現在已經過去17個年頭,他們倆依然很相愛。其實,仔細看照片會發現,翁帆和杜致禮樣貌相似,這也難怪楊振寧說翁帆是上天賜給他的最後一件禮物。
二、輾轉多年,夫妻終得團聚
杜聿明淮海戰役被俘之後,蔣介石害怕他“投共”,於是便以“保護”為名義,讓人把杜聿明的妻子曹秀清以及全家8口人都“護送”到了臺灣。
後來,蔣介石得知共產黨並沒有為難杜聿明,反而在生活上對他照料有加。歹毒的蔣介石竟然欺騙曹秀清,告訴她杜聿明已經被共產黨殺死了。杜聿明的母親聽說後受到刺激,不久就撒手人寰了,只剩下曹秀清帶著孩子們在臺灣艱難地過日子。
來臺灣的時候,蔣介石答應會對曹秀清母子多加照顧,但真到他們來了之後,蔣介石卻對他們不聞不問。曹秀清靠著微薄的工資根本養不了家,子女上學都付不起學費。
大兒子杜致仁正在美國哈佛讀大學,哈佛學費昂貴,曹秀清付不起錢便從銀行貸款供他讀書。
可是到了大四,臺灣銀行不再給杜致仁提供貸款,只差一年就畢業了,杜致仁心急如焚。他給母親寫信,讓她想辦法籌到學費。
曹秀清又能有什麼好辦法呢!她只能去求蔣介石,希望他看在杜聿明的份上能讓銀行繼續貸款給他們,可蔣介石絲毫不念舊情,只批准1000元貸款,還是分兩年支付。
曹秀清無奈地把500元支票寄給杜致仁,杜致仁收到後大失所望,他的學費是2500元,這還遠遠不夠。
杜致仁只好向姐姐杜致禮以及姐夫楊振寧求助,可此時的楊振寧還是個無名之輩,家裡也只能勉強餬口,根本拿不出錢來支援他。
杜致仁感到了深深的絕望,所有人都幫不了他,他該怎麼辦呢?想想自己將要因付不起學費而輟學,而且還欠銀行7000元貸款,在這種巨大的壓力下他選擇了服安眠藥自殺。
兒子的死對曹秀清打擊很大,也讓她更加看清了蔣介石的真面目,他表面一套背後一套,完全不顧手下家屬的死活,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為他效力!
不久,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訊息傳到臺灣後,蔣介石對曹秀清一家突然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他想讓曹秀清拉攏楊振寧到臺灣來,為國民黨添磚加瓦。
曹秀清對蔣介石的行為感到不恥,就在這個時候,她從楊振寧那裡得知杜聿明還活著,於是她便假裝同意去美國拉攏楊振寧,藉機逃離臺灣。
曹秀清去美國的那天,蔣介石和宋美齡親自把她送到機場,蔣介石再三囑咐她一定要把楊振寧爭取過來,曹秀清對他這副醜陋的嘴臉感到噁心。
到了美國之後,楊振寧夫妻倆對曹秀清非常孝順,這讓辛苦很多年的曹秀清終於感受到了家庭的溫暖。
1959年,中共特赦了首批國民黨戰犯,杜聿明就是其中之一。不久,周總理接見了他們。周總理詢問了他們的學習情況、家庭情況、身體健康情況以及出獄感想,並且對他們說:
“要走社會主義道路,做新人,這樣才有奔頭。”
同時,周總理也表示黨和國家會信任他們,要回家或者接家眷來大陸都可以。
所有被特赦的人員都對黨的寬宏大量感激不盡,杜聿明決定要定居北京,國家給他安排了工作,任全國政協文史委員會專員。安頓下來的杜聿明給曹秀清寫信,讓她來北京和他一起共度晚年。
曹秀清覺得杜聿明畢竟是個戰犯,共產黨能對他多好呢?於是讓他不要強求,可以來美國一起生活。杜聿明跟她說了共產黨不計前嫌,對他們這些戰犯照顧得很周到,曹秀清這才決定回北京和他團聚。
這時,國民黨也聽說了杜聿明被特赦的訊息,於是立刻催促曹秀清回臺灣。他們怕曹秀清回大陸找杜聿明,那麼讓楊振寧來臺灣的計劃就徹底泡湯了。
曹秀清一心只想和丈夫團聚,堅決不肯回臺灣。在相關人員的幫助下,她從美國飛到日內瓦,休息幾天後,又從日內瓦飛往北京。
至此,這對分離14年的夫妻終於能夠團圓,他們打心底裡感謝共產黨。
三、楊振寧回國,周總理親自設宴
早在楊振寧成名之前,周總理就讓楊振寧的老師張文裕給他帶過話,告訴他杜聿明的情況,讓杜聿明遠在臺灣的家屬放心。
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之後,周總理立刻讓張文裕代表國家前往瑞典對他表示祝賀。臨行之前,張文裕到功德林去見杜聿明,告訴他女婿獲獎的訊息,並請他寫一封祝賀信。
杜聿明很激動,他寫了一封言簡意賅的祝賀信:
親愛的寧婿:
我祝賀你獲得諾貝爾獎金。這是中華民族的光榮。
杜聿明 即草
楊振寧收到這封信之後感慨萬千,結婚這麼多年了,還未曾見過岳父一面。他趕緊寫了一封回信,向杜聿明表達感謝。
國家的關懷以及親人的鼓勵,都奠定了楊振寧想要回大陸探親的決心,但中美還沒建交,回國比較困難,此事便一直耽擱著。
1971年,中美關係出現緩和,美國解除了公民不準赴中國旅行的禁令。楊振寧馬上給父親寫了一封信,告訴他想要回國探望親人以及朋友。楊武之收到信後,上報給國務院,國務院表示“祖國敞開胸懷歡迎楊振寧遠洋歸來”。
同年,楊振寧和杜致禮乘飛機飛往上海。這是楊振寧26年間第一次回國,他也是美籍華人科學家訪問新中國的第一人。在他的帶動下,越來越多的外籍華人選擇回國支援中國的建設。
楊振寧在上海先探望了父母,然後又見了好友鄧稼先以及吳有訓、周培源等師長。
7月28日,楊振寧結婚21年後第一次見到了岳父杜聿明。當天,周總理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宴請了楊振寧夫婦以及杜聿明夫婦,同行的還有楊振寧的弟弟楊振漢、妹妹楊振玉,中科院院長郭沫若、教育部長劉西堯。
周總理親切地與楊振寧交談,從科學研究、社會問題、國際動態到家庭生活,他們無所不聊,相談甚歡。
談話間,楊振寧稱曹秀清為“媽媽”,礙於杜聿明的身份,他喊杜聿明為“杜先生”。周總理聽見了笑著糾正他:
“你該喊岳父大人才是啊!”
周總理此話一出,楊振寧便可以放心地稱呼杜聿明為岳父了。
吃飯的時候,周總理還風趣地對曹秀清說:
“你坐到女婿旁邊去,丈母孃最愛女婿嘛!”在座的人都哈哈大笑起來。
曹秀清年輕的時候也加入了共產黨,後來投靠國民黨之後就被我黨除名了。所以今天來見周總理時她一直都提心吊膽,可週總理絲毫不提這件事,給她留足了臉面,她在心裡很是感激。
正是周總理的隨和,才使得這場宴會輕鬆愉快,毫無拘謹,也讓楊振寧感受到了祖國的溫暖。從此之後,他經常帶妻子回國,每次都受到黨中央的親切關懷。
四、婿翁攜手,共同致力於祖國統一
楊振寧多次回國探親的舉動,在國際上激起了一股回國潮。在他的號召下,何炳棣、任之恭、王浩、陳省身、李政道、牛滿江等100多位美籍華人科學家紛紛回國訪問,大大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也打開了中國與世界的科學交流之門。
雖然身在國外,但楊振寧一直在關注國內的發展情況。他利用自己的國際影響力,為促進海峽兩岸溝通而努力。
1979年,鄧小平訪問美國,楊振寧作為全美華人協會的主席,在酒宴上發表了講話,他說:
“所有中國人都同意只有一箇中國,而臺灣省是中國的一部分,這是四千年中國歷史所孕育出來的觀念。我們呼籲臺灣省的每一個人,為了他們自己和子孫的長遠利益,都能掌握住歷史的動態和他們自己對歷史的責任而為統一工作做出貢獻。”
楊振寧為了中國的科學教育事業一直在奔走,近40年間,他幾乎訪問了國內的所有重點大學,並在10所著名高校擔任名譽教授。
1980年,他在美國紐約州立大學組織成立了“與中國學術交流委員會”,為中西文化的溝通搭建了橋樑。
此後,他在中國設立了“億利達青少年獎”、“吳健雄物理獎”、“陳省身數學獎”等多個獎項,為中國的科教發展奠定了基礎。
2004年,楊振寧對臺灣學子演講時說:
“哪位如果再到北京來參觀,我建議你們到盧溝橋去看看,因為盧溝橋是日本人攻打華北放第一槍的地方。”
同年,楊振寧在山東大學演講時強調,中國只有一個,合則盛,分則衰。
2005年,楊振寧在海南大學捐資設立“楊振寧特困優秀生獎學金”,資助多名品學兼優的特困生順利完成學業。
2015年,楊振寧放棄美國國籍,成為中國公民。
除了楊振寧致力於兩岸和平統一的事業之外,杜聿明出獄後也沒閒著。他不顧自己年邁的身體,透過在海內外報刊發表文章、在電臺發表講話等形式,四處跟臺灣同胞宣傳大陸對臺方針政策,勸他們走到祖國統一的大道上來。
1964年,杜聿明被選為全國政協委員會委員,從昔日的戰犯到今天的政協委員,他深深感受到了黨的偉大與關懷。於是他更加賣力,積極促進兩岸和平。
1981年,杜聿明因病逝世,臨終前留下的最後一句話是:
“病危深思,最關懷者唯一言而已:盼在臺灣之同學、親友、同胞以民族大義為重,早日促成和平統一,共同把我文明古國建成現代化強國,為子孫萬代造福!”
杜聿明去世後,中共中央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葬禮,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鄧小平以及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鄧穎超等領導人參加了追悼會,葉劍英、廖承志、李維漢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送來花圈。
黨中央對杜聿明的後半生評價很高,稱他是一位擁護中國共產黨和維護社會主義道路的愛國者,他雖然走過曲折的道路,但他為爭取臺灣迴歸、完成祖國統一大業貢獻了後半生,人民將會永遠懷念他。
曹秀清從臺灣離開後,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卻還滯留在臺灣,蔣介石不肯放行,所以杜聿明至死都沒能和在臺灣的兒女們見上一面。
為了不留遺憾,曹秀清和子女約定到香港見面。這一別就是20多年了,相見的一刻,他們抱在一起痛哭流涕。
曹秀清年事已高,子女們都希望她回臺灣養老,可她堅決不肯。她已經見識過臺灣當局的醜陋嘴臉,而且杜聿明葬在了大陸,她要在這裡永遠陪著他。
於是曹秀清對子女們說:
“我個人的寂寞事小,祖國的統一事大啊!我不能昧著良心說共產黨不好,你們爸爸的志願在大陸,我不能違揹他的心意,做對不起他的事!”
曹秀清放棄了與子女共享天倫之樂的機會,獨自一人留在北京。1983年她被增補為全國政協委員,繼續著丈夫未完成的事業,為祖國的統一做著她力所能及的工作。
杜聿明和楊振寧翁婿兩人都為祖國統一大業做出了卓越貢獻,相信他們的努力不會白費,臺灣迴歸必然將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