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指導:深圳市中醫院院辦
為提高我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普及中醫養生保健基本理念、知識和技能,提升公民健康水平,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與國家衛生計生委組織專家制定了《中國公民中醫養生保健素養》指南。
中醫理論有“春生、夏長、秋收、冬藏”之說,冬季是人體收斂潛藏的時候,此時進補,更易於吸收,有利於平衡陰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進而增強體力、提高抵抗力、減輕宿疾等。
《黃帝內經·四季調神大論》說:“冬三月,此謂閉藏,水冰地坼,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溫,無洩面板使氣亟奪,此冬氣之應養藏之道也。”
意思是說,冬季這3個月,是陽氣收藏之時,必須保護身體的陽氣。《易經》還有“冬至陽生”一說,意思是在冬至這一天,陽氣上升,人們運化食物營養的能力開始增強,在這一天開始進補,養生效果顯著,故民間有“今年冬令進補,明年三春打虎”一說。
進補有滋補、清補、平補三種。
滋補就是用具有滋膩性質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滋補食物有豬肉、牛肉、羊肉、母雞、鵝、鴨、鱉、海參等,藥物有熟地黃、阿膠、鱉甲、鹿角膠以及各種補膏等;
清補是用有清熱功效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常用的清補食物有百合、綠豆、西瓜等,藥物有西洋參、沙參、麥冬、石斛等;
平補是用性質平和的補品、補藥來補益虛弱的方法,這一類以藥物居多,如人參、黨參、太子參、黃芪、蓮子、芡實、苡仁、赤豆、大棗、燕窩、蛤士蟆、銀耳、豬肝等。
中醫認為“虛則補之”
沒有明顯“虛”證者不宜進行藥補
可適當進行食補
如多吃蘿蔔可健胃消食;多吃山藥能補脾胃,此外,牛肉、兔肉、大棗、山藥、栗子可補氣;雞蛋、豬肝、瘦肉能補血;梨、桑椹、藕、蛋黃、鴨肉可滋陰;狗肉、羊肉可壯陽。
-
一宜粥糜,冬季宜食麥片粥,可養心除煩;食茯苓粥,可健脾養胃;食大棗粥,可補血益氣;食玉米粥,可調中開胃等。
- 二宜溫熱之品,如羊肉、狗肉、桂圓肉、棗、蛋、山藥、豬血、糯米等。
- 三宜堅果,如核桃、板栗、松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