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提起鱷魚,大家腦海裡立馬閃出了血盆大口,滿嘴尖牙的兇殘動物形象,會想起非洲馬拉馬拉河上撕碎角馬的尼羅鱷、會想起弗洛裡達州隨意上街的短吻鱷、會想起我國珍惜保護動物揚子鱷。
總之鱷魚是一種存在感很高的動物,上至七十歲的老人,下至三歲的孩子,都認識它,也都怕它。
鱷魚身上還有一個標籤特別有名———與恐龍同時代的動物,也是少數倖存至今的遠古物種。
電影侏羅紀公園裡有這樣一幕,科學家把蚊子琥珀裡的血提取出來克隆恐龍,他們選擇的母體就是鱷魚蛋,這說明鱷魚不但和恐龍同時代,它還和恐龍有親緣關係。而如今透過分子DNA技術得知,鱷魚是除鳥類外與恐龍關係最近的動物。
比起自己親戚轟轟烈烈的歷史,鱷魚家族也不是一個平凡的角色,橫跨了上億年,怎麼也能給地球的生物史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而鱷魚的歷史則是幾段倒黴得不能再倒黴的故事串起來的梗概。
現存的鱷魚
我們現在稱呼的鱷魚,在生物分類上屬於爬行綱鱷目,主要分為三個科:鼉科(又叫短吻鱷科)、長吻鱷科以及鱷科,下面有8個屬共23個物種。
可能有些小夥伴覺得這些鱷魚長得都一樣,其實仔細看還是有區別,至少體型上相差很大。
比如鱷科的尼羅鱷最大的能長到1噸,而鼉科的揚子鱷不到100斤。再比如長吻鱷科名副其實,嘴巴非常的長,而且還很細,那麼短吻鱷科的,嘴巴就又短又粗。
鱷魚主要生活在熱帶、亞熱帶及溫帶,且大部分都是生活在溼潤的環境裡,最典型的環境就是河流沼澤,少部分生活在入海口,可以在淡水鹹水裡自由切換,如灣鱷。鱷魚無法承受寒冷,因此在寒帶兩極沒有分佈,一些生活在溫帶的鱷魚會冬眠。
大部分鱷魚成年後幾乎沒有天敵,而且特別耐餓,可以吃一次管一年。這是因為鱷魚所在的爬行綱都有這個能力,會在食物不夠時減慢自己的新陳代謝。
鱷魚是卵生動物,它們孵出來的小鱷魚性別受溫度控制,鱷魚媽媽在看守蛋的時候,會不停地翻動蓋在上面的葉子,保證孵出來的鱷魚性別基本持平。
目前世界上的鱷魚種類並不多,大部分還是保護動物,讓許多人都覺得鱷魚混得很失敗。但可能你不知道,鱷魚家祖上其實很“闊”!
史前時代的鱷魚
一提起史前時代,那必然會想到恐龍,它幾乎是史前生物的招牌。不過在你去看那些畫著恐龍的畫冊時就會發現,這些畫面裡都有一個萬年不變的龍套———鱷魚。
鱷魚和恐龍都屬於主龍形類,所以我們稱呼它們為龍族,其中的一支偽鱷類,抓住了二疊紀末大滅絕留下的巨大生態空缺,迅速發展壯大。
雖然它們在後面經歷了三疊紀末大滅絕,但其後裔繼續演化,誕生了之後的一個大家族,鱷形類。注意,鱷形類並不是今天的鱷魚,但今天鱷魚的祖先屬於鱷形類。
2億年前的侏羅紀,鱷魚是陸地上的獵食者,它們的體型沒有今天這麼大,並且身手敏捷,不挑食,很快它們便嘗試推展生態位,向各個生態位上的王者們發出了挑戰。
有一支鱷形類選擇重返大海,很快海鱷家族開始在當時的海洋裡用血盆大口大殺四方,尤其是它們的咬合力驚人,能夠吃到其他海洋爬行動物吃不到的食物。
最終它們在白堊紀演化出了君王馬其頓鱷,這是鱷魚家族史上體型最大的海鱷。此外返回海洋的鱷形類還有地蜥鱷類,它們的演化更加徹底,身體更接近於魚,鼎盛時期遍佈盤古超大陸的西海岸。
留在陸地的鱷形類則進化出了粗壯的四肢,更大的體型,有些開始生長出厚實的鎧甲。由於恐龍是當時的霸主,鱷魚們還試圖去搶佔植食動物的生態位。比如諾託鱷類,它們就是吃素的。
侏羅紀是著名的亂鬥時代,各種恐龍在陸地上爭搶廝殺,鱷魚為了避開恐龍親戚,選擇了一條几乎沒有什麼生物前往的地方,淡水沼澤。這一條路上的鱷魚走得最為成功,它們被稱為新鱷類,模樣也與今天的鱷魚接近。
憑藉巨大的爆發和咬合力,鱷魚常常在水裡伏擊獵物,這一招可謂是出其不意,就連恐龍都不能倖免。這之中誕生了鱷魚家族中最出名的恐鱷、帝鱷。
恐龍滅絕之後,鱷魚也試圖走出沼澤,比如南美的西貝鱷類、舊大陸的蹄鱷類、以及澳大利亞的馬氏鱷類。但最後除了淡水沼澤生態位的鱷魚,其他的全部滅絕了。
鱷魚家族曾經的榮光
那麼我們為什麼會說鱷魚祖上“闊”過呢?
前面提到過,鱷魚返回大海,可當時的大海里面已經有了其他海洋爬行動物,比如魚龍和鰭龍,對比它們已經完全退化為魚鰭的四肢,鱷魚還保留著陸地動物的模樣。
而且在這一輪海洋爭奪戰裡,海鱷類沒有積極改造身體,路線有些猶豫,沒辦法爭取到遠洋,只能退居入海口及淺海。地蜥鱷類身體更接近於魚類,與魚龍、鰭龍爭奪抗拒6000萬年才退場,雖然沒能稱霸中生代的海洋,但也算是留下了精彩的一筆。
陸地上的鱷魚因為與恐龍競爭沒有發展出優秀代表,可它們在水裡還是給了恐龍致命一擊。恐鱷體長超過十米,是當時最大的捕食者之一。
我們經常在紀錄片裡看見恐鱷潛伏在沼澤裡伏擊路過的霸王龍,這在以前的白堊紀是真實發生過的。至此之後鱷魚統治淡水沼澤長達1億多年,直至今日也沒有大型食肉動物能從它們手裡奪走。
此外鱷魚扛過了大隕石,面對恐龍留下的生態位,它們躍躍欲試,希望重塑龍族的榮光,然而它們沒有發現,真正的苦難才敢剛開始。
地球的針對
白堊紀末大滅絕後,地球經歷了上千萬年的恢復,氣溫開始變暖,於是在南美大陸,西北鱷類開始走出沼澤開闢疆土,只不過恐龍終究是鱷魚的宿敵,這次鱷魚又跟“恐龍”槓上了,準確來說是恐龍的後裔,鳥類。
西貝鱷遇見了史上著名的駭鳥,就是紀錄片裡一口啄死其他大型動物的巨型食肉鳥。駭鳥與西貝鱷在南美洲廝殺了5000萬年,地球沒有任何徵兆直接進入全球變冷,西貝鱷和駭鳥雙雙滅絕,鱷魚家企圖稱霸陸地的夢想就此中斷。
但這並沒有阻止鱷魚,就在西貝鱷大戰駭鳥的時候,在舊大陸的另一支鱷魚蹄鱷也重新踏上了陸地,然而這個時候,哺乳動物已不再是恐龍時代那個唯唯諾諾的“小耗子”,經過千萬年進化,哺乳動物裡已經出現了大型捕食動物。
鱷魚怎麼也沒想到,這個在中生代它正眼都不瞧一下的小不點,會在自己的親戚恐龍滅絕後接手江山。最後蹄鱷沒能競爭過哺乳動物,再次退出舞臺。
然而鱷魚家族的信仰就是不放棄,於是在沒有大型掠食哺乳動物的澳大利亞,馬氏鱷代表鱷魚家族第三次重返陸地,這一次它們遇見了一個更厲害的對手——人類。
隨著人類遷徙,澳大利亞土著的祖先們到達了這塊神奇的大陸,看見了陸地上奔跑的鱷魚,這對它們來說是巨大的威脅,正面打不過那就開動大腦思考。鱷魚是爬行動物,這類動物又稱冷血動物,即它們的活動受氣溫的影響很大。人類發現馬氏鱷在早上太陽還沒出來之際,行動非常緩慢,於是抓住這個時機殺死它們。馬氏鱷,最後滅絕。
既然陸地是回不去了,那第二次重返大海總可以了吧。
其實鱷魚早在白堊紀就開始打這個算盤,並且也算有收穫,因為它們挺過了大滅絕,而它們的對手著名白堊紀海洋殺手滄龍,就沒那麼幸運,歷史被定格在了白堊紀末。森林鱷趁機搶奪生態位。
大滅絕後海洋被肅空,鯊魚家族還沒有恢復元氣,這麼看來鱷魚很有可能接手今後的海洋,成就一代霸主。
可地球就愛給鱷魚開玩笑,5500萬年前,發生了全球變暖,由於鱷魚是變溫動物,氣候的變化對它具有巨大的影響,鱷魚在這波氣候變化裡,又被強行拉離了舞臺。
到了這一步,鱷魚還不肯放棄,它們企圖模仿早期海洋爬行動物,於是一支鱷魚選擇將嘴進化得狹長,這樣方便捕食海里的魚類。
只是它沒發現,時代變了,哺乳動物也來到了海洋裡。在那場全球變暖裡,最大的受益者就是鯨類,因為哺乳動物的恆溫特性,使得環境影響對它們的影響遠小於鱷魚,就是說當鱷魚被環境折磨的時候,鯨類抓緊時間迅速發展壯大,至今都是海洋裡體型最大的動物。
至此,兩億年來鱷魚企圖重塑家族榮光稱霸生態圈的事業,在地球一次次的打擊中被迫終止。
好在鱷魚很聰明,它們無論怎樣去爭搶生態位,老家淡水溼地沼澤一直都沒有放棄,不至於到最後一無所有。
正是這塊固守的基本盤,保留了鱷魚家族最後的火種,延續至今。
鱷魚的現狀
2億年的風風雨雨,鱷魚在經歷了回回都在將要稱霸的時候被地球針對後,鱷魚種族全面縮水,全盛時期的鱷魚有180個屬,如今只有8個,且這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瀕危物種。
因為人類的擴張,鱷魚的棲息地與人類的活動地區重合,威脅到了人類及家畜的安全,鱷魚也有攻擊人的記錄,因此鱷魚在一些地區長期遭受捕殺。
鱷魚皮是絕佳的皮革材料,即使遠離人類,人類也會不遠千里去追殺,就為了剝下鱷魚皮。
此外,人類排放的各種廢棄料汙染了淡水沼澤,使得沼澤地生態崩潰,鱷魚失去了應有的食物來源,不少鱷魚屍體被發現時已經皮包骨頭,肚子裡還有各種塑膠垃圾。
還有就是全球變暖,導致降雨異常,不少地區降水減少,河流、湖泊和沼澤陸續乾涸,鱷魚也失去了棲息地,走向滅絕。
現存的鱷魚數量受到了影響,這也許比鱷魚以往經歷的還要多數百倍的磨難。
好在人類意識到的時候還不晚,如今人工養殖鱷魚代替野生鱷魚供皮革商選擇,野外也設立了專門的保護區,禁止人類進入鱷魚的棲息地垂釣、捕撈、放牧。
在這些年的不懈努力下,有些鱷魚的數量恢復到了從前,但整體的數量依舊不太樂觀。
結語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鱷魚家族2億年的歷史,那就是“時運不濟,命途多舛”,它們沒能趕上好時候讓自己一躍成為食物鏈頂端,即使時機真的來了,它們還會被地球擺一道,直接終止比賽,它們連“申訴”都辦不到。
這2億年鱷魚家族就是在不停地抗爭,然後被競爭對手打輸了,接著再不停地抗爭,然後遇上地球來一次重置。
鱷魚家族的歷史值得人尊敬,它們無數次被競爭對手打倒,被地球針對,卻一直沒有放棄,光返回陸地它們就努力了三次、返回大海它們努力了兩次。
曾經它沒注意到的哺乳動物如今正在全球捕殺它,也是這些哺乳動物,正在試圖拯救它,我們一直以為鱷魚會唏噓,但別忘了,人家看過2億年的風雨,經歷過動物史上幾次重大滅絕。只要家族還在,它們還會繼續,一代代鱷魚薪火相傳,告訴這個世界,它們並沒有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