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知道,大家喜聞樂見的對聯,屬於中國傳統文化。
比如春聯,就是對聯的形式之一。讀小學時,魏老師講課講了一個故事,說教過他珠算的丁老師,寫了春聯貼之門口。
左側是:十年易樹木;右側卻是:都是棟樑。
丁老師問魏老師,怎麼樣?魏老師當時答:內容和毛筆字,都很好。
然後,魏老師又問我們,你們覺得怎樣啊?我們呵呵,瞪大眼睛,也隨聲說好。
魏老師卻眯眼笑了,說了一句粗糙話:好個郎(南)瓜呢。一個五字,一個四字,這叫那門子對聯啊。
並鄭重其事地告訴我們,春聯叫對子,對子對字,左右不管字多字少,一定要一樣的多的字數。
以後有人請你們寫時,一定要掰著指頭,過細數一數哈。不能出笑話,怪我沒有教你們哩!
我們於是乎記住了這個皮毛。
後來知道,春聯之外,在不同場合出現的對聯均有不同的稱謂,比如楹聯、慶聯等等。在古代是騷人墨客喜愛的雅韻之一。
如今的一些亭臺樓閣上,依舊可以看到對聯懸掛於門柱兩側,用無聲的刻字訴說著久遠的歷史和人文地理的風雅。
據悉:最早出現的對聯,大約可以追溯到三國時期。
出土的鐵十字架上鑄寫:“四海慶安瀾,鐵柱寶光留十字;萬民懷大澤,金爐香篆藹千秋。”
不難看到這副對聯,對仗工整、平仄講究、詞性平穩,結構相同,這也是對聯一直沿襲遵循的一大創作特徵。
對聯由於其容易掌握而成為上到陽春白雪、下到下里巴人皆喜愛的文字,頭條上對聯頁面不少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