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能飛的鳥應該就是候鳥了,它們隨著季節不同進行著週期性的遷徙,夏天在緯度較高的溫帶地區繁殖,冬天則到溫度較低的熱帶地區過冬,有些候鳥每年往返飛行的距離有上萬公里。
在這些候鳥當中,有一種水鳥在遷徙過程中,竟然能做到不吃不喝、不眠不休,持續飛行11天,飛行距離12200公里,橫跨太平洋,這就是我們本文要介紹的世界上單次飛行距離最遠的鳥類——斑尾塍鷸。
斑尾塍鷸是何方神聖?
斑尾塍鷸是一種水鳥,體重不到一斤,體長在32釐米到38釐米之間,大小跟鴿子差不多。不過作為水鳥,斑尾塍鷸的腿和喙都特別長,而且嘴巴不是朝下的,是微微朝上的。
斑尾塍鷸成鳥雄性與雌性的羽毛顏色略有不同,雄性成鳥頭部、頸部和下體的顏色為深棕栗色,頭頂有黑褐色條紋,上背和肩羽為黑褐色,羽毛的邊緣具暗栗色或綴白斑;雌性成鳥身上慄紅色減少,多被土黃色替代,而且雌性的體型要大一些,嘴巴也更長。
斑尾塍鷸主要棲息在苔原湖泊、沼澤灘塗以及溼草地等,除了南美洲比較少之外,在世界各地均有分佈,是一種比較常見的水鳥。
在我國它屬於旅鳥,每年春季的4~5月份以及秋季的9~10月份,斑尾塍鷸一般會從我國經過。在一些著名的觀鳥地點,比如說上海的崇明東灘、江西的鄱陽湖溼地、廣西的沿海紅樹林地區等等,也都能比較容易地看到它。
不過隨著人類活動對斑尾塍鷸棲息地的破壞,灘塗、沼澤等溼地面積減少,以及人類的大肆捕殺等,斑尾塍鷸的種群數量在大量減少,2017年時被列入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近危名錄。
每年的6~8月,斑尾塍鷸會在北極凍原地帶的湖泊、河流岸邊或者附近沼澤的苔原上築巢,一般把鳥巢置於灌木旁的地上或者土丘和苔原沼澤附近較乾燥的地上。
它們搭的窩也比較簡單,在鬆軟的土地上踩個坑,鋪上少量的地衣或者樹葉,鳥蛋就產在這個坑裡。產蛋後雌雄鳥輪流照顧,白天雌鳥孵化時,雄鳥在一旁守衛。雛鳥孵化之後,雌雄親鳥共同撫育幼鳥。
斑尾塍鷸主要以甲殼類、軟體動物、環節動物、蠕形動物、水生昆蟲以及昆蟲幼蟲等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它們覓食的時候經常把嘴插入泥中直至嘴基。
既然斑尾塍鷸是比較常見的鳥,那它有什麼好說的呢?你還別小瞧這種鴿子般大小的鳥,它可是世界上單次飛行距離最遠的鳥類。
斑尾塍鷸到底有多能飛?
2007年,科學家們為了研究斑尾塍鷸的飛行習性,在16只成鳥的腿上分別綁上了小型衛星追蹤器,其中一隻代號為“E7”的斑尾塍鷸,飛行資料讓科學家們大跌眼鏡。
科學家們調取了E7的飛行資料發現,這隻斑尾塍鷸竟然一刻不停的飛行了8天,它從美國的阿拉斯加出發,一直在不斷的高速飛行,斜跨太平洋,直抵大洋洲的紐西蘭,飛行距離11587公里,創造了鳥類不間斷飛行的最長記錄。
紐西蘭梅西大學的菲爾•巴特雷說道:“這展示了鳥類驚人的一面,我們原以為鳥類直接飛越太平洋是不可能的。”E7在當時也登上了各大媒體的新聞頭版,讓生物學家們感到驚訝。
你可能會說8天飛行11587公里也算不上特別厲害,因為很多鳥類都可以飛行這麼遠,甚至有些候鳥比這飛得還要遠。比如北京雨燕,每年冬天來臨時,它都會飛往南非過冬;還有北極海鷗,每年在北極冬季的時候,會飛行三個月時間抵達南極洲附近,單程飛行距離達到了19000公里。
那麼為什麼科學家們對斑尾塍鷸的飛行會感到驚訝呢?這是因為它在飛行途中是無法進食的,相當於餓著肚子飛行了8天,飛行距離超過一萬公里,這是其他鳥類無法比擬的,而且三年之後,另一隻斑尾塍鷸打破了連續飛行8天的記錄。
2020年9月16日,一隻代號為“4BBRW”的斑尾塍鷸從阿拉斯加出發,沿著當年“E7”的飛行路線,一直向大洋洲的紐西蘭高速飛行。但是這隻斑尾塍鷸受到大風的影響,被吹到了澳大利亞,所以就繞飛了一段距離飛到紐西蘭。
這讓“4BBRW”打破了“E7”的記錄,它連續飛行了11天,飛行距離達到了12200公里,這也是目前世界上有記錄的單次飛行最遠的鳥。
所以說斑尾塍鷸作為候鳥,雖然不是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也不是遷徙耗時最長的,但它是單次飛行最遠的鳥,而且飛行途中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這是其他鳥類無法做到的。
斑尾塍鷸為啥這麼能飛?
地球上很多動物都可以做到十天不吃不喝,比如那些要冬眠的蛇類,整個冬季都沒問題,但如果不吃不喝還要不斷的奔跑或飛行,恐怕能做到的就不多了,因為飛行需要消耗能量,奔跑需要休息!
那麼斑尾塍鷸是如何做到11天不吃不喝、不眠不休,連續高速飛行的呢?這跟它的兩個特殊能力有關。
1、斑尾塍鷸擁有神奇的囤脂能力
斑尾塍鷸每次遷徙之前,都會做好充足的準備,它們會儲存能量,或者說儲存脂肪。很多動物在入冬之前,都會透過各種方式儲存糧食或者能量,比如松鼠會儲藏堅果,老虎也會把自己吃的胖胖的。
你可能會說,斑尾塍鷸如果也吃的胖胖的,那它的體型就會變大,這不是不利於它們飛行嗎?其實斑尾塍鷸神奇的地方就是它們特殊的囤脂能力。
斑尾塍鷸在飛行之前,體重會增加一倍,但是體型卻不會有太多變化,因為它們能壓縮自己的內臟,為脂肪囤積騰出地方來。甚至可以說,等到它們起飛的時候,基本上就是一個長著腦袋和飛行肌肉的巨大脂肪球。斑尾塍鷸的這個能力,在鳥類當中是首屈一指的。
2、斑尾塍鷸的左右大腦輪流值班
前面介紹了斑尾塍鷸11天不吃不喝也能飛的原因,但這麼長時間總得睡覺吧,它們又是如何解決這個問題的呢?
事實上,科學家們到現在還不太確定這個問題的答案,不過有一種推測說,斑尾塍鷸飛行的時候,左右兩部分大腦可以輪流休息。也就是說在長途飛行途中,斑尾塍鷸只需要用半邊大腦就可以控制平衡和導航,這種能力也十分罕見。
不過話說回來,斑尾塍鷸的這趟飛行並非萬無一失,即便做好了充足準備,當它們抵達目的地的時候,體重也會少一半。而且在半路上,也會有很多同伴因為體力不支,掉下來被海水淹死的,當然也有被其他捕食者捕獲的。
總之斑尾塍鷸擁有如此強大的飛行能力,離不開它們神奇的囤脂能力和左右腦輪流值班的特殊功能。
結語
斑尾塍鷸本是一種常見的水鳥,但由於人類活動對它們棲息環境的破壞,比如石油開採造成海域汙染、灘塗減少等,使得它們的種群數量越來越少。
斑尾塍鷸雖然不是遷徙距離最遠的鳥類,但它們單次飛行的記錄是其他鳥類無法做到的。
其實有一種說法,認為斑尾塍鷸一開始並不能飛這麼遠,它們的祖先有可能是在東亞越冬,只不過這個越冬地點逐漸沿著菲律賓、印尼、新幾內亞、澳洲這個方向遷移,最後移到了紐西蘭。
整個過程都是逐漸延長的,而它的單次飛行能力也越來越強,這是很常見的進化方式,斑尾塍鷸的飛行能力也是這樣進化而來的。
最後提醒大家,如果遇到腳上帶著金屬環的鳥類,也就是所謂環志的鳥類,記得要記下環志上的文字,然後報告給當地的觀鳥協會,觀鳥協會很可能因為你的這次記錄而有新的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