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是三九之時。一年中最冷的日子到了。如今的我們已很少長時間地待在戶外了。任屋外北風呼嘯,我仍在室內溫暖如春。北方的暖氣讓南方人羨慕,而南方人也開始慢慢地給自家屋子鋪地暖。無論溼冷天還是回南天,開關和溫度都可以自由控制,想來更為人性化。
這麼冷的日子裡,人自然是會向暖的。《紅樓夢》中描寫了很多冬季的場景,自然也有著很多取暖的“小機關”。
我們由小自大地來說一說。
手爐。書中第六回,劉姥姥一進榮國府,劉姥姥第一次見到當家的王熙鳳時:
(鳳姐)粉光脂豔,端端正正坐在那裡,手內拿著小銅火箸兒撥手爐內的灰。
前文中有所介紹,劉姥姥首次敲響賈家大門是在立冬時分。天開始冷了,鳳姐也換上了冬裝皮草,手裡的團扇也換成了手爐。
手爐,是在火爐的啟示下演化而來的,作為取暖工具在我國曆史悠久。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寫詩道: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其起源也說法不一。一說源於春秋時的楚國。楚地潮溼,楚人將香草放入帶孔的燻爐中焚燒散氣,繼而發明手爐。另一說是源於隋代。隋煬帝南巡到江蘇,天氣寒冷,當地縣官讓銅匠做了一隻小銅爐,內建火炭,獻給煬帝取暖,因專為暖手只用,煬帝稱之為“手爐”。
手爐在明清最盛行,清末以後逐漸衰落,至上世紀五十年代初,只在江浙一帶還有少量生產。手爐有八角形、圓形、方形、腰形、花籃形、南瓜形等,大部分是由紫銅、黃銅、白銅製成,也有少量瓷器製品。
在手爐製作工藝中,最吸引人的當數花紋紛繁的爐蓋。作為散熱區,鏤空雕刻的爐蓋有五蝶捧壽、梅蘭竹菊、喜鵲繞梅等眾多紋形,跟爐身的福祿壽喜、花鳥蟲魚、人物山水等花紋相得益彰,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傳統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
《紅樓夢》中王熙鳳的手爐沒有具體的樣式描寫,但是可以腦補一下,必是精緻非常的。
第八回,“探寶釵黛玉半含酸”。寶黛二人前後腳地來看寶釵。寶玉寶釵說話兒親切,惹得黛玉吃味。就在這時,雪雁來給黛玉送小手爐,黛玉藉此事奚落寶玉。手爐在這裡又成了解釋三人微妙關係的小道具。
第十九回,寶玉偷偷去襲人家看她,也有關於手爐的描寫。
(襲人)向荷包內取出兩個梅花香餅兒來,又將自己的手爐掀開焚上,仍蓋好,放與寶玉懷內……
由此可見,手爐裡能放香餅兒,還有香薰的功能呢。香餅是古時香料製成的小餅,用來抑制黴菌、驅除穢氣,熱乎乎的小手爐,同時還帶有香氣,感覺更佳。
和手爐相對的自然是腳爐。第五十三回,寧國府除夕祭宗祠,有關於腳爐的交代。
地下兩面相對十二章雕漆椅上,都是一色灰鼠椅搭小褥,每一張椅下一個大銅腳爐,寶琴等姊妹坐了。
第九回,寶玉要去學堂上學了,襲人收拾好一應物什,一樣樣的囑咐交代寶玉,其中就有手爐腳爐。
……腳爐手爐的炭也交出去了,你可著他們添。……
腳爐和手爐一樣,都是冬日取暖的用具。但是兩者的體形和工藝有很大區別。腳爐一般為銅製,體量要大得多,爐壁也更厚實,供人踩在腳下烘烤禦寒。除了家用,有時外出坐轎時也可以帶上一個腳爐,腳放上去非常舒服。暖了手腳的寶玉想必寫字也就不會手顫了吧。
手爐腳爐都是近距離取暖的,那麼中距離的,用什麼取暖呢?書中寫了幾種:火盆、熏籠,也叫火箱。
火盆是盛炭火等的盆子,用來取暖或烘乾衣物。火盆的形狀以圓形為主,大小不一,其直徑大多都是五六十釐米,有的還在盆邊刻上吉祥花圖。晴雯生病的時候,寶玉也用火盆來煎藥。林妹妹“焚稿斷痴情”,就是讓紫鵑籠一盆火,燒了所有的東西,那時用到的就是火盆。
第五十三回,尤氏上房內,當地放著象鼻三足鰍沿流金琺琅大火盆。這件器物,不僅寫出了形狀,是象鼻三足和泥鰍沿,也寫出了材質,是鎏金琺琅,而且還告訴了大小。
使用火盆,有時需要配套火盆架。火盆架為木製,上部有方形或圓形的洞槽,專擺放火盆的木架子。擺放火盆的還有火盆炕桌。一般情況下,火盆架擱在地上用,火盆炕桌擺在炕或床上用。二者的形制基本一樣,只是火盆架要比比火盆炕桌要高一些。
火盆架、火盆炕桌的大小要跟火盆的形制相匹配。像尤氏上房的象鼻三足鰍沿鎏金琺琅大火盆,這種十分華麗的大型火盆,與它配套的應該是比較高檔次、較大型的火盆架。
除了火盆,還有熏籠。《紅樓夢》第五十一回:
晴雯麝月皆卸罷殘汝,脫換過裙襖。晴雯只在熏籠上圍坐……麝月道:“……他素日又不要湯婆子,咱們那熏籠上暖和,比不得那屋裡炕冷,今兒可以不用。”……晴雯自在熏籠上,麝月便在暖閣外邊……(晴雯)便躡手躡腳的下了熏籠……(麝月)又將火盆上的銅罩揭起,拿灰鍬重將熟炭埋了一埋,拈了兩塊素香放上,仍舊罩了,至屏後重剔了燈,方才睡下。
這裡不僅寫了熏籠,還寫了個小物件——湯婆子,相當於我們現在的暖水袋。第五十二回:
此夕寶玉便不命晴雯挪出暖閣來,自己便在晴雯外邊。又命將熏籠抬至暖閣前,麝月便在熏籠上……
熏籠是罩在炭盆上的罩籠,根據用途不同,也有“火箱”“火床”“燻床”之稱,可用於烘烤和取暖,如薰香、薰衣、燻被。熏籠一般用竹篾條編織,稀疏有孔,以利於熱量的散發。
熏籠大小不一,形狀也不一,一般根據用途來決定。像書中那種可以讓晴雯坐上去的熏籠,則一般為方形,且用的材料一般也為較粗的竹竿或木料。有些家用的熏籠形制會小些,熏籠上可以罩一層薄被,一家人圍坐,手可以放在被子下取暖。
除了這些大小物件,還有暖閣的存在。“暖閣”就是為防寒而從大屋中分隔出來的小居,很像暖房。《紅樓夢》的“暖閣”分為兩種。第五十三回:
寧國府從大門、儀門、大廳、暖閣、內廳、內三門、內儀門並內塞門,直到正堂,一路正門大開,兩邊階下一色硃紅大高照,點的兩條金龍一般……便到寧國府暖閣下轎……一面走出來至暖閣前上了轎……一時來至榮府,也是大門正廳直開到底。如今便不在暖閣下轎了,過了大廳,便轉彎向西,至賈母這邊正廳上下轎。
後四十回中的第九十九回:
賈政踱出暖閣,站班喝道的衙役只有一個。
這兩處提到的“暖閣”是第一種“暖閣”。是指在大的明間正中為保溫採暖而設的用木圍護結構分隔出來的小間,如寧國府正院中軸線上的大廳內的暖閣。第九十九回的賈政在官衙大堂上“踱出暖閣”,也是這種“暖閣”,屬於“官閣”,是官衙裡審案時所在的地方。一般是在屏前設有“臺”,高出地面約一尺,臺上有四根柱子,圍成的空間即稱作“官閣”。官閣四面通風,臺上的案下可以放火爐以供取暖。
第二種“暖閣”一般設在臥室中,是在房間中沿房間的縱向再用木圍護結構分隔出來的小間。閣內可設炕褥、槅扇,形成床帳的樣子,如怡紅院裡的暖閣。暖閣內也可放桌椅,如第五十四回所寫的賈母花廳內的暖閣。
《紅樓夢》第三回,林黛玉進了賈府,賈母要安置外孫女兒,便吩咐到:
“今將寶玉挪出來,同我在套間暖閣兒裡。”
第五十一回,晴雯病了,請來大夫瞧病,書中寫道:
晴雯睡在暖閣裡……有三四個老嬤嬤放下暖閣上的大紅繡幔,晴雯從幔中單伸出手去……
第五十二回:
紫鵑倒坐在暖閣裡,臨窗作針黹……因見暖閣之中有一玉石條盆,裡面攢三聚五栽著一盆單瓣水仙,點著宣石。
還有,第五十四回:
王夫人起身笑說道:“老太太不如挪進暖閣裡地炕上倒也罷了。”
這些描寫的都是第二種“暖閣”。最後一樣取暖裝置叫地炕,類似我們現在家中的地暖。
第四十九回,園中姐妹們都聚在一起:
李紈道:“我這裡雖好,又不如蘆雪庵好。我已經打發人籠地炕去了,咱們大家擁爐作詩……。”…… 說著,一齊來至地炕屋內,只見杯盤果菜俱已擺齊,牆上已貼出詩題、韻腳、格式來了。
第五十四回:
於是大家躡足潛蹤的進了鏡壁一看,只見襲人和一人二人對面都歪在地炕上,那一頭有兩三個老嬤嬤打盹。
這個場景頗像我們現在睡躺在熱烘烘有地暖的地板上。
地炕是冬季為了室內取暖而墁砌的一種特殊地面。它的構造層是在室內地面下,而表面與地面相平。地炕包括有灶坑、主煙道、煙室等。冬季時,在灶坑內燒柴炭,產生的熱氣沿著主煙道等進入煙室,使室內地面溫度升高,進而使室內溫度升高。地炕另設有回煙道、排煙口等部分。這就是中國北方特有的一種室內採暖措施。如今瀋陽故宮還能看到地炕的設計。
細說了這麼多取暖裝置,你有沒有溫暖起來呢?
冬天雖冷,願你有爐暖手,有人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