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3年12月26日,湖南湘潭韶山沖迎來了一聲嬰兒的啼哭,隨之而來的是中國新的希望,這名嬰兒就是毛澤東,當時沒有人能夠想到在之後的幾十年時間裡,毛澤東是中國名氣最大、最受敬仰的人。
參加革命後多次提出切實可行的革命思路,並多次挽救黨和紅軍於危難之中,率軍長征北上抗日打的日寇叫苦不迭,指揮大軍縱橫戰場國民黨反動派無所遁形。
新中國成立讓中國人民翻身當家做主站了起來,抗美援朝果斷出兵,一仗打出數十年的和平,在那個年代能夠親眼看到毛主席都是非常榮幸的事情,更逞論是毛主席的親戚了。
不過最像毛主席的親外孫女、李敏的女兒孔東梅,卻坦言自己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環下,這也讓許多人都非常疑惑,毛主席的外孫女可是毛主席的直系親屬,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受到人民的關注。
沒有機會見外公是最大的遺憾
1959年8月29日,中南海的頤年堂中,在眾多國家領導人的注視下,一對新人舉行了盛大的婚禮,新郎官是開國中將孔從洲的兒子、當時正在北京航空學院學習的孔令華。
新娘子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首任國家主席毛澤東的女兒李敏,李敏之所不姓毛,是因為李敏回國時毛澤東正使用化名李德勝,於是便用李姓給女兒起了名字,這也是許多人都不清楚的一點。
而李訥也是因此隨父親的化名姓,對自己的女婿毛主席還是比較滿意的,因此將兩人的婚禮一拖再拖必須等自己參加才舉行,於是原本應該在七月份舉辦的婚禮,一直等到8月底才舉辦。
1962年10月27日,李敏生下了與孔令華的第一個孩子孔繼寧,孔繼寧出生之後深受毛主席的喜愛,工作之餘總是喜歡逗一逗他。
孔繼寧6個月大時跟隨母親前往上海見外婆賀子珍,因為賀子珍一個人在上海獨居十分孤獨,便要李敏將孔繼寧留在上海陪她,因此孔繼寧在幼年時便隨著母親往返奔波於北京與上海之間。
而孔東梅是在十年之後的1972年出生的,其實在孔東梅出生之前,如果不是因為毛主席的一句話,有很大的可能不會降生於這個世界上。
當時中國的經濟比較困難,各家各戶都不好過,就連孔令華與李敏的日子也過得非常艱難,此時再次懷孕的李敏不知道是否應該生下這個孩子,於是便詢問父親的意見,毛主席的回覆非常堅定:
要,生活再困難,也是應該要這個孩子的。
因此李敏才堅定地生下了孔東梅,孔東梅這個名字是毛主席見到她的照片後親自取的名字,東是毛主席名字中的一個字,而梅則是毛主席平生最愛的花。
孔東梅小時候就非常像毛主席,特別是右側下巴上還長了一個和毛主席一模一樣的痣,不過孔東梅出生之後不久毛主席的身體就出現了問題,而當時李敏和孔令華又因為一些原因,此後基本上沒有見過幾次毛主席。
孔東梅自然也沒有機會見到自己的外祖父,1976年9月9日,四歲的孔東梅發現周圍的人都非常悲痛,後來她才知道原來是她的外祖父,備受中國人民崇敬的毛主席去世了。
在父母和身邊人的講述下,孔東梅才知道自己的外祖父是一個多麼偉大的人,讓全中國的人民群眾都有了希望,讓全中國的人在全世界人面前堂堂正正的站了起來。
不過孔東梅從來都沒有親眼見過自己偉大的外祖父,這也成為了她一生中最大的遺憾,隨著慢慢長大,瞭解了更多有關外公的事情後,孔東梅這種遺憾的感覺越來越濃厚,因此她對自己外公的事情更加好奇。
排斥外公的光環
孔東梅在成長過程中,總有各式各樣的人告訴她不要向別人提起她的身份,也不要談論她與外公的關係,不過越是注意這些地方,孔東梅身邊的人越是能夠很快的發現她與毛主席的關係。
於是孔東梅乾脆不在意這些地方,也完全不用條條框框的幹部子弟規矩約束自己,反而之後就很少有人發現她與毛主席之間的關係了,這也使她成為了毛主席親屬中最特立獨行的人。
與別的毛主席親屬不一樣的地方還不僅於此,孔東梅雖然也考上了國防院校,不過孔東梅卻並不執著於進入部隊或是幹部體系,成為一個闆闆整整一絲不苟的人。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習期間,孔東梅雖然主修的是英語,卻是對文學非常感興趣,經常閱讀一些英文作家的書籍,這對她的學習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不知道是不是遺傳的原因,孔東梅不僅長得像毛主席,似乎也繼承了毛主席的文藝基因,文筆非常優秀,每每有人提到這件事情,孔東梅都會開玩笑似的說道:
“外公標誌性的痣,我母親沒遺傳到,反倒是我這個外孫女遺傳到了。”
孔東梅愛開玩笑的性格,似乎毛主席也有,其實是因為孔東梅長得最像毛主席,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都會不由自主地將對毛主席的思念,轉移到孔東梅的身上。
毛主席的逝世對於全中國的人民來說,都是一件非常悲痛的事情,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無不充滿發自肺腑的悲痛的哭泣之聲,因此當毛主席的小外孫女又長得非常像毛主席時,人們總會將這份對毛主席的感情轉移到孔東梅的身上。
但實際上孔東梅除了與毛主席的血緣關係外,基本上沒有任何的交集了,孔東梅出生時毛主席身體情況已經開始不好了,而毛主席逝世時孔東梅更是隻有四歲,更沒有見過她的外公。
比起哥哥孔繼寧,孔東梅似乎幸運很多,因為她未曾與外公見過面對於外公的認知比較模糊,孔東梅也似乎不幸很多,同樣是因為她未曾見過外公,因而沒有感受到外公對她的喜愛。
作為毛主席的親外孫女,無論如何孔東梅都沒有辦法避免生活在毛主席的光環之下,即便是她一直努力地想要擺脫毛主席的光環,但人們在得知她與毛主席的關係之後,在提起她時總會首先說道:“他是毛主席的外孫女。”
在這種光環下,孔東梅的壓力是很大的,特別是她的外公是國家領袖,她是國家領袖後人的身份一直是她最大的壓力,孔東梅也曾向他人坦言道:“我不想活在外公的光環下。”
於是在1997年,大三的孔東梅決定前往美國求學,至少在美國是沒有人知道她的身份的,她也可以隱藏起外公的光環對她的影響。
孔東梅在美國求學的前半年是比較辛苦的,找房子找工作養活自己同時還要練習英語口語並自修準備考碩士,到達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的前半年時間裡孔東梅前前後後搬了三次家,幾乎每兩個月都要搬一次家。
不過在此之後孔東梅的生活逐漸穩定了下來,脫離了外公的光環影響後,孔東梅的確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一個人在國外的孤獨感卻無時無刻的不在籠罩著她。
孔東梅最開心的是和母親打電話的時候,可以和母親互訴牽掛,不過孔東梅像大多數中國孩子一樣對父母總是報喜不報憂,即便是在再困難在窘迫的情況下,也堅持以最開心的情緒與母親通話。
當時的國際長途很貴,孔東梅也不能每天都與母親通話,但也保持每週通一次話,這段經歷也使得孔東梅早早地便明白了相依為命這四個字的分量。
走近外公毛主席
1999年,孔東梅成功地考取了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機會,這應該是她這一年最開心的事情,也是這一年中極少令她開心的事情,因為在這一年她的父親孔令華去世了。
其實在這一年中,孔東梅的母親李敏應該是最孤獨最悲傷的人,孔令華因病去世,孔繼寧在上級的調動下遠赴海外工作,而孔東梅則需要在美國的賓夕法尼亞州繼續完成學業。
當時李敏已經身染疾病,需要常年接受治療,沉重的醫藥費負擔僅憑李敏與孔令華的積蓄是不夠的,孔繼寧當時的工資也很低,而孔東梅也僅僅是勉強能夠做到保證自己的生活。
走投無路之下,孔東梅被迫抱著一種“豁出去了”的想法,給黨中央寫了一封求助信,這也是孔東梅第一次直接以自己是毛主席的外孫女的身份求助。
黨中央在收到孔東梅寫的信後十分重視,也得到了許多老同志的幫助,最終在黨中央和眾多老同志的幫助下,困擾多年的李敏住院、報銷、住房等問題也都得到了解決。
一時間許多李敏曾經的老友、同事以及孔令華曾經的同事,甚至是一些老領導都非常關心李敏的情況,於是在這種解決了後顧之憂後,孔東梅也可以比較放心的前往美國繼續完成學業了。
孔東梅因為向黨中央求助這件事情,重新認識了自己外公的影響力,也意識到了自己在外公的光線影響下也是必須要做一些事情,只不過她不知道她應該做些什麼,只是在當時的情況下,她必須要做的就是完成自己的學業。
2000年,孔東梅收到了一個來自國內的包裹,當她開啟之後發現,這個包裹中是母親再有人幫助下完成的回憶錄《我的父親毛澤東》,孔東梅看到這本書後非常開心便仔細的開始閱讀母親的這本回憶錄。
隨著這本書逐漸被孔東梅讀完,孔東梅被外公的事情徹底震驚了,她沒有想到自己的外公曾經歷過的事情會有這麼艱險,也沒有想到自己記憶中身體不好的外婆與母親曾在蘇聯遭受過這麼多事情。
孔東梅越看越入迷,甚至沉迷在這本書中完全不能自拔了,於是她夜以繼日地讀完了母親的回憶錄,最專心時連續數日都被書中的內用吸引而無法入眠。
在完完全全地讀完母親的回憶錄後,孔東梅做出了一個人生中最堅定的決定,重新瞭解自己的外公和外婆,孔東梅沒有經歷過父母在革命時期的生活和年代,因此對於那個年代的認知是一種旁觀的態度。
孔東梅沒有見過自己的外公,自然也對外公沒有先入為主的思想和概念,所以當她開始重新瞭解外公外婆的崢嶸歲月時,完全是以一種客觀的態度進行的。
在取得碩士學位之後,孔東梅便回到了國內開始專心瞭解外公外婆曾經的事情,其中最主要的還是外公的事情。
孔東梅的紅色文化之路
孔東梅回到國內開始研究外婆外公的事情,得到了母親的大力支援,特別是孔東梅走上紅色的文化之路後,李敏更加支援自己的女兒,儘管走這條路並不能獲利,但女兒能夠從事一條自己喜歡且有意義的事業,讓李敏非常開心。
孔東梅認為紅色文化的研究工作一直是有人在做的,所以重複前人走過的路意義並不大,所以他更希望做一些新的、填補某處空白的事情,透過創意文化創業的途徑來找到更新的表現形式。
李敏在孔東梅回國之後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有女兒陪伴在身邊也很令她開心的事情,母女倆即使下班再晚,回到家之後都會促膝長談,孔東梅每次都當好一個傾聽者,聽母親講述有關外公的事情,以及外公做人行事的準則和風格。
孔東梅的事業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她註冊了北京“東潤聚香書屋”有限公司,這個名字包含了她和外公名字中的“東”字,以及外公號中的“潤”,以及她要傳承紅色文化的初心。
在書屋的立柱上,孔東梅貼上了外公的畫像,書架上擺放的都是不同版本的毛澤東專輯,而她的工作則是從不同的角度研究百年中國的經歷以及毛家的經歷,並且致力於傳播和推廣紅色經典。
2003年,孔東梅出版了《翻開我家老影集》一書,得到了許多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的認可,也讓更多的人對毛主席瞭解加深,人們透過這本書認識到了,毛主席不僅僅是一位偉人,同樣是一位平凡的父親。
隨後已經幾乎瞭解了毛主席一生的孔東梅,又先後出版了《聽外婆講那過去的事情——毛澤東與賀子珍》、《改變世界的日子——與王海容談毛澤東外交往事》,其中記錄了許多毛主席鮮為人知的事情。
孔東梅的書籍很快就在國內開始暢銷,甚至在一次新書籤售會時,許多經歷過那個年代的人早早地便趕到發售會門外排隊,這讓孔東梅很是動容。
曾經一度排斥自己是毛主席外孫女身份的孔東梅,在逐漸了了解到了自己的外公是一個怎樣的人之後,開始珍惜自己的身份了,這也意味著她要做許多她應該做的事情。
孔東梅的事業越幹越紅火,也與自己的丈夫陳東昇相識並結婚,她的丈夫原本是體制內的編輯,但是後來選擇了脫離體制下海經商,建立了鼎鼎有名的泰康人壽保險公司。
雖然兩個人成為了商業大亨卻都深受毛主席的影響,在參觀過井岡山之後,立即向江西革命老區捐贈了一千萬人民幣,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孔東梅非常坦然的說道:“如果外公他老人家還在世,對於一些孩子上學沒有錢的問題,一定也是他操心的。”
可見此時孔東梅已經完全接受了自己毛主席外孫女的身份,並且也負擔起了一定的社會責任,孔東梅曾對自己紅色後人的身份發表過意見:
“毛澤東外孫女的身份對我是一把雙刃劍,首先人民非常關注,這個關注是兩層意思,一層意思是在你做的好的時候別人會稱讚你,因為你是毛澤東的後人,另一層意思就是在你做的不好的時候,人們也會加倍地批評你,因為你是毛澤東的後人,所以這是一把雙刃劍,既鼓勵我又鞭策我。”
在這種鼓勵和鞭策下,孔東梅與丈夫一起成立了非公募基金會東潤公益基金會,由孔東梅擔任董事長,基金會的基金全部來自於泰康人壽和“東潤菊香書屋”。
目的就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並且外國家培養人才,基金會成立之後,孔東梅便接受了“丘成桐科學獎”,幫助國家培養有前途的年輕科學天才,併為其提供研究資金上的支援。
不僅如此,每次國家出現自然災害時,孔東梅都會在第一時間抽調資金捐款捐物,比如2020年爆發新冠疫情時,孔東梅便大力捐助錢財和醫療物資。
孔東梅是毛主席的後人,但她也是孔東梅自己,作為毛主席的後人她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毛主席光環的影響,因為毛主席在中國人民心中的特殊地位,人們提起她最先想到的還是她毛主席外孫女、開國中將孫女的身份。
孔東梅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是毛主席的外孫女,也向世人證明了她是孔東梅,不過毛主席的外孫女永遠只是孔東梅的身份之一,她最希望的應該就是人們在看到她時所說的第一句話就是,她是孔東梅,然後才想起她是毛主席的外孫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