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我們時常聽說身邊的人得了肺栓塞,且不少肺栓塞患者,不是久病的老人,而是年輕的上班族。嚴重者搶救無效不幸逝世,幸運兒發現得早,透過溶栓治療挽回了生命。據悉,在全球疾病死亡統計中,腫瘤排第一,心梗排第二,肺栓塞排第三。肺栓塞為啥“偏愛”上班族?我們該如何科學麵對?
“近年來,人們普遍發現肺栓塞患者增多了,和人們的健康意識有所提高、疾病檢出率提升有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朱繼紅表示,越來越多“上班族”發生肺栓塞,大多與久坐不動等不良生活習慣有關。
制動是肺栓塞最常見的外因
朱繼紅介紹,肺栓塞是指體迴圈的各種“栓子”脫落,阻塞肺動脈及其分支引起肺迴圈障礙的臨床病理生理綜合徵。一旦發生肺栓塞,嚴重會致人死亡。肺栓塞包含最常見的血栓栓塞,此外還有脂肪栓塞、細菌栓塞、異物栓塞以及空氣栓塞等。
肺栓塞的危險因素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患者有易栓的基因或存在某些免疫方面的疾病,人體的凝血出現問題,與正常人相比更容易出現血栓;二是有不良的生活方式,如久坐不動、長時間臥床等;三是服用了影響凝血的某些藥物,如調節月經的藥物、治療不孕不育藥物以及避孕藥等。
“除先天性因素外,臨床上最常見的肺栓塞是外因導致的,制動是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朱繼紅指出,人體血液在迴圈的過程中需要克服重力的作用,靠肌肉的收縮力量自下而上運輸,長時間久坐不動抑或其他制動,肌肉逐漸失去動力,血液則會出現瘀滯,容易發展成血栓。
肺栓塞有大有小,有快有慢,患者嚴重的程度往往與栓子的堵塞程度相關。“有的患者栓子是一塊塊分批次掉落的,此時人們會有緩衝時間,而有些患者的栓子是大塊掉落的,導致某根肺動脈堵塞,此時血流被迫終止,患者就會出現休克甚至死亡。”朱繼紅說。
活動一下就心慌氣短應及時就醫
“肺栓塞患者常見的表現為胸痛、呼吸困難,或者稍微活動一下就覺得心慌氣短、上氣不接下氣等,嚴重者會出現意識障礙、暈厥等情況。”朱繼紅表示,面對可能發生的肺栓塞,人們應以預防為主。
朱繼紅建議,在日常生活中,人們應避免久坐。“無論是長時間乘飛機、火車等交通工具,還是長時間開車,每隔兩個小時就應活動一下身體。如果是住院患者(已經有血栓的患者除外),即便下肢不能自主活動,也建議由家人或護理員進行一些按摩,促使其血流通暢、此外,還有一些物理治療方法,包括彈力襪及專門用於下肢的泵等,幫助其血液進行迴圈。”
“如果患者出現下肢腫脹、有下肢靜脈炎症以及腳扭傷、腿扭傷等制動問題,同時伴隨胸痛、憋氣等情況,應及時前往三甲醫院檢查。”朱繼紅指出,肺栓塞患者的溶栓時間相對寬裕,大概需要兩週時間,且透過及時的溶栓治療,將堵塞的栓子通開,患者的預後較好,不會出現過多後遺症。
朱繼紅表示,臨床上對肺栓塞患者的治療以藥物治療為主,最常見的是抗凝治療。“患者確診為肺栓塞後,醫生會對其進行分級。對低危患者,主要進行抗凝治療;對於高危患者,則使用靜脈溶栓藥物進行治療;對於不能進行溶栓的患者,臨床上會採用外科介入的方法。”
新京報記者 張兆慧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