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我國各個軍的故事,例如12軍、20軍、21軍等等。今天,我們聊聊13軍。不得不說,13軍與昨天聊的12軍,屬於兄弟部隊。13軍擅長山地、高原、熱帶叢林作戰,有“山中猛虎”的美譽。13軍原本駐紮在雲南省,1968年,為何北上,調往了四川省重慶市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12軍的光榮歷史,這是一支歷史悠久的老部隊。截至解放戰爭的末期,解放軍4大野戰軍和華北野戰部隊,總計下轄了55個縱隊。進入1949年以後,隨著解放軍部隊正規化建設的推行,原來的55個縱隊,再加上其他各種部隊,歷經調整、合併,總計組成了67個軍。13軍的前身是晉冀魯豫軍區的第4縱隊,第一任縱隊司令員為著名的陳賡大將。
在解放戰爭期間,4縱先後隸屬於西北野戰軍、中原野戰軍。因為4縱戰鬥力非常強悍,屬於一支機動作戰部隊。例如在1946年、1947年,4縱先後參加了西北、中原等地的戰事。在中原野戰軍千里挺進大別山的過程中,4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1949年春天,在各個縱隊的番號調整以後,4縱改編為第二野戰軍第13軍,周希漢將軍擔任了第13軍第一任軍長。
改編之後,第13軍繼續南下,參加了渡江戰役、解放兩廣、解放雲南等一系列的戰役。1950年之後,13軍長期部署在雲南省境內,拱衛西南邊疆的安全。從軍區隸屬來說,先後隸屬於西南軍區、昆明軍區管理。說到軍區,我們就必須聊聊我國的軍區變化。因為了解各個軍區的變化以後,對於各個軍的調動會更加直觀。在建國初期,我國設立了東北軍區、華北軍區、華東軍區、中南軍區、西南軍區、西北軍區。
從6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來看,基本上對應了當時的6個地方局。例如西北局、中南局等等,管轄範圍基本上是重合的。當時,西南軍區基本上管理了川、滇、黔等西南各省。進入50年代以後,隨著戰爭的基本結束,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發展經濟的階段。與此同時,解放軍各個部隊進入了正規化建設的階段。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原來6個軍區的劃分,從各個方面來說並不合適。因此,1955年,6大軍區被撤銷。同一年,設立了12個軍區。鑑於實際需要,1956年,又設立了福州軍區。截至這個時候,我國13個軍區的區劃形成,分別是:瀋陽軍區、北京軍區、濟南軍區、南京軍區、廣州軍區、武漢軍區、成都軍區、昆明軍區、蘭州軍區、新疆軍區、內蒙古軍區、西藏軍區、福州軍區。
每個軍區的管轄範圍並不大,大體上兩三個省。西南軍區撤銷以後,出現了成都軍區、昆明軍區和西藏軍區。其中,昆明軍區管理雲南省、貴州省,成都軍區管理四川省。50年代前期,重慶市被降級為副省級城市,隸屬於四川省管理。因此,當時的說法是四川省重慶市。按照五六十年代的具體部署,54軍駐紮在重慶市和周邊地區,隸屬於成都軍區。
13軍和14軍,部署在雲南省境內,隸屬於昆明軍區。60年代前期,13軍先後參與了肅清邊境殘匪、1962年的自衛反擊戰,取得了赫赫戰功。當時,在13個軍區中,每個軍區的任務和目標方向不同,各個軍區駐紮的部隊數量,自然也有很大的不同。50年代前期到60年代前期,我國東北方向、東南方向的任務很重。因此,在瀋陽軍區、南京軍區都駐紮了相當數量的主力部隊。
例如瀋陽軍區駐紮了16軍、23軍、38軍、39軍、40軍、46軍、50軍、64軍等主力部隊。其中,38軍、39軍等幾個軍,在全軍都屬於王牌拳頭部隊,戰鬥力非常強。南京軍區的情況類似,駐紮了12軍、20軍、27軍、60軍等一系列的主力部隊。與之相比,西南地區的成都軍區、昆明軍區,實際任務並不是太重,駐紮的部隊相對少一些。
60年代後期,隨著實際任務的變化,我國各個軍區的轄區也進行了完善和調整,西藏軍區和內蒙古軍區被先後撤銷、降級(副軍區級)。其中,西藏軍區併入了成都軍區,內蒙古軍區則併入了北京軍區。在此以後,我國的軍區數量下降為11個。1968年,成都軍區與昆明軍區開始了部分部隊的對調。其中,13軍對調到了四川省重慶市,開始北上川渝,隸屬於成都軍區。
昆明軍區的14軍,接管了13軍原來的駐地。原本駐紮在重慶市的54軍,接管了14軍的駐地,部署到了雲南省的大理等地,開始隸屬於昆明軍區管理。這原本是成都軍區與昆明軍區之間的部隊對調,但隨著當時的實際需要,54軍隨後北調,部署到了河南省新鄉市,開始隸屬於武漢軍區,這是怎麼回事呢?
進入60年代後期以後,我國北方各個軍區的防禦壓力明顯增加。北方目標陸陸續續部署了50多個坦克師和機械化步兵師,號稱“屯兵百萬。”各個部隊的突擊能力和整體實力都很強,我國從東北到西北,北方各個軍區的壓力很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北方各個軍區的力量都需要加強。昆明軍區、南京軍區、成都軍區、福州軍區等南方几個軍區的部分精銳部隊,奉調北上。
例如27軍、20軍、54軍等幾支精銳部隊,陸續北上。至於13軍北上重慶市以後,一直隸屬於成都軍區管理,屬於成都軍區的王牌部隊和機動作戰部隊。那麼,13軍為何駐紮在重慶市呢?首先,重慶市作為50年代的直轄市,雖然降級為副省級城市,但地位仍然非常重要。城市建設非常完善,屬於西南地區最大的城市之一,經濟發達。
其次,重慶市連線了西南地區和中部地區,而是屬於西南地區與中部地區的水陸兩重樞紐城市。成渝鐵路、川黔鐵路等10多條鐵路,在重慶市交匯。再加上重慶市在長江航道上的優勢地位,直接扼守了長江中上游的咽喉。13軍駐紮在重慶市,既能夠確保重慶市的安全。同時能夠依靠重慶市完善的鐵路、公路、水路網路,迅速向各個方向調動或者馳援。
最後,重慶市也是西南地區工業最齊全的城市之一。尤其是在三線建設的大環境下,很多北方工廠和企業,陸陸續續來到了重慶。此時,重慶市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高,13軍駐紮在重慶的重要性也大大提升。
1985年,隨著國際局勢的不斷變化,鑑於當時的實際需要。我國做出了裁軍100萬的決定,同時,對原來11個軍區進行了全面調整。在此期間,武漢軍區、福州軍區、昆明軍區等4個軍區被撤銷。
其中,昆明軍區併入了成都軍區管理。與此同時,當時35個軍中,有11個軍被撤銷。總計裁撤了軍級以上單位31個,撤銷師、團級單位4054個。在這一輪的裁軍過程中,第13軍改編為第13集團軍,仍然是成都軍區的王牌部隊。
13軍在山地、叢林、高原等複雜環境下的表現,一直堪稱全軍之最。在各地搶險救災的過程中,13軍的表現同樣非常出彩。無論是部隊反應速度,還是專業化程度,都是非常高的。1997年,重慶市第二次被提升為直轄市。
關於90年代之後,尤其是進入21世紀之後,各個軍的發展情況和變化,我們不進行討論和描述。關於我國各個軍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