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期,日本的輕武器普遍是比較爛,除了三八大蓋稍好之外,機槍、手槍基本都拿不出手。尤其機槍,日本人最早用的是歪把子機槍,學名大正十一式。這機槍基本上屬於是二戰期間最爛的機槍了,即使是放在機槍發展史上,這機槍也能排進最爛機槍的前五。
歪把子機槍主要差在哪呢,火力持續性不好、不耐髒、故障率高、操作麻煩、拿著不方便等,子彈還有問題。最後導致,日本人乾脆停產了歪把子機槍,轉而換了個九六式機槍繼續參戰,歪把子機槍總共生產了不到30000挺,就沒有結果了。
這挺機槍主要問題來自於其供彈具,和其他機槍的彈鏈供彈、彈匣供彈不一樣,這貨用了個彈鬥供彈。鬼子的思路是,步兵的彈夾可以直接壓進彈鬥裡面,六個五發的彈夾摞在一起,正好三十發,這樣步槍和機槍彈藥完全通用了,拿過來就可以使。想法不錯,只不過,這彈鬥開放式的,非常容易進入一些塵土、沙石,然後這槍就開始卡殼了。而且,沒有預抽殼,抽殼容易直接拉斷彈殼,還得給子彈潤油,彈鬥上面有個油壺潤油。並且,用的還是6.5mmSR的減裝彈。最後,子彈通用的問題沒解決,給槍還留了一身的槽點。二戰機槍排名倒數第一,這歪把子機槍是跑不掉了。
而蘇軍那邊,用的是大盤雞,學名捷格加廖夫機槍,英文縮寫,有的叫DP27,有的叫DP28,按毛子習慣是DP27,當然,這個不重要。DP輕機槍在二戰中的那些機槍裡,屬於是中規中矩,沒太大的槽點,優點也不大,槍管不能快拆、供彈足、笨重,就這些點了。這機槍很多人比較喜歡的是47發的大彈盤供彈,覺得作為機槍火力猛。但是,很多人忘了個事,子彈多,他也沉啊,那大彈盤就跟個反坦克地雷一樣了。笨重、不方便,這是DP輕機槍的一個主要槽點。
1938年的張鼓峰事件中,毛子的大盤雞和鬼子的歪把子對著突突,雙方也是見識了一下對方的機槍。戰鬥結束後呢,毛子也是繳獲了一批歪把子機槍。這些槍被拿回去之後,一個叫格里高利·伊萬諾維奇·庫裡克(Григо́рий Ива́нович Кули́к)的毛子槍械負責人對這些歪把子產生了很濃厚的興趣。
當然,這些毛子對歪把子的自動原理沒什麼太大興趣,原理上,毛子自然是沒什麼興趣,哈奇開斯那一套也沒什麼吃香的。真正讓毛子感興趣的,是這槍的供彈具,對,就是那個坑死歪把子的彈鬥供彈。
當時這個庫裡克覺得,這歪把子的彈鬥,直接用彈夾供彈,非常方便,極大程度地能簡化後勤,而且這槍還不用磨磨唧唧的裝彈,大盤雞一次塞47發太浪費時間了。而且這個東西還是比較輕的,比大盤雞的那個反坦克地雷強多了。
於是乎,捷格加廖夫那個團隊說幹就幹了,直接把大盤雞的彈盤給拆了,改改之後,換成了歪把子的彈鬥。據說當時的情況是這樣的,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蘇軍軍械所內,毛子的大盤雞喝多了,走進了日軍戰俘營.......
這款彈鬥供彈的DP輕機槍,其實很快就被拿了出來,畢竟只是換了個供彈具而已。在1938年當年就開始測試了,毛子得出的結果是,這供彈具並不好用,裝彈一樣費勁,而且容彈量不夠大,最主要的還是這個彈斗的可靠性實在是個問題,對於塵土什麼的太過於敏感,容易發生故障。
在帽子的《人民委員會手記》裡,記錄了一段,說是這個彈鬥要頻繁地開啟、關閉壓彈板,否則火力持續性就差。在會議上,演示這款彈斗的時候,軍官拿了一根鉛筆放在彈鬥上,鬆開壓彈板,鉛筆直接被砸斷了。對此,蘇軍覺得,如果機槍手裝彈一不小心,手指就被這東西砸斷了。會場上的謝苗·布瓊尼說了句:讓喜歡這挺機槍的人拿著去打仗,反正我打仗的時候不用這個。
然後,這挺機槍就沒下文了。
其實呢,關於這挺機槍,沒必要去嘲諷毛子胡亂抄。毛子將歪把子彈鬥搬到DP輕機槍上,很簡單的一個事,這個頂多算是一次嘗試,非常稀鬆平常,還不浪費時間的嘗試。這類嘗試在槍械設計上是非常常見的,看什麼新鮮玩意兒都來試試,這東西試過了才知道好不好。
嘗試了,才知道行不行,多次嘗試,才能夠有所突破。毛子那邊,也根本不在乎這個嘗試是失敗還是成功。這次嘗試,幾個毛子軍官互相對視一眼,得出的結論就是:歪把子這彈斗真的是奇(NAO)葩(CAN),設計師更奇(SHA)葩(DIAO)。
南部麟次郎:阿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