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煙
自1947年3月蔣軍發動重點進攻後,連線西北和山東的豫北地區就成為一幅扁擔的挑子,搖搖晃晃卻無比重要。為了破壞蔣軍聯絡東西兩個主戰場的樞紐,晉冀魯豫野戰軍決心從月底開始發動豫北反攻作戰。劉鄧首長的意圖是:主力威脅鄭州、新鄉之間,調動敵軍援兵在運動中殲滅,然後相機奪取幾個小據點,再尋機擴大戰果。
劉鄧將麾下10萬人馬編成4個集團,其中以陳錫聯3縱和王近山6縱組成的3集團是豫北戰役的主力,他們在平漢路以東地區展開攻勢,迫使蔣氏把山東戰場的整編66師和整編第9師調了過來。眼看奪取據點的機會已經出現,6縱4月初北上圍攻湯陰,準備徹底摧毀平漢鐵路。
湯陰守敵是暫編第3縱隊9000餘人,守將不是別人,正是臭名昭著的“東陵大盜”孫殿英。
孫氏自稱是明末抗清英雄孫承宗之後,當初東陵盜寶是為了報家國之仇。此人在抗戰之初投靠蔣氏,所部獲得暫編第5軍的番號,為此稱蔣是自己的“再生父母”。之後在蔣軍、八路軍、日軍之間左右逢源,狡兔三窟,也算是亂世中的一個人物。1943年被日軍包圍後投敵,之後,用大煙誘捕了自己的老上司龐炳勳,龐也隨之投敵,二人分任偽軍“24集團軍”正副司令。抗戰勝利後,孫再度投蔣,所部改編為暫編第3縱隊,駐守湯陰。
按劉伯承的想法,打湯陰的重點還是要圍點打援,先打疼孫殿英,迫使蔣軍增援,等在運動戰中殲滅援軍後,最終再拿下湯陰。不過,蔣軍嫡系部隊向來極度鄙視聲名狼藉的孫殿英,誰也不會出死力去救他。6縱發起對湯陰的進攻後,孫殿英連連告急,26軍軍長王仲廉率部從新鄉增援,走了沒幾步路就又縮了回去。
為了徹底打疼孫殿英,劉伯承又把3縱給調了過來,和6縱一起攻打湯陰,一舉拿下了外圍據點張莊。鑑於湯陰戰略位置重要,蔣軍參謀總長顧祝同嚴令王仲廉出力增援。無奈之下,王仲廉只好親率4個半旅分三路北上援救湯陰,結果被3縱和6縱的打援部隊各路殲滅一部。王仲廉原本就沒有增援的積極性,如此一來便乾脆退守新鄉,再也不肯出城一步。
劉鄧大軍在行進中
湯陰之戰還在進行中時,上海《申報》記載了一則孫殿英固守孤城,拒絕投降的“英勇事蹟”。報紙上說,劉伯承給孫殿英寫了一封勸降書,結果“硬鐵漢”孫殿英馬上回了一封拒降書,信裡說:“你有種,你攻你的,我有種,我守我的;我沒有種,我不守我的城,你沒有種,你也不必胡語了。”
報道中還說,在劉伯承的眼中,湯陰只是“鉤上之餌”,他現在在城外部署重兵,是要多吃幾塊肥肉。等到大軍轉入反攻的時候,就是“貪饞無饜”的劉伯承末日來臨的時候。
既然打援吃肥肉的目的實現不了,那就乾脆拿下湯陰了事。自4月30日起,我軍對湯陰發起總攻。之前官兵們已經用了十天時間,挖掘了大量壕溝,用近迫作業的方式抵近城牆,因此總攻十分順利,僅一夜時間就掃清了外圍。
孫殿英情急之下,越級給蔣氏發電,苦苦哀求緊急發兵救援。蔣氏回電:望兄以當年守亳州的精神頑強堅守。”當初蔣馮閻中原大戰時,身為西北軍將領的孫殿英曾死守亳州幾個月,令蔣軍久攻不克。蔣氏對此耿耿於懷,在孫氏大難臨頭時出言譏諷,不知道孫看到回電後是何感想。
5月1日下午,我軍攻入城內,孫殿英帶著司令部棄城而走,逃往東南方向的石家莊(村莊名,不是現在的石家莊市)。6縱18旅53團是全縱的預備隊,配置在石家莊東南側,任務就是監視該處之敵。3營9連連長楊靠山和營部書記武英帶著一個通訊員跟著突圍出來的潰兵進了石家莊。他們看到一個大型地堡,判斷可能就是孫殿英的司令部。武英和通訊員堵住地堡口,楊靠山手提二十響和手榴彈跳上地堡頂上,三人同時大喝一聲“繳槍投降”。
地堡內的人驚恐萬狀,過了一會便出來投降,領頭一人頭戴禮帽,身穿大衣,看樣子50來歲,正是孫殿英。他交出了自己的左輪手槍,通訊員又從他的腋下搜出了一支精緻的小手槍。
湯陰戰鬥結束後,孫殿英和其他團以上軍官被押解到縱隊,孫又被解到軍區。據孫的馬弁交代,孫殿英的牆上掛著一口墓中盜來的寶劍,前天夜裡顯了靈,曾自動出鞘。孫殿英覺得要出事,跪著向寶劍祈禱。馬弁還交代說,孫殿英的身邊到處都是手槍,不僅抽屜裡、枕頭下都是槍,身上最少也有三支手槍。軍區保衛人員對這一情報十分重視,就在劉伯承親自審問孫殿英的前一個小時,又從孫的禮帽裡搜出一支微型小手槍。
劉伯承對孫殿英說:“抗戰初期,不能說你們沒有貢獻,但以後的一段,確實做得太不好了。”孫殿英歇斯底里地叫道:“老蔣下命令叫我當漢奸,事後又秘密派人來想把那個命令要回去,那還能行啊!”
孫殿英的私人物品全部被收繳,部隊在搜查中並沒有發現傳說中的翡翠西瓜、夜明珠、九龍寶劍等稀世珍寶。實際上這些墓中盜出的珍寶確有實物,不過當初孫殿英已經孝敬給了宋美齡、宋子文、戴笠等重量級政客,他身邊的值錢東西,除了26根金條外,就是那把據說能顯靈的古劍。
這柄劍,據孫殿英自己說是三國趙子龍的“青釭劍”。《三國演義》中曾說,趙雲當初在長坂坡單騎救主時,就是靠這把削鐵如泥的神劍殺了個七進七出。“青釭劍”不過是小說的虛構,歷史文獻記載中並無此劍。這把劍究竟是何來歷,不得而知,但肯定有它的不凡之處,否則孫殿英也不會讓貼身侍衛隨身攜帶了20餘年。遺憾的是這把劍最終下落不明,成了又一個難解之謎。
受解放軍戰俘政策的感化,孫殿英很快消除了敵對情緒,不過他吸食了幾十年的鴉片煙,煙癮發作是真正要命的。同年底,孫殿英死於獄中,時年58歲。
【深耕戰爭史,弘揚正能量,歡迎投稿,私信必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