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中央軍委擴大會議於1985年6月4日正式在北京召開,會議上,時任軍委主席的鄧公伸出了自己右手食指,並在空中晃動了幾下,隨即做了一個震驚在會所有人的決定:解放軍再裁軍100萬!
一次性裁軍百萬,在世界軍史上都是一件絕無僅有的大事件,更別說在剛成立不久的新中國了。此訊息一經媒體傳出,世界各國為之轟動。
即使過去了很多年,但是再次回憶1985年的百萬大裁軍,仍然難以平靜。時任解放軍第68軍某師政治部主任的吳明錄,在回憶大裁軍時,幾度哽咽,甚至連一句完整的話都說不出來,只能默默的摘下眼鏡,轉頭抹眼淚,在他回憶的話語中充滿了對第68軍的不捨以及惋惜。
“鄧公在會議上突然宣佈百萬大裁軍,在此之前我們沒有收到任何訊息,也沒有做任何的準備,裁軍決定一宣佈,第68軍的番號就被撤銷了!”
第68軍是一支戰功赫赫的部隊,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中都做出了不可抹滅的貢獻。可就是這樣一支功勳卓著的部隊,在當年也成為了百萬大裁軍裁撤的物件,可想而知,當年的裁軍有多殘酷。
那麼,鄧公為何會在會議上宣佈百萬大裁軍呢?百萬大裁軍能否順利進行下去呢?
百萬大裁軍的時代背景
百萬大裁軍的想法不是一蹴而就的,在新中國建立之初,偉人毛主席就曾決定裁減一部分軍隊。可一場突如其來的戰爭打亂了毛主席裁減軍隊的計劃。1950年10月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國家緊急召回剛剛復員的解放軍戰士,讓他們重新穿上軍裝奔赴朝鮮戰場,軍隊數量不得不增加。
1953年抗美援朝勝利結束,黨中央再一次對軍隊進行裁減、整編,軍隊數量明顯下降。可沒過幾年,我國與蘇聯關係降至冰點,蘇聯陸續向我國邊境增兵,在中蘇邊境上,蘇聯的兵力曾一度超過百萬,且我國此時與美國關係交惡,面對美蘇兩個超級大國的壓力,我國不得不再一次徵兵擴招。
也就是說,我國的軍隊數量在1978年之前,一直處於裁減增加再裁減再增加的惡性迴圈之中,軍隊數量最多的時候,一度高達600多萬。
可此時正值美蘇世界霸權爭霸的環境下,世界各國都處於屯兵備戰。剛成立的新中國也沒逃過這一命運,600多萬的軍隊時常處於“盤馬彎弓箭不發”狀態下,造成了很多不必要的資源浪費,嚴重影響我國復興的步伐。
早在1975年,鄧公就明確指出:“解放軍目前‘臃腫’不堪,必須進行‘消腫’!”可天不逢時,此時我國與越南關係十分緊張,1979年2月17日,對越自衛反擊戰爆發,鄧公提議的“軍隊消腫”就此擱置。
據不完全統計,自1975年到1984年,在這10年裡,鄧公對於“軍隊消腫”這一問題,交談了數十次。雖然在這段時間裡,解放軍進行過4次整編、裁減,但是“臃腫”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1985年,人民解放軍的軍費不過是美蘇兩國軍費的零頭,可軍隊數量卻是美軍數量的兩倍,與蘇聯軍隊數量持平,從這就可以看出,我國軍隊就如同一個虛胖的巨人,徒有其表,百萬大裁軍勢在必行。
百萬大裁軍“主刀醫生”
會上,鄧公宣佈百萬大裁軍的決定後,擁有“鋼鐵公司”稱號的鄧公立即行動起來。很快,他就找到了百萬大裁軍主刀醫生何正文。可能大家很意外,為何鄧公會選擇此人當“主刀醫生”,而不是選擇聶榮臻等開國將軍?
何正文,四川通江縣人,1932年參加紅軍。全面抗戰期間,何正文改名為“何化一”,師長劉伯承得知他改名一事,就問他為何要改名,何正文正色的回答道:“抗日要‘武’不要‘文’”,在得知原因後,師長劉伯承認真的告誡他:“工農紅軍的幹部如果都是你這樣的想法,這場革命可幹不好。”聽完,何正文仔細地想了想,決定把名字改回來。
新中國成立後,因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屢立奇功,先後擔任第11軍某師師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並在1955年9月,黨中央授予其少將軍銜。
文革時期,度過了六年“黑幫生活”,前前後後被批鬥近200餘次,仍然堅信黨的方針、信仰,仍剛正不阿,就連批鬥何正文的人都對他肅然起敬。
就是這樣一個人,在接到鄧公裁軍命令的那一刻,也猶豫了,作為一名軍人,他深知軍裝對於軍人的重要性,讓其脫下,對於軍人而言可謂是一件極其殘酷的事。見何正文猶豫,鄧公親自找到他,並在會議室裡與何正文交談了很久。
鄧公語言切切地說道:“在國家未來面前,百萬大裁軍勢在必行。”聽到此話,何正文深知鄧公對裁軍的決心,他也堅定了自己的決心,畢竟在國家未來面前,戰友情只是一種私情。
從會議室離開後,大刀闊斧的裁軍行動在何正文的指揮下,如火如荼地進行中。在其調查走訪下,他發現中國官兵比例為1:2.45,然而與我們兵力持平的蘇聯是1:4.65,法國官兵比更是高達1:17。他將這份報告遞交給了鄧公,在鄧公看到這份統計報告後,更加堅定了他“消腫”的決心。
經過多次商討,何正文終於擬定了這場沒有任何硝煙的“戰爭”計劃。
窗外:烏雲密佈,風雨即將來臨,窗內:鄧公與何正文相視而坐,原本還很吵鬧的會議室,此時落針可聞,二人心裡清楚,這場無任何硝煙的戰爭即將來臨。
鐵道兵拒絕裁軍,鄧公:頭頭不通調頭頭
在百萬大裁軍這一期間,何正文辦公室的電話一直沒有斷過,能打電話進來的人,要麼是各部的首長,要麼就是自己的老戰友,無疑,這些人打電話過來都是希望何正文能手下留情,但在國家未來面前,都被何正文絕情的駁回了。
大裁軍這一條路,不可能一直平坦。很快,何正文就遇到了困難,那就是鐵道兵首長的請求。
鐵道兵的前身是東北民主聯軍護路軍,1953年9月正式以鐵道兵兵種加入解放軍序列。兵力最多時有近40萬人,先後修建了成昆鐵路、襄渝鐵路、青藏鐵路等大型鐵路。在解放戰爭、抗美援朝以及新中國建設中更是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披荊斬棘,為解放、建設事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就在何正文為難之際,鄧公突然打了一個電話過來,原來是鐵道兵首長為難何正文的事情被鄧公得知,於是就給何正文打了一個電話,並說了七個字:“頭頭不通調頭頭!”
就這簡單的七個字,讓何正文再一次看到鄧公對“軍隊消腫”的決心,也讓鐵道兵首長深深地看到,不管你所率的部隊有多大功勞,部隊兵力有多龐大,在國家未來面前,沒有什麼交情可談,該裁就得裁。見此,鐵道兵首長也只能回到部隊,通知鐵道兵各部做好裁軍的準備。
軍區合併,“成昆之變”
在裁軍之前,還發生一件重大的事,那就是軍區合併問題。1985年8月14日,各大軍區首長齊聚會議室,等待著鄧公最終宣佈軍區合併調整方案。
在會議前夕,一位將軍調侃昆明軍區代表人張銍秀將軍道:“老張,聽說你今天帶來了接收成都軍區的方案?”張銍秀將軍對此笑而不語。
很快,軍區合併會議開始,鄧公站在演講臺一字一句公佈著軍區調整方案,當公佈到西南軍區時,坐在會議室裡的各位軍區首長無不震驚。張銍秀將軍聽到鄧公的話後,更是眉頭緊皺,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表情。
會議室的嘈雜、震驚,張銍秀將軍眉頭緊皺的源頭都來自鄧公公佈的十個字:“昆明軍區併入成都軍區。”
在此次會議之前,黨中央就曾擬定過一份軍區調整預案。在這份預案中,明確指出:“成都軍區併入昆明軍區。”
對於這份預案結果,各大軍區首長對此並不感到意外。因為此時對越自衛反擊戰仍未結束,而昆明軍區仍處於作戰狀態,且昆明軍比成都軍區更接近我國國防線,外加,昆明軍區前身是第二野戰軍,也就是鄧公的老部隊。
那麼,為何鄧公會拿自己老部隊“開刀”?
其實在黨中央決定成都軍區併入昆明軍區後,百萬大裁軍“主刀醫生”何正文找過鄧公談話,兩人就軍區調整一事,進行了一場很久的談話。何正文將軍表示:“覺得成都軍區併入昆明軍區是一件不可取的方案!”
鄧公聽此,立即問道:“為什麼這麼說?”
面對鄧公的問題,何正文將軍一邊思索一邊回答道:“從地理位置的角度上看,成都軍區位於川藏樞紐,其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可想而知,且此時對越自衛反擊戰已經進入尾聲,在邊防安全方面,昆明軍區的作用完全可以被其他軍區替代......”
鄧公一邊聽著何正文對軍區調整的意見,一邊點頭,等其說完,鄧公才輕輕地敲了一下桌子說道:“不錯,和平發展才是中國未來發展的主題。”
其實在何正文將軍找鄧公之前,成都軍區首長王誠漢將軍也曾來過。而王誠漢將軍找鄧公談論此事時,他的身份並非是成都軍區司令員,而是一個拿黨性擔保的黨員。
在與鄧公談論時,王誠漢將軍從經濟、政治、戰略意義等角度講述了成都軍區與昆明軍區的區別。在當時鄧公對王誠漢將軍的提議並未表達明確態度。
雖驚訝於黨中央最後做出的決定,但昆明軍區堅決服從命令,在8月31日,昆明軍區全部人員陸續撤離駐地。著名的“成昆之變”也就此結束。
1987年,軍區合併、百萬大裁軍相繼順利完成,我國也在這一年正式踏上精兵強將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