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四個方面有變化 學業水平考試分兩種
解讀我省高考改革方案
新高考和現行高考有何不同?
省高考綜合改革與現行高考相比,主要有4個方面的變化:
1.目標導向不同。“3+1+2”模式既體現物理、歷史學科的基礎性作用,又突出高校不同學科專業要求,更加註重學生個性發展和人才培養。
2.科目組合不同。“3+1+2”模式,學生可根據個人愛好、興趣、特長和擬報考學校專業招生要求,在12種組合中自主選擇,增大了考生的選擇性。傳統文理分科僅有2種固定組合。
3.考試安排不同。“3+1+2”模式,語文、數學、外語3個科目考試為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由國家統一組織,所有考生使用同一試題,數學不分文理科;物理、歷史、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6個科目為選擇性考試科目,由省上統一組織,與統一高考同期舉行,每個科目單獨考試,考試時間為75分鐘。
4.錄取方式不同。“3+1+2”模式,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實行“兩依據一參考”,即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和普通高中學業水平選擇性考試科目成績、參考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擇優錄取。高職院校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的評價錄取方式。現行高考制度下,普通高等學校招生錄取依據全國統一高考成績。
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
我省從2021年秋季入學的高一年級學生開始,將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分為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合格性考試成績作為普通高中學生畢業以及高中同等學力認定的主要依據;選擇性考試成績計入考生總成績,作為高校招生錄取的重要依據。同時,規範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制度。
●考試科目:合格性考試覆蓋普通高中國家課程方案規定的語文、數學、外語、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資訊科技、通用技術、音樂、美術、體育與健康等14個科目。選擇性考試科目包括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學等6個科目,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志向、優勢和高等學校招生要求,首先在物理、歷史中選擇1門為首選科目,再從思想政治、地理、化學、生物學中選擇2門為再選科目,共選擇3門參加選擇性考試。
●考試內容:合格性考試範圍為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的必修內容。選擇性考試範圍為各學科課程標準確定的必修和選擇性必修內容。
●考試物件:普通高中在校學生均應參加合格性考試;高中階段其他學校在校學生和社會人員也可報名參加合格性考試。選擇性考試的物件為符合教育部和我省規定的普通高校招生考試報名條件,並已報名參加我省普通高校招生考試的人員。
●考試時間:合格性考試每年組織2次,分別安排在上下學期末。普通高中在校生首次參加考試不得早於高一下學期末,高一年級最多允許考4門,高三上學期結束前須完成全部合格性考試。考生報考合格性考試,成績合格的科目不允許再次報考,不合格的科目可參加相應學科下一次考試。選擇性考試從2024年起每年組織1次,與統一高考同期舉行。普通高中學生在校期間只能參加1次選擇性考試。選擇性考試成績當年有效。
●評價內容:綜合素質評價應反映學生全面發展情況和個性特長,注重考查學生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評價內容包括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勞動及社會實踐等。
●評價程式:每學期末,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要求收集能夠反映其綜合素質水平的重要活動記錄、典型事實以及標誌性成果等相關材料,寫實記錄成長過程,在整理遴選、公示稽核的基礎上,形成學生綜合素質檔案,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資訊管理平臺統一管理。學生的綜合素質檔案公示確認後不得更改。
●結果運用:高等學校根據自身辦學特色、人才培養需要,制定科學規範的綜合素質評價使用辦法,並在學校招生章程中提前向社會公佈。
職業高等院校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
我省從2021年秋季學期起啟動實施高考綜合改革,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實行“兩依據、一參考”錄取模式,將職業高等院校招生與普通高校相對分開,形成更加符合職業教育培養規律和特點的人才選拔模式。那麼,職業高等院校如何招生?
●面向普通高中畢業生招生
符合我省高考報名條件、具有省內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成績的應往屆普通高中畢業生可參加職業高等院校分類考試招生或統一高考錄取。職業高等院校分類考試招生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錄取,未選擇分類考試招生以及選擇分類考試招生但未被錄取的考生,可參加統一高考進入職業高等院校學習。已被分類考試招生錄取的考生不再參加統一高考。
●面向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招生
符合我省報名條件的省內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應往屆畢業生可參加中職升學考試,實行“文化素質+職業技能”評價錄取。對於獲得由教育部主辦或聯辦的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三等獎及以上獎項或由省級教育行政部門主辦或聯辦的省級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一等獎的中等職業學校應屆畢業生,和具有高階工或技師資格或相當職業資格、獲得縣級以上政府表彰的勞動模範先進個人稱號的在職在崗中等職業學校畢業生,經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核實資格、職業高等院校考核公示,並在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公示後,可由有關職業高等院校免試錄取。
學校、學生及家長這麼說
高考綜合改革大背景下普通高中學校如何落實?學生家長怎麼看待?
●普通高中如何落實?
面對新高考改革,普通高中學校如何應對?蘭州五十八中教學副校長韓萍概括為“整合課程,構建課程體系;尊重選擇,做好生涯規劃;摸清底數,提出適合的選課走班方案;完善制度,護航新高考落地”。
她說,新高考綜合改革的核心理念是擴大教育的選擇性,充分滿足學生的多元需求,讓學生“選好課”,而與之對應的就是學校要“開好課”。學校要建立一支廣泛的專、兼職生涯規劃隊伍。一方面要開好高中生生涯規劃課程,加強對學生理想、心理、學習、生活、生涯規劃等方面指導,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理想信念、正確認識自我,引起職業興趣,做出理智生涯決策。另一方面,要建立個體生涯諮詢機制,向有生涯困惑的學生提供針對性的服務,同時要統籌規劃實施綜合實踐活動,幫助學生獲得職業體驗。
“最後,要在政策宣傳培訓和職業傾向測評的基礎上,組織學生開展新高考模擬選科,並根據選課結果進行軟硬體評估,提出符合學校實際的選課走班方案。學校要及早著手製定新高考落地的實施方案和各項配套制度,確保新高考綜合改革順利落地。”韓萍說。
蘭州五十三中校長謝平說,要嚴格執行國家頒佈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努力開發精品選修課程,探索與選課走班教學相適應的學校教學管理制度,構建行政班與教學班、班主任和導師制有機結合的班級管理制度。更加重視綜合素質評價,從單純“看分”走向也要“看人”,為每名學生建立個人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等方面成長的電子檔案。合理安排教學時間,解決好合格性考試和選擇性考試之間的衝突。重視提高學生閱讀能力培養,面對大單元教學、群文閱讀和整本書閱讀,教學一定要解決好結構問題,高中三年的教學任務要統一設計統一規劃。
同時,要突出對學生髮展的指導,不僅包括學業指導,也包括生活指導和生涯指導,切實幫助學生解決學業、生活和生涯規劃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和思想困惑。幫助學生髮現自身興趣和特長,進行職業生涯引導的工作,讓學生將生涯規劃、專業選擇和學習動力統一起來,培養社會需要的真正的棟樑之材。
另外,還要做好選課走班準備,尊重學生差異、豐富學生選擇、滿足學生需求,讓原本個性不一樣的學生變得更加不一樣。
●根據興趣特長選擇
當被問起新高考改革方案最大變化時,高一學生常家源毫不猶豫地說:“‘3+1+2’高考模式有12種選科組合,只不過是把現行高考模式下高考後的志願選擇提前到高一的時候就考慮,沒什麼難不難的,擅長什麼,就選什麼!”
“對於高一學生來說,高考改革意味著在上高二前就要確定自己的選科組合。選科組合主要是選擇和自己未來發展緊密相關的學科,而且高校對科目組合的要求提得越明確,我們就越容易選擇。”師大附中高一新生陳玥說。
在高一學生劉淵看來,“3+1+2”高考模式體現了尊重學生興趣、特長髮展的改革取向,意味著學生的選擇更多了,大家都會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和發展願景,選擇自己最擅長或最喜歡的學科,這也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對於我省今秋啟動實施的“3+1+2”高考模式,受訪的高一學生家長表示均已知曉,其中一名錢姓家長坦言已經“研究”好長時間了。她說:“實行高考綜合改革,雖然沒有文理分科,但學生在學習上的側重點區分還是很明顯。想要考理工科大學,必須選物理。如果放棄物理選歷史,很多大學專業會受到限制;專業選擇少了,將來就業範圍就窄了。到底是選擇物理還是歷史,還要看孩子的興趣和未來發展方向。”
“在高考改革以前,選擇理科的人遠遠多於文科人數,有人即使喜歡文科,但考慮到就業最終選擇理科。但在新高考模式下,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選擇自己最擅長的學科組合,我覺得挺好的。”學生家長王宏偉說。
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 武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