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5月16日,國民黨將領張靈甫被華東野戰軍擊斃於孟良崮,手下的七十四師也全軍覆沒。
幾天之後,訊息傳回了南京國民政府。
蔣介石看到電報上“張靈甫身亡,七十四師全滅”這幾個字後,又驚又怒,一下子栽倒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
他拄著柺杖用力敲了幾下地板,怒吼道,“叫湯恩伯給我滾過來!”
看著跪在自己面前的湯恩伯,蔣介石一氣之下掄起柺杖就將他打得滿頭滿臉都是血。
這湯恩伯是何許人也?為什麼蔣介石要將張靈甫之死的憤怒發洩到他身上?他最後又有著什麼樣的結局?
出生微寒,一朝顯赫
湯恩伯出生貧苦,縱然有一番大幹一場的決心,卻奈何沒背景沒人脈。
1921年,鬱郁不得志的湯恩伯向身邊的親朋好友借了一筆錢,準備東渡日本去考個大學,次年,他進入了日本明治大學的法科系攻讀。
在這裡,他遇到了自己人生的第一位“貴人”,同時也是後來與他恩斷義絕的第二位妻子——王竟白。
而王竟白的義父則是大名鼎鼎的陳儀,他不僅是蔣介石的同窗好友,還是國民黨的元老級人物,身上既有名氣又有實權。
湯恩伯在知道王竟白的家世背景之後,立刻對她展開了追求。
而王竟白也被湯恩伯這種堅持不懈給打動了,不僅同意和他在一起,還將他引薦給了陳儀。
靠著陳儀的保駕護航,湯恩伯從明治大學輟學後就被保送進了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1926年湯恩伯來到陳儀身邊,擔任其麾下第一師的少校參謀,並在同年迎娶了王竟白。
湯恩伯也開始慢慢進入了國民黨的權利高層,並逐漸在蔣介石面前嶄露頭角。
此後湯恩伯在軍中的仕途一路升遷,直到張靈甫戰死之前,他已經高居陸軍副總司令一職,還兼任第一兵團司令官,是張靈甫的直屬上司,並且深受蔣介石的器重倚賴。
不過這一切,隨著張靈甫身亡,七十四軍全滅成為了過眼煙雲。
愛將戰死,慘遭貶斥
孟良崮戰役之後,在接到蔣介石叫自己“滾過來”的命令後,湯恩伯戰戰兢兢的來到了蔣介石的辦公室。
看著眼前怒氣衝衝的蔣介石,湯恩伯嚇得直冒冷汗。
他瞥了一眼其他站著的國民黨高階將領,發現他們一個個都跟泥人似的杵著。正當他不知所措之時,就聽見蔣介石大吼了一聲,“給我跪下!”
湯恩伯膝蓋一軟,結結實實地跪了下來。
蔣介石看著眼前頭都不敢抬的湯恩伯,氣不打一處來,掄起柺杖就往湯恩伯身上招呼,一下比一下打得狠。
十幾棍下來,湯恩伯早已滿頭滿臉都是血,旁邊站著的將領們一個個也是嚇得跟泥人一樣,大氣不敢出,更沒誰敢為湯恩伯開口求情。
蔣介石又繼續打了幾棍,打得自己都沒力氣了。
這時陳儀走上前來勸道,“您快停下休息休息吧!過後再收拾他。”
蔣介石把柺杖丟到一旁,緩著步走回了辦公桌,回頭又氣不過,對著他怒喊了一句,“滾出去”。
痛失愛將的蔣介石隨即暫停了湯恩伯的一切職務。
原來他是把張靈甫之死的責任全部歸結到湯恩伯身上了。
要真說起湯恩伯和張靈甫之間的是是非非,那也是數之不盡。
雖然名義上湯恩伯是張靈甫的直屬上司,但是七十四師是整編的獨立師,張靈甫本人又是蔣介石的“嫡系愛將”,所以,他們一個覺得對方狂妄自大,一個覺得對方只是靠“裙帶關係”上位,兩人互相看不對眼,誰都不服誰。
在進攻孟良崮的戰役中,湯恩伯率領第一兵團是本著穩紮穩打的戰略去的,但是張靈甫決定出其不意打解放軍一個措手不及,因此命令七十四師快步前進。
等湯恩伯反應過來的時候,七十四師已經遠超大部隊快20裡遠了,他一時間怒不可遏,嘴裡大罵道:“不聽從命令指揮,這麼急功近利趕著去送死嗎?”
原本這只是一句氣話,可沒想到最後卻一語中的,預見了張靈甫的下場。
七十四師被圍困孟良崮之後,張靈甫一連發出幾封求救電報,可是湯恩伯都置之不理。
後來有一封電報更是直接遞到了蔣介石的辦公桌上,得知情況的蔣介石怒不可遏,立刻發了一封急電給湯恩伯,責令他馬上率部前往孟良崮進行支援。
接到委員長的急電後,湯恩伯也沒辦法再繼續“裝死”了,只好清點部隊往孟良崮進發。
可還沒到半路,就得知了陳毅元帥和粟裕大將帶領的解放軍已經南下了,湯恩伯一聽到這個訊息,哪裡還顧得上支援張靈甫,立刻頭也不回的返回了自己的大本營。
於是孤立無援的張靈甫和整編第七十四師就這樣亡於了孟良崮。
出賣恩師,以換前程
蔣介石痛失愛將,又失去了戰力強勁的整編第七十四師,一腔怒火就全發洩在了湯恩伯的身上。
爭權奪利,互有嫌隙,這些蔣介石都可以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在生死關頭因為貪生怕死而丟棄部下,這就讓他無法容忍了。
從這一天起,湯恩伯就被蔣介石慢慢排除出了“嫡系”的圈子,雖然後來又重新給他“加官晉爵”,但是對他的態度是越來越冷淡。
而蔣介石之所以還願意起用湯恩伯,一是因為當時國民黨內部可用的將領不多了,湯恩伯好歹還有點本事在身上;二則是因為陳儀的舉薦。
畢竟不看僧面看佛面,陳儀的面子,蔣介石不大好拂。
可是沒想到,湯恩伯為了重獲蔣氏父子的信任,轉頭就把自己的恩人給賣了出去。
在被蔣介石當著眾人的面狠狠訓斥過後,湯恩伯就一直心有不甘,在與陳儀的談話中也顯露出要想投奔共產黨的意願。
而此時的陳儀,也正在與共產黨聯絡,兩人正好一拍即合。
哪承想湯恩伯就是個牆頭草,什麼“反蔣擁共”都是一時不忿才說的,隔天就向蔣介石舉報了陳儀。
在這樣罪名面前,即使是同窗好友,蔣介石也沒有手下留情。
1950年,陳儀在臺灣被槍決。
客死異鄉,淒涼結局
而湯恩伯的命運也沒有因此發生改變,敗退臺灣之後,湯恩伯就被剝奪了所有實權,只得到了一個“戰略顧問”的虛銜。
此時的蔣介石已經對他厭惡至極,甚至很少再過問他的情況。
其實對於這樣的下場,在張靈甫身死的那一天就已經埋下伏筆了。
而當初沒處置他,是因為他還有點價值,可是偏居臺灣一隅之後,他就徹底成了一個無用之人。
抵達臺灣之後,湯恩伯的身體也開始出現了問題,胃病不斷加重,而此時他的身邊除了幼女之外再無他人,王竟白怨恨他出賣自己的義父,帶著剩下的三女一子遠赴美國定居,再也沒有回來過。
隨著病情不斷加重,湯恩伯只好給蔣介石打了一份報告,請求允許他去日本看病。
可是蔣介石只是瞥了一眼報告,回覆了四個字,“就地醫治”。
無奈之下,湯恩伯也只能忍著病痛繼續在臺灣醫治。
可到了1954年4月湯恩伯的病情急劇惡化,腹部還持續疼痛,醫院檢查之後告知,可能是得了癌症,需要去日本進行手術。
湯恩伯隨即給“總統府”打了第二份申請報告。
這一次礙於病情嚴重,蔣介石又不想被別人議論其無情無義,因此同意了湯恩伯的申請。
可是湯恩伯最終沒能活著回到臺灣。
在手術過程中因醫生操作不當導致失血過多,最後沒能活著從手術檯上下來。
蔣介石在獲悉死訊後,沒有什麼其他的反應,只簡單說了四個字,“死了也好。”
湯恩伯的一生就以這樣的悽慘結局而結束,終年54歲。
遙想當年,他也曾“位極人臣”,而死後,卻只得到了這四個字的評價,何嘗不是一種諷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