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看抗日劇的時候,都會對八路軍胸前掛著的一圈袋子感到好奇。袋子看起來不大不小,槍肯定是裝不下,拿來裝乾糧好像也有點奇怪。其實,八路軍胸前掛著的,就是所謂的子彈袋。畢竟彈匣裡的子彈也總有用完的一天,如果不提前備上,一旦打光,那可就危險了。因此,戰士們都會用專門的子彈袋把子彈裝好,掛在身上。方便作戰的時候,隨時取出。
那麼,真實的子彈袋,也像劇裡那樣精緻小巧嗎?其實,電視劇裡都是錯誤的。那些造型富有設計美感,材質還是各種嶄新皮革、棉布的子彈袋,都是騙人的。看一看真實的老照片就知道了,八路軍們胸前掛著的子彈袋,都是破爛的、經過好幾次縫縫補補的小布包。
為什麼八路軍的子彈袋會是如此滄桑的模樣呢?第一,抗戰時期,我們不僅缺兵力,而且還十分缺物資;有時戰士們的生活保障,還是在老百姓的慷慨接濟才能勉強支撐。連統一的槍支彈藥,都不能像美軍日軍完整配備。一個小小的子彈袋,更不可能統一分發。況且,八路軍們使用的那些老式槍支,彈匣能裝載的子彈有限,因此戰士們總是將子彈帶在身上。
第二,我們當時也沒有什麼裝甲車這類先進的東西,行軍作戰完全是靠著雙腿在奔波,遇到許多險峻的地勢環境,還需要翻山越嶺匍匐前進。長此以往下來,子彈袋早就被磨損得破爛不堪,但是,我們的戰士是十分珍惜物質的,並不會因為子彈袋有所破損就輕易丟棄。
因此,八路軍們揹著的子彈袋,都是經過了好幾次縫縫補補之後,又繼續掛在胸前。實際上,戰士們的子彈也並沒有看上去那麼鼓鼓囊囊。很多戰士,一人才配備了幾顆子彈。在胸前圍上一圈的子彈袋,其實也是塞滿了各種填充物用以迷惑日軍,營造我軍彈藥充足的氣勢。
因此,電視劇裡那些嶄新高階的子彈袋,都是騙人的。如果僅僅是普通的布袋,那還稍微和歷史比較符合,如果都是皮革材質,那就已經嚴重偏離史實了。不光是子彈袋,軍裝也是經過無數次磨損後,縫縫補補又重新穿在身上。因此,即便抗戰已經結束了,長輩們仍然用“勤儉節約、艱苦奮鬥”這一精神教育我們,為的,就是讓我們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