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殤墓園是我國最具有代表性的抗日戰爭陵園,這裡面安葬著的是近萬餘名抗日戰士的英雄魂魄。
但是在這樣一個神聖的地方卻有一處矮小的倭塚,是為日本俘虜所建造的,這裡面安葬的都是日本戰犯。
然而同時陵園裡還建有4個日本兵的雕像,這4個雕像面對著我國抗日烈士的安魂已經跪了七十多年。
那麼在這4個雕像背後究竟有著怎樣的歷史真相?日本多次想讓我國對這些雕像進行拆除,但是我國斬釘截鐵地說,除非滿足三個條件,不然免談。這三個條件又是什麼呢?
眾所周知,在抗日戰爭歷史上武漢會戰爆發之後,日本進入了節節敗退的抗戰相持階段,所以為了緩解自己在中國戰爭的壓力,日本將目光投向了東南亞地區以及太平洋地區。
由於我國的各個關口已經被日本突破,戰略物資無法輸入我國,而當時的越南也作為我國的戰略同盟,為我國提供了很多幫助。
但是由於越南也被日軍一舉拿下,所以中國唯一的戰略物資運輸道路只能透過滇緬公路進行運輸。
但是也就在這時,日軍開始進攻緬甸,日軍的目的非常簡單,就是想透過切斷滇緬公路來切斷中國的抗日戰爭物資線路。
1942年,中國戰士為了保護滇緬公路,不受干擾,110萬名將士,唱著遠征的戰歌,去到緬甸戰場。來到緬甸之後,中國開始積極的同日軍進行作戰。
在當時,中國遠征軍和緬甸軍和緬甸軍的盟國日軍一塊進行作戰,但是由於緬甸軍和英軍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真正地打過實戰了。
所以在戰爭的過程,中國遠征軍也對英軍和緬甸軍產生了很大的幫助。儘管如此,在接下來的戰鬥中,卻正是英軍將中國暴露在了極大的危險之中。
在一次組織會戰的過程中,英軍沒有按照既定計劃同中國遠征軍進行會合,而是一聲不吭地突然撤退了。
只有中國遠征軍在日軍面前不知所措,就這樣,本來計劃好的一場戰役只能取消,中國日積月累下來的作戰經驗和戰爭、銳氣,也在這一次解散中被消耗掉了。
就這樣,日軍在此在戰爭中佔據了上風,開始了反擊。1942年5月10日,雲南的騰衝縣被佔領了,日軍在這裡延續了當年南京大屠殺得無惡不作的行為:燒殺搶奪屠殺百姓。
實際上在最開始的時候為了阻止日軍的進攻,中國遠征軍不惜炸燬了怒江上的橋樑,就是為了不讓日軍過來。就這樣日軍在騰衝無惡不作,還進行了細菌戰,騰衝很快變成了一座空城。
將騰衝居民全都殘忍地殺害之後,日軍開始在這裡建築防禦工事,比如堡壘和炮樓等等,還用倖存下來的騰衝百姓為他們建造兵壕。
1944年5月11日,中國開始計劃著向日本進行反攻,這就是著名的滇西反攻戰儘管日寇的人數比中國遠征軍還要少很多,但是由於他們精良的軍事裝備和早已經建築好的防禦工事,在與中國的戰爭中依然佔據了主導地位。
屋漏偏逢連陰雨在滇西反攻戰的過程中,正好碰上了雲南的雨季,道路泥濘不堪,環境衛生也都跟不上,很多已經受了傷的戰士因為環境惡劣和身體狀況惡化而去世。接下來中國方面又會做出怎樣的行動呢?
聽到城外中國遠征軍在和日寇進行戰爭,城內的百姓也坐不住了,他們知道中國遠征軍是在為保衛自己和自己的國家而英勇奮鬥著,百姓也不應該不予理睬。
百姓在城中組成了一個訓練班,專門搶奪日軍的物資,無論透過怎樣的辦法,他們都要將物資運出城去,就算運不出城也要將其銷燬,不能給日軍留下一絲一毫。
就這樣遠征軍在城外一點一點地將日軍的防線攻破了下去,中國遠征軍再次回到城內,卻看到了無比淒涼的景象:眼前全都是被炸燬的房子的殘垣斷壁。
被殺害的百姓四處被丟棄著,沒有被好好安葬,更沒有完整的屍首。看到這幅景象,每一個抗日戰士的眼裡都充滿了鮮血。他們想為自己的百姓將這些日寇打敗。
在每一條街巷當中,中國遠征軍抗日的激烈場景都在發生著,而與此同時也有不少戰士倒下了,也正是這些戰士用自己的血肉之軀鋪就了滇西收復的道路。
滇西保衛戰一共持續了4個多月,而在這4個月,中國和日本一共打了40多次戰役。4個月,中國軍隊勝利了,在勝利的背後,中國軍隊也付出了嚴重的代價。
中國遠征軍比日軍多出三倍的傷亡人數,這些不幸去世的戰士,由於已經模糊不清,無法辨認身份,在當時的戰況下也無法將他們安全的護送回家。所以在種種條件的束縛下,只能將這些遠征軍烈士安葬在滇西。
第二十軍軍長向國家報告了這一個訊息請求批准建立烈士陵園的指示,國家批准了。當地的百姓也是非常的高興,看到烈士能夠被安葬在自己的家園,他們認為後世有義務對烈士進行獻禮。
一年半的時間之後,國殤墓園終於被建立起來。在這裡一共安葬了9168名烈士,而那些面部已經模糊不清,同樣不能被送還日本進行戰爭戰犯處理的日寇也被葬在了這個陵園裡。
日寇的陵園則被建得又矮又小,用來表示日本永遠都是中國的戰敗國。而地底下埋著的日寇屍體也是成下跪的姿勢永遠地面朝著烈士墓園。那麼,為什麼採取這樣的方式呢?
因為在當時的年代,衛生條件不好,日軍的屍體數量又非常巨大,不能運回日本,放在中國肯定會引起疾病。
但是如果要將這些日寇一一進行埋葬,不但消耗了人力物力,也沒有人願意將這些無惡不作的日寇安生埋葬。
青山有幸來中國,白鐵無辜鑄佞臣。僅僅建了一個日寇的墳墓,百姓依然覺得不解氣。為了表現日軍對中國永遠的懺悔和反思,國殤墓園模仿了岳飛陵墓的做法。
在日寇的墳墓前,建造了4個日本兵的雕像,讓他們永遠長跪不起,面對著中國長遠征軍的烈士墳墓。
騰衝戰役的總指揮官藏重康美為代表的4個倭寇永遠地對著烈士進行懺悔。然而這樣的舉動又會遭到日本方面怎樣的反應?
日本人大呼小叫地表示,雕像是對日本人的不尊重,應該將其拆除。但是經歷過這段慘痛歷史的中國人自然是不答應的。
日本人眼中的民族英雄在我國就是對我國犯下了滔天大罪的戰犯。日本對於這次戰役僅僅表示了自己對於中國建造雕像的不滿,卻沒有向中國表示任何的歉意。
日本一直死皮賴臉的要求要將雕像進行拆除,中國自然是不答應的。但是為了對毫無歉意的日本進行進一步的反制。
中國提出了三個要求:要想讓我們拆除雕像也不是不可以,但是首先日本要做到3個條件。日本以為中國終於妥協了,大喜過望,但是這三個條件一擺出來,日本立刻閉上了嘴。
中國方面提出的第一個條件就是,拆掉靖國神社。眾所周知,靖國神社是在日本供奉著日本戰犯的最大神社,是日本法西斯主義的象徵,代表了日本罪過的萬惡之源。
既然日本人把靖國神社當作最神聖的地方,日日夜夜都來朝拜這些被安葬在這裡的、給世界人民帶去災難的日本戰犯,那麼如果他們想反其道而行之,想讓雕像在中國拆除,就必須先把自己的神社拆除。
第二個條件就是,日本必須如實地將抗日戰爭這段歷史寫到日本教科書裡,日本政府為了掩人耳目,將自己在抗日戰爭的滔天罪行掩飾成了一種維持國家生存的手段,甚至將自己包裝成受美軍攻擊的受害者。
甚至是對於歷史上著名的南京大屠殺事件,依然有許多日本民眾不知其中的真相。在種種不符合歷史的狡辯之下,日本青少年乃至已經中年的民眾都被這種逼迫
而第三個條件,也就是日本要官方表態,對中日戰爭中的中國受害者以及當時的烈士家屬們進行道歉。
二戰期間的法西斯國家有日本和德國,卻只有德國方面表示了對戰爭中受害者的歉意,而日本方面卻是一點道歉也沒有做出。可以說是態度非常不誠懇。
三個條件其實都是中國在歷史真相的基礎上有理有據提出的,並不是過分的條件,但是一聽到這三個條件,日本便將自己懦弱的本性暴露無遺,立刻閉上了嘴,也不再提要拆除4個雕像的事情。
時至今日,日本人依然對自己當初做出的錯誤行為沒有絲毫的反思,反而一直是在逃避歷史。這樣的行為無疑對他們日後的發展產生了極大的阻礙。
中國大地,上千名上萬名烈士們用自己的鮮血鑄就;這些烈士陵園,以及戰爭紀念館,都是在提醒著我們勿忘國恥。
要懷揣著對先烈的尊敬和懷念,踏踏實實地走好我們未來的道路。砥礪前行,創造和平、創造富強是當代每一箇中國人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