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良啟
雖說現在出行乘高鐵,飛機方便快捷。但對多數人來說,乘火車、長途汽車仍是方便經濟的選擇。不過上得車來,漫漫旅途,百無聊賴,難以打發。
於是有人打牌,有人吃喝不停,有人埋頭大睡,只為了消磨時間。當智慧手機出現後,極大地解決了人們的無聊寂寞。只要你留心,你會發現老老少少的旅客幾乎人手一機,看著抖音,刷著各種影片段子、全神貫注,笑口常開,不知不覺中時間就過去了。連小小兒童都沉浸其中。
我近十幾年來每年都要出一次幾千裡外的遠門,有時探親,有時為圓我少年的“踏祖國山河,行萬里路”之夢。相比較抱著手機玩一路子,我更喜歡帶著幾本書去旅行。
已經五十出頭的我一生平庸,不喜歡打牌賭博,不喜歡劇烈的體育運動,不喜歡養花弄狗,不喜歡釣魚養生,一句話,沒有一樣拿得出手的愛好。僅有一樣愛好我終生不改:讀書,讀一切我能得到喜歡的書籍。這是俗話說的蘿蔔青菜,各有所愛吧。
每次出門之前,我一定精心選一些書籍裝進行囊。首先要帶一本《中國交通地圖集》,上面有全國的鐵路公路圖和各省的詳細交通圖,我要在地圖上對沿途所過樞紐和關卡等重要之地作出標註。
還要帶上所要去地方的風景名勝介紹之類的書籍,例如《故宮春秋》《河南/山西名勝介紹》《桂林山水傳奇》《徽州導遊》等等,看這些書的好處就是能迅速熟悉以前在紙上的公路鐵路交通幹線,在腦海中構建一幅親身經歷的交通圖。
另外對所要參觀的風景名勝事先有所瞭解,避免了“上車睡覺,停車撒尿,下車拍照,回家一問什麼都不知道”的尷尬旅遊。
錢鍾書說:“如果不讀書,行萬里路,也只是個郵差。”是的,西安、南京、洛陽和北京,少了學識的浸潤,它們只是一個個耳中熟悉又眼裡陌生的地名;故宮、避暑山莊、岱廟、曲阜三孔,有了文化照耀,它們才不是被時間風化的標本,而是活成了成百上千年的生命。
去了某地,不能領略其文化內涵,浮光掠影,只為拍照發朋友圈,就算踏破鐵鞋,又有什麼用處呢?
我出門時除了必帶以上書籍外,根據外出時間長短,還要精選幾本小說、傳記之類的書。人們喜歡玩手機可以打發消磨時間,但不是有效利用時間。其實玩累了讀書便能很好利用時間,解決旅途中的無聊寂寞。
2011年假期我從淮北到海南島三亞探親,在火車和輪渡上足足呆了三夜四天,睡覺休息看沿途風景之餘,我把一本《紅樓夢》看了兩遍,把裡面的主要人物徹底理清關係,並列表分類,同時把前面的人物判詞和後面的命運對照分析思考。這對我後來上課給學生講析《紅樓夢》作用極大。
2015年我從深圳乘機回合肥,陰差陽錯誤了飛機,下一個航班需要五個半小時以後,定好機票,我在候機室坐了下來,先看了一會機場上飛機頻繁的降落。然後找了一個僻靜的角落,掏出我來時帶的《儒林外史》,細細品讀,尤其對文中一個叫匡超人的人物感興趣,這是全書中唯一一個由勤勞善良,孝順能幹,刻苦攻讀的好人慢慢轉變成虛偽狡詐,厚顏無恥,忘恩負義的人。
是什麼使他有了這樣的大轉變?我陷在沉思中,早忘記了時間的流逝。五個小時不知不覺就過去了,整個等候過程我沒有半點寂寞焦急,直到坐進機艙我還在沉思。
還有《百年孤獨》《菊與刀》《鼠疫》《生死場》等書都是我利用等車坐車的時間讀完的,感覺收穫頗豐。
至於為什麼喜歡讀書,有人問《月亮與六便士》的作者毛姆:你為什麼要讀書?毛姆回答:“一部分是因為讀書有樂趣。
我已經習慣讀書了,如果不讀書,就會像不能抽菸一樣渾身不自在。另一部分是想從書裡認識自己。我看書的時候,只用眼睛看,但偶爾看到對我有特殊意義的一段話,甚至幾個字,那它就會和我融為一體,變成我的一部分……我覺得人就像一朵花苞,讀的書,做的事大部分都對你沒有什麼影響。
可某些特定的東西會有非同尋常的意義,你會因為這些而一瓣一瓣地綻放,直到完全盛開。”我贊成毛姆的話。
讀書是精神的旅行,而旅行又是身體的閱讀。二者同時進行,能給人帶來更大的收穫。就如有人總結的:“讀書,是向內旅行,去往精神世界。旅行,是向外讀書,探索天地蒼穹。”
朋友們,出門旅行時帶上合適的書籍吧,而不是一味沉迷於手機中,閱讀和旅行就像人的雙腳,同時發力又交替進行,你會走得更遠,更久。會讓你的精神和身體都在路上,我們會過得簡單、充實、快樂。
作者簡介:朱良啟,畢業於安師大中文字科,中學高階教師,現任教於淮北七中。安徽省散文隨筆學會會員,淮北市作協會員,烈山區作協常務理事。先後有三十多篇作品在省市區獲獎。在《青年文摘》《新安晚報》《安徽青年報》《市場星報》《淮北文史》《淮北日報》《淮北礦工報》《淮北廣播電視報》《相城》《立根》《濉溪文藝》《烈山文化》等省市報刊、網路媒體發表文章350餘篇,百萬餘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