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藤鬱子
1945年8月,在中國東北,一個凶神惡煞的日本軍官揮舞著軍刀,逼迫1500多名醫生、護士還有傷員跳下牡丹江。牡丹江水流湍急,轉眼間,一個個年輕的生命便消逝在了江水裡。
可是一個抱著木頭的小護士水性很好,她在江水中奮力掙扎,經過了幾個小時,終於活了下來。
這個女孩叫做伊藤鬱子,1925年出生於日本北海道,她從小在海邊長大,喜歡游泳,這才在關鍵時刻救了自己一命。
戰爭末期參軍
1945年,20歲的伊藤鬱子從紅十字會護士學校畢業。畢業後,她被派往日本駐東北第一陸軍野戰醫院擔任護士,在這裡,她見到了日本軍人對中國人民的種種暴行。
伊藤鬱子從小的夢想,便是“為了人類健康與和平事業奮鬥奉獻自己”,但是到了東北,日軍的殘忍讓她無所適從,她每天都在掙扎與自我拉扯中度過。
當時,日本的侵華戰爭已是強弩之末,沒過幾個月,日軍便決定撤退投降。當時野戰醫院的院長深受日本軍國主義洗腦,拒絕投降,決定帶著醫院全體人員自殺。
他讓護士給醫院裡的重傷病人注射空氣、投餵毒藥,在殘忍殺死了三百多個傷員後,他拿刀脅迫其他人跳河。
當時在河水中,伊藤鬱子一度絕望過,但是她想到:“我才20歲,日軍殺死了那麼多中國人,我不能死,我要將功贖罪,替他們還債。”
正是抱著這種信念,伊藤鬱子才能在江水中掙扎三個小時,最終成功游到岸邊。
她上岸後,發現日軍已經無影無蹤,於是伊藤鬱子剃光了頭髮女扮男裝混入到難民中,在經過了長途跋涉後,遇到了解放軍醫療救護隊。
在見識過日軍的殘忍後,她本以為解放軍一定不會放過自己這個仇人,但是讓她沒想到的是,解放軍對她非常友善,不僅提供了吃喝,還讓她去醫院看病。
由於伊藤鬱子對日本人犯下的累累罪行深感愧疚,為了洗刷自己同胞的罪惡,她申請加入瞭解放軍醫療隊,成為了解放軍牡丹江野戰醫院的一名護士。
在醫院裡,伊藤鬱子認真學習中文,細心照顧病人,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評。
當時有一位戰士腿部截肢,行動十分困難,伊藤鬱子時刻陪伴照顧他。他為了表示感激,把一個自己捨不得吃的蘋果,送給瞭如同姐姐一般照顧自己的伊藤鬱子。
電影《白衣戰士》
後來,這位年輕的戰士由於傷口感染不幸去世,去世前他還輕輕叫著伊藤鬱子的名字。
在這位戰士去世後,伊藤鬱子傷心得幾天沒有吃飯,她拿著那顆蘋果說:“這不是簡單的蘋果,而是一顆滾燙的充滿著人性大愛的中國心,這也是中國軍人送給我最珍貴最信任的禮物。”
留在中國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按照國際慣例,解放軍決定遣返在中國境內的所有日本人。
當時伊藤鬱子已經來中國數月有餘,她也同樣面臨著是否返回日本家鄉的問題。在深思熟慮後,伊藤鬱子做了一個出人意料的決定,她決定留在中國。
她說:“我想念父母,但當我眼前浮現日軍揮舞大刀屠殺中國百姓的悽慘場面時,我很內疚,這筆血債日本人子子孫孫也還不清。
再想到中國軍人收留自己並教自己學漢語寫漢字的情景,我想,我就留下還債吧!”
就這樣,伊藤鬱子繼續在解放軍牡丹江野戰醫院擔任護士。解放戰爭期間,醫院裡每天要接收大量傷員,由於大多數傷員都需要輸血,所以醫院裡血漿奇缺。
恰好伊藤鬱子是可以給所有血型輸血的O型血,所以在每次需要輸血的時候,伊藤鬱子都衝在最前面。
短短四年間,伊藤鬱子共向107位戰士獻血。東北抗日聯軍副司令員周保中在聽說的她的事蹟後,稱讚她為“日本女中豪傑,善良櫻花的化身”。
周保中
遼瀋戰役結束之後,伊藤鬱子被調到了解放軍山西康復醫院,在那裡,她結識了自己後來一生的伴侶——宗序定。
1950年,公安中央縱隊第一師第三團的軍官宗序定到山西康復醫院休養。
宗序定長得高大帥氣,為人和氣,不但有文化,而且在醫院舉行聯誼活動時還會拉二胡,是許多護士私下裡的愛慕物件。在這麼多女護士中,他偏偏對伊藤鬱子一見鍾情。
兩個人在相處中感情逐漸升溫,相互確定了關係。可是到了要談婚論嫁的時候,伊藤鬱子卻顯得很猶豫。在宗序定的再三詢問下,她才吞吞吐吐地告訴對方,自己是一個日本人。
彼時抗日戰爭剛剛結束,全國人民對日本的仇視情緒還很嚴重,而且宗序定是黨員幹部、國家軍人,和一個日本人結婚,很可能會影響政治前途。
但是宗序定卻沒有任何猶豫,他堅定地表示,自己並不介意她的身份,他決心和她結婚。
當時,山西康復醫院有7名日本護士,其中6個人都打算回到日本,並且極力邀請伊藤鬱子和她們一起回去,但是伊藤鬱子卻拒絕了。
她不但拒絕了回到日本,還遞交了加入中國國籍的申請。經過對伊藤鬱子優秀工作表現的考察後,組織上批准了她的申請。
同年,她與宗序定結為夫妻,過了一年,他們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到中國六年,伊藤鬱子終於有了自己的家庭。
1954年,宗序定轉業回到了老家江蘇如皋,一家三口從此便在這裡定居。伊藤鬱子當時被分配到了縣人民醫院當護士,在那裡,她繼續為中國醫療事業發光發熱。
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人民的生活非常困難,即便是到醫院住院的病人也有很多人吃不上飯。
本來他們便有病在身,不能及時補充營養很快就變得更加虛弱,伊藤鬱子對這種情況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於是她做出了一個讓人驚訝的決定——自掏腰包為生活困難的病人買東西吃。
可是伊藤鬱子的家庭也並不富裕,她不忍心剋扣丈夫和女兒的口糧,只能從自己這邊節省。一來二去,伊藤鬱子越來越消瘦,一個三十多歲的人,當時竟然瘦到只有30公斤。
這個訊息傳到了當時的如皋縣長魏志田那裡,他特意派人送來紅糖、雞蛋等補品,希望她能補補身體,不料伊藤鬱子竟然轉眼就把這些東西送給了病人。
魏縣長知道後,又心酸又感動,連忙讓人又給她送去一份,這次還特別叮囑院領導:“限她一週內吃光,不許轉送他人。”
伊藤鬱子的奉獻精神感動了所有人,當時院領導號召大家一起向她學習——“遠學白求恩,近學伊藤鬱子”。
由於伊藤鬱子的默默付出,讓大家忘記了她曾經的日本人身份,醫院裡的所有人都十分親近她。
曾經由於身份敏感,伊藤鬱子曾經被汙衊為“日本特務”,當有人要把她從醫院裡抓出去的時候,醫院裡所有的病人、醫生、護士都擋在她前面表示:“伊藤是有功之臣,要揪就揪我好了。”
正因為他們的挺身而出,才讓伊藤鬱子倖免於難。
這件事讓伊藤鬱子一直記在心裡,直到多年後向記者提起,她的語氣中也滿是感激。
但是生活對伊藤鬱子的考驗卻不止於此,她的丈夫宗序定也被人冤枉入獄。
當時宗序定已經患上了肺結核,根本無法從事重體力勞動。伊藤鬱子為他多方奔走,甚至到北京求一位有一面之緣的將軍,將軍聽完了她的冤屈,出手相助,宗序定這才被釋放。
回日本探親
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榮訪華,中日邦交從此正常化。這時候,伊藤鬱子提交了回日本探親的申請,一別二十七年,她想回去看看家鄉和自己的親人。
當時,日本經濟建設做得十分出色,人民生活水平也比我國要高很多,所以大家都覺得,伊藤鬱子這一去恐怕就不會再回來了。
在當時為她送行的宴會上,氣氛很是低沉,還有人低頭垂淚,大家都以為這次是最後的見面了。
甚至連伊藤鬱子的丈夫也對她說,如果有定居的機會,不用顧慮自己和孩子。但是伊藤鬱子卻告訴他們,自己一定會回來的。
時隔27年,47歲的伊藤鬱子重新踏上了家鄉的土地。此時北海道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日本經濟高速增長,家鄉已經遠不是她離開時的樣子。
而且伊藤鬱子的家庭也發生了鉅變,她的父親已經去世,白髮蒼蒼的母親也已經84歲了。
當時,伊藤鬱子的母親看到闊別了27年的女兒,不禁淚流滿面,這麼多年,她一直以為女兒已經死在了戰爭中。
伊藤鬱子回到日本在當時引起了很大的關注,她曾經參軍,又是中日關係正常化以來第一批從中國來到日本探親的,這兩重身份讓她一下子變得熾手可熱起來,幾家東京的報紙都在頭版頭條報道她到日本的訊息。
當時日本外相大平正芳還親自接見了伊藤鬱子,並且表示,如果她願意回日本定居,那麼日本政府非常歡迎。
伊藤鬱子的母親也希望她能陪在自己身邊,畢竟當時日本的生活條件要比中國好,而且自己年事已高,身體又不好,她希望女兒能夠陪自己走完人生最後的道路。
但是,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伊藤鬱子拒絕了留在日本的提議,她說:“我如今已經是一名中國人了,那裡有我的事業、心愛的家人、親戚和朋友,我真正的歸宿在中國。”
伊藤鬱子含淚拒絕母親,“我不能製造第二次骨肉分離。”
她陪伴了母親六個月,六個月後,探親假滿,伊藤鬱子便向親人辭別。她在春節前夕動身出發,一路馬不停蹄,還趕上了家裡的年夜飯。
後來,伊藤鬱子又去日本探親4次,每一次都提前回來,從此再也沒有人懷疑她會一去不回了。
宗序定當初在回到江蘇不久就染上了肺結核,身體非常虛弱,前後動過4次手術,多虧身為護士的伊藤鬱子照料,才能安度晚年。1994年,宗序定因病離世去世。
4年後,日本紅十字會聽說了她的丈夫已經去世,寄來信件和撫慰金,表示她是因為戰爭才遠離故土,他們願意為她做出補償。
如果她願意和子女一起到日本定居,紅十字會方面將會給他們提供公寓和看護人員。
這一次,伊藤鬱子仍然拒絕了,她把撫慰金退回並且回信道:“我愛生我養我的母親,我愛櫻花爛漫的日本,我更愛社會主義中國!我的心永遠在中國!”
1999年,伊藤鬱子接到了已經110歲的母親的電話,母親在電話中表達了對她的思念。伊藤鬱子去日本探望了母親,但是仍然沒有選擇留在那裡,還是那句話:我心還在中國,我的歸宿在中國。
晚年生活
改革開放後,伊藤鬱子還為招商引資做出了貢獻。她主動聯絡日本企業到江蘇如皋投資,並且在日本投資商來考察時充當日語翻譯。
不僅如此,她還開辦了免費的日語學校教授日語,希望能以此促進中日兩國人民的交流。
她仍然記得自己年輕時的夢想——為了人類健康與和平事業奮鬥奉獻自己。在殘酷的戰爭後,她期待著兩國人民可以和平相處。
1987年,伊藤鬱子從醫院退休,退休的伊藤鬱子仍然堅持宣傳和平,她擔任了附近小學的課外輔導員。
孩子們都很喜歡這個和善的老奶奶,經常圍在她身邊聽故事。她說:“每當少年兒童給我係上紅領巾,圍坐在我身邊聽我講革命故事時,我是最快樂的。”
伊藤鬱子在空閒時間也會看看電影,跟上了年紀的中國老奶奶一樣,她最喜歡的電影就是抗日戰爭題材影片,她表示自己喜歡《地道戰》、《地雷戰》,因為電影裡面日軍的暴行會讓她反思。
“我來中國是為了贖罪,為了替日本人還債,日本人欠你們的太多了。”伊藤鬱子經常這樣感嘆,她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一開始決定留在中國的原因,也從來不能磨滅當年日軍暴行給她留下的深刻印象。
看到南京大屠殺的相關影像時,伊藤鬱子每一次都忍不住淚流滿面,她感慨道:“日本軍國主義給人們造成的傷害太罪孽了……”
在江蘇如皋生活了62年,伊藤鬱子的如皋方言已經要比日語流利了,她熱愛自己生活併為之奉獻了一輩子的小縣城。
她跟縣裡的居民非常熟悉,大家似乎已經忘了她曾經是一位日本人,只把她當成一個親切的中國老太太。正如她所說:“我在中國挺好的,現在我是一個幸福的中國老太太。”
2016年,伊藤鬱子走到了她人生的終點,終年92歲。
這一位生在日本卻在中國度過一生的老人經歷如此傳奇,在被解放軍救下後,她便把自己的全部生命都奉獻給了中國人民。
這其中不僅有對日軍暴行的愧疚,也必然有對當年救命之恩的感激。
正因為見到了中國人美好的品質,所以伊藤鬱子才能對日本政府的糖衣炮彈不為所動,堅持留在中國,為中國的醫療事業發光發熱。
人們不光要記住這位遠道而來的奉獻者,還要記得曾經被侵略的歷史,同時也要珍惜並愛護今天來之不易的和平。
參考資料
[1]《中國民兵》,1999年第7期,《跨越國界的愛》
[2]《中國醫藥報》,2000年10月12日,《日本女兵伊藤鬱子的傳奇故事》
[3]《中華魂》,2001年第5期,《伊藤鬱子——一個日本女兵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