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10月6日,中央政治局收到了一封平凡而意義重大的信函。
說它平凡,是因為寫這封信的人是時年88歲高齡的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
說它意義重大,就在於鄧小平同志在信中語重心長地指出:
“在挑選年輕一些的人進入大軍區副職一級的崗位時,可以多找一些人。選拔人不能完全一步一步的。一般的照慣例使用,個別的要破格,不然上來不了。特別突出的,要有勇氣提拔,在提拔過程中培養。我在常委會上說過,十四大是真正的換代。我們要準備身後事啊!”
信中鄧小平不僅給出了人才選拔的指導性意見,而且還特別建議由濟南軍區司令員張萬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參謀長。
在十四大即將召開前,鄧小平給出選拔人才的具體建議,並推薦張萬年擔任總參謀長,有著他獨到的考慮。
在他看來十四大是繼往開來的歷史性會議,是新舊班子交接的會議。要讓軍隊在將來保家衛國中,承擔起歷史賦予的使命,不光政治領導層要交接好,軍隊也要有懂軍事的人來主持大局。
而部隊要完成“幫傳帶”式的革命薪火傳遞,就少不了年輕幹部的培養。鄧小平在不同場合明確表示“將來挑選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軍隊的人來承擔責任”,而且還提到“要在全軍範圍內選拔一批四十歲到五十歲的人,放到一定的崗位上進行培養”。
就當時的情況來說,身體狀況還算硬朗的劉華清和張震繼續在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履行著革命軍人的生涯。然而,繁重的軍委工作逐漸讓兩位70多歲高齡的老將軍精力不濟,而徐帥、聶帥等部分開國元勳雖尚在,但也是疾病纏身,多年早已不問軍隊的事情了,畢竟歲月不饒人吶!
完成新老交替,保障老紅軍革命本色傳承下去,已是迫在眉睫。可以說,在此之際,鄧小平提出的這些建議不僅恰如其分,而且來得非常及時,堪稱時代大變局下的一場“及時雨”。
鄧小平的信函一出後,時任中央軍委副主席的劉華清和張震找到了剛赴京不久下榻京西賓館的張萬年。
張萬年此時是中共十三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和濟南軍區選出的中共十四大代表。
當年10月4日抵京報到後,他先是參加了十三屆九中全會,接著又利用十四大開幕前的空餘時間,去解放軍總醫院看望了濟南軍區老領導孔石泉。
下榻京西賓館後,除了按照會議程式參加大會和分組討論外,張萬年基本上是足不出戶,兩位中央軍委副主席的突然來訪讓他多多少少都有些倍覺意外。
不過,意外的還在後頭。當張萬年熱情接待了兩位首長後,劉華清和張震鄭重告訴他,鄧小平給中央政治局寫了一封信,建議由他擔任總參謀長,中央政治局完全同意了鄧小平同志的意見。
張萬年聽到這個訊息時,感到非常吃驚,畢竟此時他已經是花甲之年了,再幹個幾年他就該回家含飴弄孫、頤養天年了。對於張萬年來說,這是他內心真實的想法,多年前他早就準備好了退休後的生活安排。
1985年全軍精簡編制,11個大軍區調整為7大軍區,武漢軍區撤銷,分別與廣東軍區和濟南軍區合併。當年的6月5日,張萬年由武漢軍區副司令員改任廣州軍區副司令員。
臨別武漢時,他寫了首打油詩:
離別黃鶴樓
攜眷赴廣州
再幹幾年頭
駐惠度春秋
在他看來,自己年歲大了,是時候該退休歸隱了,為此他流露出了在廣州幹幾年便退下來休養的打算。
可世事並沒有如他所願。1987年11月,張萬年接替尤太忠擔任廣州軍區司令員的三個年頭後,中央軍委的一紙調令將他平調到了濟南軍區擔任司令員。
調任前,中央軍委領導集體找他談話,徵求他的意見。他爽快地說了一句話兩個字:“服從。”當軍委領導問他有什麼要求時,他說:“我今年快63歲了,到濟南再幹兩年就到了休息的年齡,我在廣州的家就不搬了。”軍委領導同意了他的請求。
直到這個時候,張萬年依然做著退休的打算,準備再幹上幾年就回工作長達五年之久的廣州養老了。因此,當劉華清和張震兩位領導突然宣佈中央政治局的人事任命後,著實出乎張萬年的意料之外。
令張萬年倍感意外之處就在於,一是鄧小平竟然會推薦他做這個總參謀長,二是中央政治局居然會同意。
其實,這個結果對於張萬年來說,確實顯得有點意外,但同時也在情理之中。
張萬年是老革命出身。1928年他出生於山東黃縣的一戶貧農之家,16歲那年由於國仇家恨和深受地主階級的壓迫與剝削,他瞞著家人摸黑蹚水跑了幾公里地投了八路軍,從此開啟了他的軍旅生涯。
他先後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參加過膠東抗日、遼瀋戰役、平津戰役、衡寶戰役、廣西戰役和粵東剿匪等眾多戰役。在槍林彈雨和炮火連天的殘酷革命鬥爭生涯中,張萬年練就了作戰勇猛靈活,屢出奇計的打仗風格。
1949年12月,在解放廣西的戰鬥中,由於打得太猛不知不覺深入到敵軍腹地。張萬年在前有重兵、後繼無援的情況下,率領一個班的兵力利用天黑作掩護,佯裝成解放軍主力部隊向敵人發起了佯攻,當場俘敵1500餘人。
一個班俘敵1500多人,敵人的槍械堆成了山,這在我軍的歷史上極為罕見。當敵人被俘後才知道對方才區區十幾號人時頓時像打了霜的茄子垂頭喪氣。
在革命中逐漸成長起來的張萬年,從一名普通的小戰士漸漸歷任班長、排長、指導員、股長、團長,後來擔任“鐵軍師”師長。而張萬年將軍的高光時刻就是他在任上指揮的對越自衛反擊戰。
上個世紀70年代末,黎筍當局不顧老一輩越南領導人與新中國建立的“同志加兄弟”的友誼,在國內大肆暴力驅逐華人華僑,沒收他們的財產,限制他們的人身自由,無數華人華僑數代經營的財產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與此同時,在蘇聯勃列日涅夫當局的支援和煽動下,黎筍集團出兵寮國,佔領柬埔寨,妄圖組建一個所謂的“印度支那聯邦”與蘇聯一道對新中國南北夾擊。不僅如此,越軍還打死打傷我軍邊民數人,並時常趁夜摸黑潛入我邊境內偷埋地雷,造成我邊民被炸死炸傷。
是可忍孰不可忍!越軍的做法人神共憤!面對黎筍集團倒行逆施的行為,中國政府多次警告無效後遂決定對越自衛反擊,狠狠敲打下越南黎筍當局。
1979年對越自衛反擊戰打響,我軍從廣西、雲南兩個方向以雷霆萬鈞之勢向越軍發起了反擊。張萬年率領“鐵軍師”擔負起了從祿平方向迂迴包抄諒山的戰略行動。
戰鬥打響前,越軍在祿平與中國愛店鎮之間的支馬鄉依山憑地構築起了“糖葫蘆形”防守陣地。祿平與愛店只有一條簡易公路相連,我軍要拿下祿平按常規思維就得逐一攻破“糖葫蘆”上的各個山頭陣地。
可這樣一來,早已佔據先機的越軍憑藉著居高臨下的態勢和兇猛的火力,勢必會給我軍的進攻造成巨大的威脅。張萬年思慮再三後,認為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要取勝就必須要出奇制勝打敵人一個措手不及。
為此,他派出一個尖刀連在我軍正面的掩護下連夜迂迴包抄到“糖葫蘆”的末端612高地附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拿下敵方陣地,阻斷了祿平與支馬間聯絡。
我軍對敵形成“關門打狗”態勢的同時,其餘各部也趁機採取迂迴分割的戰術,將敵支馬防線切割成數段,還沒等敵人來得及反應,不到半天時間,鐵軍師便一舉突破了越軍苦心經營各個陣地。
拿下支馬後,張萬年採取“以快打慢”、集中絕對優勢兵力和火力的打法,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快速突破了越軍的正面防線攻取了祿平城。被打得暈頭轉向的越軍驚恐之下嘴硬叫囂“打垮鐵軍師,活捉張萬年。”張萬年看到敵軍在祿平縣隨處張貼的標語笑道:“標語說明了一件事,他們是知道我張萬年的,知道我們是‘鐵軍師’的”。
此後,張萬年率“鐵軍師”再接再厲強渡奇窮河,攻佔迷邁山,配合55軍攻打諒山,在我軍萬炮齊發的凌厲攻勢之下,諒山片瓦不存,頃刻間化為一片廢墟,至此越南北方重鎮被攻克,河內門戶洞開,只要我軍願意隨時可揮師南下馬踏河內。但我軍不是侵略者,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意義僅在於教訓反動的黎筍當局,不要越南的一寸領土,更不與越南人民為敵,因此我軍在拿下諒山後開始了凱旋班師。
可不甘心失敗的越軍妄圖趁著我軍回撤之機大打黑槍,對於越軍這種不入流的戰術,我軍早有防備。在“鐵軍師”各部交替掩護回撤時,張萬年特意讓偵察排對尾隨之敵做了詳細摸底,然後在他們必經之路上設下口袋陣只等著越軍來鑽。
果然,我軍在北歸的路途上休憩期間,越軍趁著黑夜悄悄摸向了我軍附近,企圖趁機消滅我軍戰士。還沒等越軍靠近,“鐵軍師”槍聲大作頃刻間就將偷襲得越軍全部消滅。
儘管“鐵軍師”在回撤時作了周密細緻的防範部署,但保護左翼安全的三八一團九連五班長郝修常率領一個班的戰士搜尋前進時,意外遭遇了越軍一個加強連近200人的攻擊。郝修常臨危不懼、頑強抗擊,戰至最後全班壯烈犧牲。
張萬年獲悉郝修常帶領的五班全體殉國的訊息,大怒,一面命令部隊停止後撤,重新組織向對方展開攻擊,一面再次派出偵察兵,查明對方部隊的位置;同時,命令炮兵展開火力襲擊,支援九連戰鬥。
九連指戰員採取中路牽制、兩翼包抄的打法,於拂曉時分展開攻擊,戰至上午10時,將對方全部殲滅,至此,我軍大仇得報。
早就被“鐵軍師”打得嚇破膽得越軍害怕再遭“報復”,嚇得全部撤退到距離“鐵軍師”10餘公里外的祿平縣和奇窮河南岸一線,再也不敢追擊中國軍隊了。
餘怒未消的張萬年命令所有炮兵向對方集結地域猛烈開火。他說:
“打了這麼久,用炮火向他們告個別,警告他們,中國人民碰不得!‘鐵軍師’碰不得!”
經此數戰大規模懲罰性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鐵軍師”在出國作戰22天裡,共斃俘越軍2125人,繳獲各種槍支855支(挺)、各種火炮57門及其它大批軍用物資,戰功赫赫。
張萬年因靠前指揮、出奇制勝、四戰四捷、威震敵膽,為保衛邊疆立下了赫赫戰功,而他所率領的“鐵軍師”因是所有參戰部隊中傷亡最小,收穫最大,打得最漂亮的一支部隊受到了中央軍委的高度讚揚。
對越自衛反擊戰結束後,作為表現得出類拔萃的師長,張萬年寫了一篇標題為《殺雞用牛刀——師長張萬年談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問題》的文章。
該文一經發布後即被刊登在了《解放軍報》在頭版頭條醒目的位置上,鄧小平在看到了這篇文章後大加讚賞,從此“張萬年”這個名字深深雋刻在了他的腦海裡。
此時的張萬年不過才51歲,相較於撥亂反正以來極為突出的幹部老齡化現象,張萬年的年齡算得上相對年輕。為了解決年齡老化、青黃不接這個問題,鄧小平多次在不同場合強調要幹部年輕化“已經是十分迫切了”,“再過三五年,如果我們不解決這個問題,要來一次災難”
而對於軍隊幹部的培養,鄧小平更是無比重視。因此,他曾表示“要在全軍範圍內選拔一批四十歲到五十歲的人,放到一定的崗位上進行培養”、“將來挑選接班人的工作需要熟悉軍隊的人來承擔責任”。比照這兩項標準,張萬年無論是從年齡,乃至資歷、戰功等諸多方面來看,條件無疑是相當符合的。
不僅如此,由於張萬年的出色表現,張愛萍、尤太忠、王必成、鄭維山等老同志也曾多次向鄧小平推薦張萬年。並且從1990年至1992年間,鄧小平每次到上海經停濟南時,總會去濟南軍區考察,聽取張萬年的工作彙報。
因此,鄧小平推薦張萬年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總參謀長是經過深思熟慮和全面、長期考察的。而鄧小平作為一名身經百戰的老革命,他當然懂得戰爭,也最能識別良將,所以,當他向中央政治局推薦張萬年時,中央政治局自然同意了。
只是這個全面考察的過程比較漫長。在鄧小平看完張萬年寫的這篇文章後,經過13年的考察,鄧小平這才認為張萬年無論是從資歷、戰功還是能力等方面上來看,完全符合擔任總參謀長的條件,因此,在他寫給中央政治局的信函中就說:
“特別突出的,要有勇氣提拔,在提拔過程中培養。我在常委會上說過,十四大是真正的換代。張萬年此人可堪重用”
因此,這當中蘊含的不僅是要完成幹部年輕化的歷史重任,而且還要無愧於黨和人民的託付,要讓老紅軍精神繼往開來的獨特含義,這就是鄧小平同志的偉大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