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1月6日報道,無人駕駛汽車(消費者可以實際購買的那種無人駕駛汽車)正在漸漸接近於成為現實。在本週以線上加線下方式舉行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自動駕駛汽車吸人眼球。
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執行長瑪麗·芭拉在5日的主旨演講中說,她的團隊計劃“最快在這個十年中期”交付一款面向消費者的無人駕駛汽車。
報道稱,中國汽車製造商吉利公司甚至希望在那之前就提供一款無人駕駛汽車。今年計劃進行少數股權首次公開募股的英特爾子公司、以色列“移動之眼”公司5日表示,它將與吉利新成立的電動汽車品牌極氪合作,在2024年推出一款具備L4級自動駕駛能力的汽車。這意味著某些條件下,比如好天氣或特定地理範圍,這款汽車不需要人類司機的投入。這兩家公司期望這款汽車成為全球首款面向消費者的L4級自動駕駛汽車。為計程車車隊製造的L4級自動駕駛車輛(即所謂機器人計程車)已經出現在街頭,但數量很少。
根據標準制定組織國際汽車工程師學會的定義,目前大多數高階輔助駕駛套餐符合L2級自動駕駛標準:司機需要時刻觀察路面。基於“移動之眼”公司技術的自動駕駛系統、特斯拉大力宣傳的“全自動駕駛”軟體的目前狀態以及通用汽車公司將於明年推出的下一代“無需手動”超巡航技術都屬於L2級自動駕駛。
報道稱,德國梅賽德斯-賓士公司和日本本田公司正在提升自動駕駛技術,讓駕駛它們最先進產品的司機在各自國家以低速行駛在公路上時,雙手可與車輛脫離接觸。這在技術上符合L3級自動駕駛標準,因為司機不再始終控制車輛。
報道稱,消費汽車領域的L4級自動駕駛將需要另一個飛躍。將這項技術應用到計程車與在樣板間展示的區別在於,消費者需要價格降低、地理限制減少。基於車頂鐳射雷達操控當前機器人計程車的自動駕駛系統價格為數萬美元。
“移動之眼”公司執行長阿姆農·沙舒亞5日在消費電子展上發表演講時說,自動駕駛所需的感測器和算力套餐給製造商帶來的成本需要“遠低於”5000美元,這樣才能在消費市場行得通。
報道稱,“移動之眼”公司主導計算機視覺技術,這種技術支撐著當前輔助駕駛功能。該公司佔據60%至70%的市場份額,擁有像寶馬和奧迪這樣渴求技術的客戶。“移動之眼”是特斯拉在無人駕駛汽車領域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報道稱,與特斯拉一樣,“移動之眼”也透過它已經投放到道路上的硬體來收集大量資料。它是利用與寶馬、大眾和日產等客戶達成的資料共享協議來收集資料的。這使得它能以任何一家公司無法單獨做到的方式繪製高畫質地圖。
特斯拉和“移動之眼”的區別在於,後者堅持要有安全備份系統。雖然馬斯克拒絕使用鐳射雷達,現在正遠離雷達,轉而僅用攝像頭作為感測器,但沙舒亞打算用所有三種成像技術來打造無人駕駛汽車。
報道稱,無論這場戰鬥如何展開,有一點似乎相當清楚:當無人駕駛汽車最終到來時,它們不會是某一個品牌的專利——至少不會長期是某一個品牌的專利。即使特斯拉成功說服監管機構支援其更激進的做法(這似乎不太可能),“移動之眼”的技術也將很快透過其他品牌跟進。此外還有通用汽車和梅賽德斯,這兩家公司正分別與高通公司和英偉達公司合作,開發專有自動駕駛系統。
來源:參考訊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