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冬天會非常冷,能救你的只有你自己。”
這是復星公司董事長郭廣昌在參加浙商總會年會時,提出的一個觀點。
2018年,世界金融危機爆發,被這場旋風掃到的企業,無不經歷一場“大地震”,挺過去自然人盡歡喜,挺不過去,卻也不能怨時運不濟。
當浪濤退去,才知道誰在游泳。郭廣昌贊同時事造就英雄,卻也認為企業必須有獨立應對風險的能力。
這個窮困人家出生的孩子,這個拿3.8萬元創業的大學老師,終是挺過了一次又一次危機,昂首站在上海首富的席位上,讓人們聽他演說。
郭廣昌的創業經歷可以說是沿途起伏,與馬雲、馬化騰等頗有相似之處,本是一個普通青年,卻能抓住時代觸鬚,迎風而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但相比較其他的創業者,郭廣昌的起勢,卻增添了更多對命運的抗爭。
“體面”
郭廣昌的原生家庭更為貧困,甚至屢次面臨輟學危機。
他能繼續讀書,一方面是自己的不懈努力,另一方面,卻是由兩個姐姐的“犧牲”成全了他。
郭廣昌
他的母親是鄉下一個普通菜農,父親則是一名石匠,還靠著家中的幾畝薄田增添一點家庭進項。
等到中國恢復高考後,郭廣昌父親開始堅持要家中兩個女兒一個男孩去讀書。
“讀書人才是人上人”,是這個老實巴交的鄉下百姓最樸素的認知。
但好景不長,郭廣昌14歲那年,他父親因採石場的爆破意外,右手被炸傷,不能再從事任何勞累工作,只能做門衛,每月拿著15元工資。
這個三個孩子還未成長起來的家庭,這個有三個讀書人的家庭,面臨著微薄收入、巨大開銷的困境。
血淋淋的現實擺在眼前,郭家支撐不起了,兩個姐姐選擇把學習機會留給弟弟。
“你一定要爭氣,我們是窮苦人家,你要好好讀書,爭取有出息。”是郭廣昌母親時常對他說的話。
郭廣昌壓力巨大,明白家庭難處,知道一家人對他的期待,在學習上十分刻苦。
相比較父母認為的,快些讀出名堂,出來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郭廣昌本人在少年時卻更有自己的見解。
他拒絕了父親要求的讓他去讀中師,然後就在家鄉找個普通工作,郭廣昌不願意就這樣一輩子困囿於一個小城鎮。
他自己揹著竹蓆和大米去了高中讀書,然後就靠著每星期的幾斤米與黴乾菜堅持了整個高中,一直到他高考,考上了復旦大學哲學系。
“感到有點可惜,這個學生本可去清華、上海交大讀個工科或理科學位的。”郭廣昌高中班主任吳加清在接受採訪時,如此說到。
但郭廣昌的選擇真的令人可惜嗎?並不見得,相反,他走的每一步,他所學的每一點知識,都成為他拼搏的寶貴財富。
大學四年,郭廣昌努力讀書,不僅在本專業積極奮取,還主動探尋、學習其它科目知識。
等到畢業後,這個男子以優異成績留校任教,成為復旦大學一名光榮的哲學老師,同時他還在學校統計預測調查分析中心工作。
事情進展到這一地步,可以說郭廣昌已經很圓滿了。
他不僅完成了父母的期望,“有一份體面工作補貼家用”,還達成自己的理念,見識更廣闊的天地。
他會在全國知名高校任教,以他的能力,可以順理成章地升職稱,桃李滿天下。
若事態進行到此,也就不會有後來的復星公司老總郭廣昌,不會有那個上海首富郭廣昌,更不會有機會認識他以後的美女主持人伴侶。
創業路
著名企業家,小米創始人雷軍曾提到“飛豬理論”:站在風口上,豬都會飛。
雖然這句話在之後被無數人惡搞,戲稱“風一停下,豬摔死了”,以此嘲諷部分企業家重選擇和定位,而忽視產品質量。
但很多時候,“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是我們不得不承認的事實。
在復旦大學任教幾年的郭廣昌,就遇到了人生選擇的岔路口。
他本打算去國外留學,繼續深造,為此,他留學的錢都向朋友借好了。而促使郭廣昌留學態度軟化,卻是時任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一番話。
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表明中國要解放生產力,大力發展經濟,從而達到共同富裕。
郭廣昌從這番話中大受鼓舞,他隱約明白,機會來了。
他放棄了出國留學機會,不僅如此,他還毅然辭掉復旦大學教師職位,選擇和朋友一起創業,這時候,他只有近4萬元。
誰也不知道未來會如何,前途難測,但郭廣昌就這樣看似魯莽的一頭紮了進去。
因為在大學時的統計調查經歷,郭廣昌與朋友開的第一家公司初始主營業務就是市場調研。
憑藉著專業知識素養和優秀能力,他承接許多公司委託的調研任務,並圓滿解決。在1993年,公司就賺到了100萬。
但郭廣昌並不止步於此,他繼續觀測市場,試圖找到“風口”,發現房地產行業更為賺錢之後,他直接退出市場調研,全身心投入房地產。
這個被郭廣昌命名為“復星”的公司,也是上海第一批進駐房地產銷售的企業,在1993年年底,就賺取了1000萬元。
但郭廣昌的成功,卻一點也不輕鬆。選擇對了方向只是開始,重要的是之後,路要如何走。
郭廣昌的房產的銷售市場開啟並不容易,復星公司接收代理的是一個專為留學家庭設計的住宅。
但住宅銷售初期卻少有人問津,業績慘淡。難道復星轉房地產的決議失誤了?
事情一時陷入僵局,郭廣昌沒有陷落於失敗的低沉,他知道,失敗只是暫時的,重要的是要如何解決難題,走出困境。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郭廣昌開始思考,為什麼這套樓盤賣不出去?
是住宅本身設計不合理,還是市場定位錯誤,亦或者是他們沒有找到精準客戶?
郭廣昌想起來他之前的留學準備。
他從留學機構那裡獲取許多留學人員的資訊。復星公司得以根據這份名單,開始他們的“精準營銷”,打開了房地產銷售的大門。
復星在房地產銷售上風生水起,成為當時出名的大公司,郭廣昌預感到的威脅感卻始終未曾消去。
他知道,行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單一業務發展的企業,就好似是一個懷抱金磚的嬰兒,行走在外界。
一個滿足於現狀的企業,就好似是一個安享晚年的老人,失去了警惕心,當強敵來犯,他們將毫無還手之力。
復星必須發展多業務,這樣才能統籌協作,共同應對可能會到來的挑戰。
時間就好似是一個輪迴,在1992年他選擇創業時也是如此。放棄他人眼中的“鐵飯碗”,放棄安逸的生活,選擇走一條從未走過的道路。
這一次也是如此。
因為創業團隊中有夥伴是遺傳工程學畢業,因此復星在生物製藥方面具備一定的優勢。
作為領頭人的郭廣昌選擇相信同伴,他把當時累積的所有資金全部投入到生物製藥中,就這樣呈破釜沉舟之勢。
郭廣昌
但醫學研究是一門十分嚴謹、需要時間驗證的行業,諸多資金砸在製藥上的郭廣昌,再次承受著他人難以言說的壓力。
一直到1995年,PCR乙型肝炎診斷試劑被正式投入市場,甫一問世,就受到市場熱烈反響。
憑藉著這一項研究,復星賺取了第一個1億,復星醫藥更是成為復星集團的主要支柱之一,在郭廣昌的貿易戰略中佔據主要地位。
時間到了1998年,郭廣昌決定把復星醫藥上市。果不其然,在復星醫藥成為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復星集團又一次迎來了大爆發。
郭廣昌的身家一增再增,從初期創業不到4萬,到之後的100萬、1000萬,甚至是一個億、上百億,一直到他成為上海首富,他也始終未曾志得意滿。
從貧窮小夥,到大學老師,再到成功商人。郭廣昌用自己證明了原來人的生命河流,是可以那麼長,又可以那麼寬。
復旦之星
在事業上順風順水的郭廣昌,在感情上也遇到了心之所愛,是他的師妹,王津元。
王津元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年齡要比郭廣昌小上4歲。從大學畢業以後,她以優秀成績進入上海電視臺,擔任主持人。
王津元憑著溫婉大氣的長相,與清新、自然的主持風格,在電視臺開始嶄露頭角,先後主持過多檔新聞欄目。
比如之前的《新聞透視》和《東方新聞》,在之後她則穩定主持《東方午新聞》和《雙城記》。
關於郭廣昌與王津元的戀愛經歷,網上主要流傳有兩個版本。
一個是,王津元老師為“牽線”。郭廣昌在與王津元老師見面時,王津元也在。
席間這個師妹的存在頗為亮眼,不僅人長相青春靚麗、舉止也是溫婉得體,落落大方,讓郭廣昌止不住關注,由此開啟他的追求之旅。
另一個版本則是,郭廣昌作為著名企業家,經常會接受各種商談和採訪,其中有一次就接到了王津元主持的採訪工作,兩人由此有了交集。
但無論如何認識,都不影響這對夫妻之間的感情始終如一,幸福美滿。
與郭廣昌結婚後,王津元辭掉上海電視臺的新聞主持工作,選擇進入丈夫公司復星集團,在藝術部門繼續她的事業之旅。
郭廣昌也儘量保護著他的愛妻,不讓她受輿論波折。
他們對外十分低調,從不會故意炫耀什麼,也不會拿出某一套理論大說特說,只是沉默著進行自己的工作,過著自己的生活。
人們只知道郭廣昌與王津元夫妻共有三個孩子,兩個女兒一個男孩。
在一次接受記者採訪時,郭廣昌無不驕傲地提及他的女兒:
“我想我的財富會留一些給我的女兒,因為我不想我可愛的女兒像我這樣勞累,但是更重要的我會給她健康,給她好的教育,讓她也有責任感,讓她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這就足夠了。”
對的,這就足夠了。這一刻,他不是什麼企業家,只是一個平凡的老父親,想著妻子的付出,念著孩子的快樂。
與他對家人的寬容相反,郭廣昌對自己的要求卻可以稱得上一句嚴苛。
即使復星已經成為了“巨無霸”,他仍不滿現狀,時常自省,思索未來要如何去走。
郭廣昌的思索表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對企業內部執行的自省,公司產品質量、服務是否做到盡善盡美;
另一方面,則是復星集團總體要何去何從,郭廣昌從未放棄過企業的戰略轉型。
每隔幾年,他總是嘗試開展新的業務,要做戰略轉型,“進化論”正是他對復星未來最精準的判斷。
在這種觀點影響的郭廣昌,帶領復星集團一路乘風破浪,屢屢創造奇蹟。
到了2018年,郭廣昌就以625億的身家為上海首富,中國富豪榜第26位,以及世界首富榜的第173位。
與郭廣昌看似“激進”的行為相反,他對外表現十分溫和。他心中始終衡量著一杆秤,保留著絕對理智。
面對著馬雲等人的“後來居上”與外界眾人的“瘋狂”,郭廣昌卻提出疑問:“全世界只有一個馬雲,誰都像他一樣,這個世界還了得?”
人人都想成為馬雲,但人人又都不會成為馬雲。承認自己的不足和短見很需要勇氣,偏偏郭廣昌做到了。
郭廣昌
他曾在參加一次集會上談及自己反思的結果:“我們真的要沉下心,做對的事情,做難的事情,做需要時間積累的事情。”
他認為自己必須要對自己有一個很明晰的認知和計劃,什麼時候就應該做什麼事情。
20歲之前學習,25歲開始創造財富,50歲要保證可以回饋社會,一直到70歲,仍要繼續堅持為社會做貢獻。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席捲全球,作為復星集團重要支柱之一的復星醫藥,積極參與對抗疫情的戰爭之中。
他們不僅向社會捐贈大批次防疫救援物資,復星醫藥研發人員更是主動參與到新冠疫苗的研發工作之中,為抗疫做出了一定貢獻。
復星,這個被公傳為“復旦之星”的企業名字,這個一手創立復星的集團董事郭廣昌,終是沒有辜負它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