彈抖勁
實戰格鬥中使用彈抖勁,可輕鬆、省力、發勁短促而變向莫測,能產生冷、脆、快、重的打擊力。意拳、通背、鶴拳乃至太極、八卦等拳,皆重視彈抖勁的使用與訓練。彈抖勁練功精純者,全身各處皆可以使人觸之即發,彈抖勁由於其變向迅捷,左擋右打,適用於以一敵多的群戰。
彈抖勁是什麼?它由彈力與抖力組成。彈力就好像彈簧被壓縮後突然鬆開產生的力量,抖力是指身體顫動時產生的離心力。彈抖勁就是這二者的有機結合,它起動於根節,形成於中節,達之於梢節,因而,它特別注重身體各部的協調配合與整體運動。
彈抖勁的練習應以樁功為根基,透過站樁,使全身肌肉豐滿,舍此根本而想走捷徑,只能欲速而不達。站樁功法宜選用架式高一些的功法,如意拳的渾元樁、託寶貝樁或太極拳的無極樁來練習。
肌肉的抖動練習
兩腿微曲分立與肩同寬,雙手交叉輕抱自己雙肩,輕快抖膝帶動身體肌肉的震動,震動時要保持肌肉的放鬆,反覆練習。熟練以後,可以邊抖動邊轉體,甚至可以四面八方活步抖動,練習適身以後,周身輕輕拍打三、五遍,靜坐片刻收功。
以上練習有一定基礎後,可以進行彈抖勁的實際操手練習,主要有摔手練習、斜飛練習等。
摔手練習
方法是:身體下蹲成馬步,雙手自然下垂於雙腿之間,吸氣時氣沉丹田,然後挺膝站起,呼氣發聲,以聲助力;把雙手向前、向上摔出,身體站立時自然放鬆。
要注意動作連貫,挺膝發力,松腰背以帶動上肢各部,注意在摔動時把意念送到手指尾節。初練時,每天配合呼吸摔300~400次。
斜飛彈抖
方法是:弓箭步站立,後腿略蹲曲,雙手輕鬆抱置於腰間,後腿略伸蹲勁帶動雙手向側上斜飛,如飛鳥翱翔而起,同樣不許用拙力,而以腰背彈力飛抖。斜飛彈抖又分兩式:一為順弓步斜飛彈抖:一為拗弓步斜飛彈抖。應交替練習。
最後若能在四周置輕便小沙袋進行彈抖勁的發勁練習,協調手眼身法步,提高敏捷性,必將使動作多變、實用。
彈抖勁的基礎功夫 ——胯部訓練
我們都知道“力由脊發”、“力發於腰”,可發彈抖勁就“力不從心”,為什麼呢?由於人的生理及生活習慣,用力靠摺疊和伸展肢體來完成,對於長距離的運動用力,一般容易做出來。而這種短距離的彈抖勁,即使
做出也太弱,達不到理想效果。原因是沒有完成必要的肢體屈伸。我在此並沒有否定脊與腰在發力中的重要性,而是說相對於脊與腰,顯然胯部的運轉比較靈活。
在四肢不大動的前提下,開發胯部來完成彈抖發勁的必要條件,強化脊腰力量向體表傳遞,就能發生高質量的彈抖勁。以胯催發,身形扭錯,全身上下無有不動,產生的是一種共振,波開浪裂,勁氣通達。
胯部的訓練,可分解為四擺二搖。擺是一種兩點一線的擺動,分別是正擺、側擺、斜擺、平擺。搖是圓圈運動,分為立搖和平搖。四擺、二搖其實很簡單,學者完全可以透過下面的敘述掌握運動軌跡。但練習時不可操之過急,剛開始儘量動作緩慢,不貪多,腰肌酸漲就要停下。胯部運動同時具有養生健身價值。
正擺
直身站立,雙手下垂。雙腳寬能容肩。胯部向前挺,然後向後頂,向前挺,再向後頂,就這樣前後運動。在向時可意念胯部稍緊。胸部以上及腳掌保持不動。擺動50次。
側擺
雙腳寬能容肩,直身站立,身體放鬆。胯部先向左側,再向右側運動,就這樣左右重複運動。胸部以上及腳掌不動。須提醒的是這裡說胸部不動只是相對的,微小的運動是不可避免,擺動50次。
斜擺:
基本身形如上。胯部向左前方及右後斜方向運動,向右前及左後方向。重複擺動。在向斜後方向時意念稍緊。擺動50次。
平擺:
平擺又分為兩種。第一種為快速而輕鬆的抖動,基本身形如上,但雙手據拳輕放腰部兩側,以頭頂百會到兩腳中間的身體中線為軸。當左胯向身後轉動時,右胯則向身前。胸部以上及腳掌抓地不動,身形如藤條一樣扭錯,自然形成一種反彈力,然後向反方向擺動,左胯向身前轉,右胯則向身後動。重複擺動。這種擺動輕鬆快速,人感覺舒服,肌肉富有彈性,血液振盪。
第二種平擺身形要求基本同上。只是雙手據拳,雙小臂豎立胸前,拳向上,肘尖向地。運動時意念稍緊,運動軌跡同第一種,只是身形扭曲至極限,不求快速,但求更有彈力。剛開始練習者沒幾下就會腹部及腰側肌痠疼,這時要暫停練習,要循序漸進,不可求一蹴而就。特別是老年人,這裡不提倡練第二種及以下的二搖。
立搖:
雙腳前後成弓步型,上身中正。先胯部下坐,然後胯部向身前挺,這時前膝蓋也前頂。再身形向上拔起,胯部由前向上動。前膝後移,身形後坐。胯部由上向後,由後向下為一搖。就這樣立搖20下。
平搖:
剛開始自然站立,胯部先向左,然後向前、向右、向後,在一個水平面上做順時針圓圈運動。一般人習慣腰部運動,這時一定要控制腰部,用胯做出來。順時針10下,逆時針10下。剛開始不求大幅度,等胯部筋肌開啟
後自然而然做出大平搖。練習感覺輕鬆時可放低腰馬做。
學會四擺二搖後,可試著結合以前所學武功。用掌、拳、肘、肩、胯等發力,發力時一般發力點與胯形成對拉,這裡不再多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