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解放戰爭的節節勝利,雲南省內的武裝鬥爭也開始迅猛發展起來,共產黨也積極爭取雲南省的重量級人物盧漢。
而在盧漢之前,雲南更是有一位極具分量的人,他便是雲南王龍雲。
當初解放軍覺得盧漢能夠爭取,和龍雲也有關係。
其實,盧漢最初的態度也是比較堅定,但後來,因為龍雲的關係,他的政治態度也漸漸發生了轉變,最終還是倒向了人民的那一邊。
在態度改變後的盧漢,曾經接到蔣介石的指令,他一字未改,最終卻讓手諭變成了廢紙。
盧漢
盧漢的重要轉變,對雲南意義重大
在雲南的歷史上,最出名的“雲南王”,非龍雲莫屬,從龍雲過去的各種表現也可以看出,如果他一直主政雲南,在雲南解放的時候可能會更加順利一些。
蔣介石自然想到了這一點,他要去排除一系列不穩定因素,因此在抗日戰爭勝利的那一年,龍雲幾乎是被押送離開昆明,蔣介石將他身上的一切權力全部解除,龍雲的故事就此落幕。
這次事件,史稱“昆明事變”,以蔣介石大獲全勝而告終。
這是國民中央政府和雲南地方當局為爭奪省內控制權的一次較量,不過蔣介石也知道,就算收拾了龍雲,若空降一位高層,那麼雲南方面肯定會不服氣,必然會造成更大的危機。
所以,經過多方考量,從1945年12月1日,盧漢被任命為新一任的雲南省主席,不過此時的他和當初的龍雲相比已經差了很多,蔣介石也就是為了掩人耳目,導致盧漢成了光桿司令。
作為跟隨龍雲多年的好兄弟,這次的盧漢也見識到了蔣介石心狠手辣的一面,因此,他決定明哲保身,養精蓄銳,最起碼不讓自己過得太慘。
可盧漢也是從戰場中走出來的,他也有男人的血性,讓他當光桿司令肯定是不行的,因此,盧漢還是希望能爭奪一些自己應有的權力回來,他便向蔣介石提出,自己想要撤銷國民黨中央指揮,自己弄一個警備司令部。
龍雲
蔣介石剛剛解決完龍雲的事情,他也同樣不想看到盧漢再翻天,於是自然不會同意盧漢的提議,只不過還是妥協讓他成立一個雲南保安司令部,並由他自己擔任司令。
在解放戰爭的大半段時間裡,蔣介石始終都在忙著北部戰場的事情,也沒太多的精力管控雲南,盧漢也獲得了喘息的機會,開始不斷恢復實力,成功獲得了不少部隊的控制權。
這個過程中,遙遠的東北發生了一件讓盧漢記憶猶新的事情:潘朔端起義。
這是國民黨軍隊在東北起義的先河,對整個東北戰場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而且,當初滇軍離開家鄉,很多都去了東北,戰火早晚都會燒到滇軍頭上。
果然,1948年10月,曾澤生率領兩萬多人在長春發動了起義,後來93軍又在錦州被一網打盡,當年鬥志昂揚從雲南走出來的部隊,現在已經幾近於解體。
曾澤生
在當時,這是盧漢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他兩次從西南趕到東北去探望部隊,可他發現,如今的部隊早已是人心渙散,這也徹底影響了他和蔣介石的關係。
不過他的想法也很簡單,只要在亂世中能有自己的生存空間,這就已經足夠了。
緊接著,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先後拿下了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盧漢也意識到,別說當時的滇軍了,就連國民黨政府都已經站不住腳了,蔣介石在南京被佔領以後,把遼闊的西南當成是自己的大後方,盧漢也在搖擺不定。
他依舊希望能夠在“安穩中求進步”,不過這種想法註定是徒勞的。
作為老牌將領,盧漢當然有著自己的應變之道,他在背地裡一直擴張著資本,即使未來跟誰談判,最起碼要有自己的底牌。
人民解放軍的進攻速度,已經徹底超出了盧漢的預期。
此刻的他,甚至想到了一條陰招:去找美國人,希望美軍幫助他把雲南剝離出來。
可美國政府自然是支援蔣介石的,盧漢過來談話不夠格,便婉言謝絕了盧漢的提議。
另外一邊,可能是蔣介石考慮到了盧漢和龍雲的關係,他和李宗仁先後來到雲南開始建立秘密基地,蔣介石的特務甚至被安排嚴格監視盧漢的一舉一動。
那會蔣介石依舊認為自己還有反撲的可能性,肯定不願意看到禍起蕭牆的場景發生。
局勢不斷變化,盧漢的心臟也在坐“過山車”,當時龍雲已經去了香港,還多次派人聯絡盧漢,催促他儘早起義,拖的時間越長,對自己越不利。
因此,盧漢最終在龍雲的建議下下定了決心,還是順應大局為好,最起碼不留千古罵名。
1949年9月,雲南解放已是近在咫尺。
這個時候,雲南省內還有一號重要的人物還在幫著蔣介石想辦法,他就是沈醉。
在著名小說《紅巖》中,裡面的大特務“嚴醉”的原型正是這個沈醉,在解放戰爭期間,沈醉也確實做過很多傷天害理的事情。
沈醉
他一生中的很多時間,都在幫著國民黨體制內臭名昭著的軍統服務,幹了很多綁架、嚴刑拷打、暗殺等見不得人的勾當,“特務思想”在他那甚至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慣性,凡事都要向蔣介石請示。
那個月,軍統雲南站的站長沈醉給蔣介石發去了一封請示電報,由於雲南面臨著被解放軍衝鋒的危險,他這次發電報就是想要請示一下蔣介石,此前抓到的90多個進步人士該如何處置。
當時蔣介石的煩心事也比較多,在接到電報後,也就回了八個字:“情有可原,罪無可逭。”
這八個字中,最難懂的就是這個“逭”字,這個字的意思是“逃跑”,蔣介石在前面加了個“無”字,其實意思已經很明顯了:雖然他們做的事情情有可原,可犯下的錯誤已經跑不掉了。
在《尚書》當中,還有一句話叫:自作孽,不可逭。
結合這些史料來看,蔣介石就是授意讓沈醉殺掉這90多個人。
短短八個字,想要90多個人的命,實在是有些殘忍了。
結局似乎已經通透了:如果沈醉看到了這八個字,便會火速執行,立即派出劊子手結束到這90多人的性命。
可巧就巧在,當時蔣介石雖然對盧漢懷有戒心,可他依舊在積極爭取盧漢,希望他能死心塌地跟著自己,所以並沒有把盧漢太當外人,關鍵是這則電報對於蔣介石來說都不算大事,所以按照正常流程,電報的收發都會經過雲南省主席,也就是盧漢。
盧漢這不看不知道,一看嚇一跳,都寫了“情有可原”,竟然還想要了別人的命。
他也非常明白,那個沈醉更不是個省油的燈,都別說讓他看到電報了,就算讓他了解到蔣介石的授意,他都會秘密派人執行任務,甚至能直接跳過自己。
盧漢心裡有諸多不爽,可也沒辦法表現出來。
況且,此時的盧漢已經在龍雲的建議下決定伺機發動起義,投靠解放軍,這在正式起義之前手上再沾上90多個人的鮮血,對自己也是極為不好的。
不過,蔣介石現在人還在,沒辦法明目張膽的違背旨意,盧漢也一下犯了難,到底怎麼樣才能想出一個萬全之策。
突然,一個不錯的想法出現在他的腦海之中:去找李根源。
李根源
雲南藏龍臥虎,這個李根源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他在早期的時候,曾經和著名的蔡鍔將軍開辦過雲南講武堂,還擔任過朱德總司令的老師,此前自己有起義想法的時候,便和這位老先生一同探討過對策,找他去處理這件事,肯定要比自己的辦法多。
李根源名不虛傳,直接教了盧漢一招
當時李根源正給盧漢擔任高階顧問,雖說在實際官職上,盧漢要大過李根源,可從私交上,盧漢非常崇拜李根源,李根源在盧漢的心目中還有點“智叟”的感覺。
所以,盧漢趕緊去讓手下去把李根源請過來,並給他看了這封電報。
李根源感覺到情況已十分緊迫,不容再拖,如果沈醉遲遲看不到蔣介石的回信,自然會起疑心,若他再次去給蔣介石發電報,那麼事情就敗露了,蔣介石本就是個多疑的人,盧漢方面接到電報還不動手,那麼估計下一個死掉的就是自己。
李根源緊緊盯著這八個字,突然找到了破解的辦法,露出了笑容。
盧漢連忙詢問,只見李根源老先生在電文上打下了一個“反鉤”,這就是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地方,只要將前後四字分別倒轉,便能留下這90多人的性命。
盧漢聽聞,馬上意識過來。
原來,若按照最初的“情有可原,罪無可逭”,蔣介石要表達的意思便是,這些人還是有一定的貢獻,只不過這次犯下的錯誤太嚴重了,建議殺掉。
蔣介石寫下前面這四個字,也就是起到一個安慰人心的作用,表達了自己並不是那麼殘忍,只不過情況已經到這個份上了,沒有迴旋的餘地。
不過,也就是蔣介石這前四個字,給修改電文創造了機會。
前後倒轉,就變成了“罪無可逭,情有可原”,意思就有了很大的改變了,意思變成了這些人犯下的錯誤實在不可饒恕,不過念在他們還是有進步思想和貢獻,先放他們一馬。
在方法上搞定了以後,盧漢趕緊去讓譯電員去重新打一張出來,並且交給了沈醉。
沈醉看到以後,以為蔣介石的意思就是不處決這些人,所以他也沒辦法將這90多個人怎麼樣,萬一殺錯了人,自己是承擔不起後果的。
八個字前後倒轉,盧漢和李根源成功拯救了90多條鮮活的生命。
還好,蔣介石當時公務繁忙,再加上這90多個人對蔣介石來說意義並不大,此時連屁股底下的那點土地都坐不住了,誰還有空去過問殺幾個人的事情呢?
因此,這件事就這麼被放下了。
3個月後,蔣介石找駐紮在雲南的各個軍長李彌、餘程萬、張群等人去面授軍機大事,商量接下來的對策,這對於盧漢來說,時機已經是徹底成熟了。
他也開始抓緊時間佈置,12月8日,幾位軍長前腳剛走,12月9日,盧漢便連夜舉行了起義,當天22時,盧漢在五華山雲南省政府主席辦公室宣佈:雲南起義了,各單位按照原有計劃行動。
在雲南起義通電發表後的第二天,毛主席和朱德總司令便給盧漢發了電報,充分肯定了盧漢的起義行為,這是對西南解放事業有著重大幫助的,也是全國人民希望看到的。
蔣介石聽說以後,自然是氣得不輕,自己辛辛苦苦解決了龍雲,搞定了“昆明起義”,可沒想到在4年之後,盧漢又搞出來一個,還直接上升到“雲南起義”,並且獲得了成功。
他也知道,天下已定,倉皇逃到了臺灣省。
1950年3月,雲南省也成立了軍政委員會,盧漢再度擔任了主任的職務,而當年起義的那支部隊經過了嚴格的改編,也加入瞭解放軍的序列。
現在,在昆明檔案中,那份決定了90人生死的電報依舊還在,在原文“情有可原,罪無可逭”上有人打上了一個反鉤,正是因為這個鉤,讓這些人都轉危為安。
一筆形成的符號,也成為了李根源老先生和盧漢共同完成的千古奇筆。
參考
1王承丞. 盧漢:領導雲南和平起義[N]. 團結報,2019-12-12(007).
2李毅. 李根源巧改蔣介石密殺令[J]. 文史春秋,2005(01):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