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這個標題,是不是有很多疑惑?清代漢墓?清代怎麼會有漢墓呢?在一般人心目中,漢墓多是指漢朝的墓葬,而這裡的漢墓卻並不是漢朝的墓,而是漢人的墓,這邊原本是沒有漢族人的,是因為一起歷史原因,西藏昌都的洛隆縣迎來了大量的漢人,最後在這裡落戶,百年之後,埋葬在一起,於是便有了今天的清代漢墓。
要介紹這處漢墓,這得從一段鮮為人知的歷史說起,110年前,也就是清朝宣統二年,四川總督趙爾豐率一支部隊實行“改土歸流”,當部隊來到今天的西藏那曲時,恰逢四川發生內亂,趙爾豐被清政府召回四川。
他接到命令後,不知道四川內亂的情況到底如何,後續是否還要繼續到西藏實施改土歸流,於是命部分部下退回到碩督宗政府所在地(今屬昌都洛隆)。然而後來因為種種原因,他的這些部分便一直滯留了下來,在當地逐漸形成了與本地居民互通婚姻的格局,繁衍生息,留下了許多藏漢血統的後代。
趙爾豐的這些部屬百年之後,他們與當地藏族繁衍的後代遵其遺願將它們安葬在一處,從而形成了今天的清代漢墓群。如今這處漢墓群佔地面積約3740平方米,由150多座墓穴組成,距今已有近100多年的歷史,是漢藏民族團結友好、和睦共處的歷史見證。
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些漢墓並沒有高大的墓園和墓碑,大多都只有一二尺高的土丘,土丘的前方放有一塊看起來稍大的不規則石頭,上面書寫了一些漢字,如今風化嚴重,模模糊糊,有的還能看到名字或職務,有一位還是將軍,有的則已經認不得具體的名字了。
如今這個清代漢墓已經被當地列為重點文物,並建了圍牆和大門,有一位工作人員負責管理,但並不對普通遊客開放,具體的位置在碩督古城的對面,邊上還有十八軍曾經的宿營地,大家有機會可以來看看。值得一說的是,這些漢人的後代,他們至今還延續著不少中原的習俗,比如清明節拜祖、掃墓燒紙錢、中秋節做月餅、春節吃年夜飯、節日跳獅舞等,這些無疑皆是民族團結的重要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