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微信公眾號:地球知識局
喜馬拉雅雪域生境
作者:真果少年糕
校稿:朝乾 / 編輯:養樂多
蜿蜒於青藏高原南部的喜馬拉雅山脈,西起克什米爾的南迦帕爾巴特峰,東至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的南迦巴瓦峰,東西跨度達2400多千米。
喜馬拉雅山脈是一個相當大的範圍,地跨多國▼
喜馬拉雅山脈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山脈,在全球14座海拔8000米以上的高峰中有10座都分佈在這裡,其中包括海拔8848.86米(2020年)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拉瑪峰。
天之下,他最高(圖蟲創意)▼
如果說地球上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們領略高原的力量和生命的頑強,那一定是喜馬拉雅。古往今來,無數人曾在此探尋。在時光之中,“第三極”的神秘面紗正被緩緩揭起,並與現代社會產生絲絲交融。
從太空中看向地球“第三極”▼
大約6500萬年前,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發生陸陸碰撞,學術界將這次劇烈的構造運動稱之為“喜馬拉雅運動”。此次運動後,新特提斯洋褶皺隆起,古老的新特提斯洋逐漸消失,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區基本結束海洋時代,脫海成陸。隨後,地處兩塊板塊交界處的喜馬拉雅地帶在幾百萬年間又隆起了3000—4000米。
印度板塊北上形成了青藏高原和喜馬拉雅山脈
並且形成了地理環境與北方高原迥異的南亞次大陸
這一交界地帶周邊和以北,地質活動都頗為頻繁
(橫屏——1900-2017年世界主要地震分佈)▼
1500萬年前,喜馬拉雅山脈已經接近如今的高度。之後印度陸殼沿雅魯藏布江縫合線向亞洲大陸的南緣俯衝擠壓,讓喜馬拉雅山脈和青藏高原的高度進一步抬升。資料顯示,珠穆拉瑪峰目前仍以每年1釐米左右的速度長高。
欲與天公試比高(圖:圖蟲創意)▼
歷經漫長歲月,喜馬拉雅山脈早已成為了青藏高原和印度河—恆河平原的天然界限,也被視為至高無上的神靈。在抬升構成恢弘地理格局的同時,高聳的群山也逐漸披上了白衣。
氣勢恢宏,層次分明(圖:NASA)▼
毫無疑問,雪是喜馬拉雅山脈非凡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在藏語中,喜馬拉雅的意思就是“雪的故鄉”。喜馬拉雅山脈地區的氣候主要受西南季風和西風影響。夏季來自印度洋相對暖溼的水汽伴隨著南亞季風以氣團的形式被運送到大陸上空。高空中的氣團與來自高原冷氣流交融,在混合雲中凝結成雪,從天而降。
這些高聳的山脈和巨大的冰川
分隔開,並改變了青藏高原和南亞次大陸
(橫屏——圖:NASA)▼
作為世界上除南北極之外最大的冰雪沉積區,喜馬拉雅山脈中的很多區域常年積雪,雪花也以不同的形態留存。其中一部分降雪經過壓實、融水改造等一系列物理演變過程,逐漸形成了冰川。
冰川和永久積雪絕大部分都在西部地區
青藏高原和天山山脈佔非常大比例▼
喜馬拉雅山脈冰川薈萃,是青藏高原諸多山脈中冰川規模最大的一條,孕育有大約1.5萬條冰川。冰川的形成通常需要幾十年甚至數百年的時間,它們沿山勢而分佈,隨地形而運動,構成了喜馬拉雅山區特有的冰舌、冰斗、冰塔林等冰川地貌。
山腳下的冰舌,部分形成冰塔林的形狀(圖蟲創意)▼
不過,由於測繪難度極大,大量藏匿在雪山中的冰川並不被人們所熟知,很多也僅以數字標識。
冰川消融和退縮後,會在冰川的表面或是前端形成冰湖。這些好似藍寶石般的冰湖點亮了雪域,有些甚至孕育有生命。除了形成冰湖外,喜馬拉雅山區的冰川也是亞洲多條河流的故鄉。
真,雪域高原寶石(圖蟲創意)▼
含有豐富礦物質的冰川融水和大氣降水匯聚成汩,流經印度河、恆河、雅魯藏布江—布拉馬普特河等河流,最終匯入印度洋,為下游十幾億民眾提供生活用水,也為需要冰川水資源的行業提供了保障。
但古老的冰川和厚重的積雪並非是喜馬拉雅的全部。在這片離天空最近的世界屋脊,也孕育著富有生氣的高原生態系統。
不只是山,不只是雪,更是一個世界(圖蟲創意)▼
從世界之巔珠穆拉瑪峰到低處的平原峽谷,八千多米的超高垂直落差,賦予了喜馬拉雅山區立體多樣的植被群落結構和獨特的生態系統。
相當立體的生活方式(圖蟲創意)▼
為保護這裡豐富但脆弱的生態環境,1988年,西藏自治區人民政府獲批建立珠穆拉瑪峰自然保護區,1994年該保護區被升級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更是入選世界生物圈保護區。
珠穆朗瑪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圖蟲創意)▼
喜馬拉雅山脈的北坡呈大陸性高原氣候,降水稀少,而南坡則具有海洋性季風特徵,降水相對充沛。這也導致了兩側生物種類分佈有所差異。
相對於北坡,南坡的物種多樣性更加豐富。從低山地熱帶雨林帶、山地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到高山寒凍草甸墊狀植被帶和高山寒凍冰磧地衣帶,這裡幾乎包含了赤道到北極的所有典型植被帶型別。
畢竟南坡的海拔落差遠比北坡要大
南坡的降雨量也遠比北坡要多
南邊的生態環境類別就比北邊豐富得多
(圖:NASA)▼
而面積範圍更大的泛喜馬拉雅地區,更是有多個地方被認定為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泛喜馬拉雅地區西起阿富汗的瓦罕走廊,東至橫斷山脈東緣,包括興都庫什山脈東北部、喀喇崑崙山、喜馬拉雅山脈等片區,總面積達156.6萬平方公里。
興都庫什山、喀喇崑崙山和喜馬拉雅山脈一樣
都是印度板塊向歐亞板塊撞擊形成的
事實上連成了一個綿延極長的弧形高山地帶
(底圖:NASA)▼
據統計,在泛喜馬拉雅區域內,生長著兩萬多種高等植物,佔我國高等植物總數的三分之二,植物物種密度也是我國平均物種密度的4倍。
在大自然面前,生靈是渺小的,但也是頑強的。嚴寒和大風蠶食著生長在這裡的高原植物們,但它們仍憑藉著頑強的生命力努力生長。不過它們並非硬扛,得益於長期進化中形成的獨特外部形態和特殊內部成分,雪域植物們在適應性和抗逆性上各顯神通。
從湖畔到峰頂,各有各的生態位(圖蟲創意)▼
為了適應高原的低溫、乾旱以及常年七至八級的大風,分佈於高山地區流石灘上的如墊紫草、高原點地梅等墊狀植物,就常常抱團“取暖”以抵禦風寒。這類個頭低矮的植物往往會以匍匐的姿態包裹於石頭上,具有球形或半球形的表面分佈能富集周圍的水分和養分,為自己的生長提供基本養料。
高原點地梅(圖蟲創意)▼
每年七月至八月,喜馬拉雅山區受南亞季風影響,降水較多且氣溫相對較高,很多高原植物會選擇在這時開花傳粉孕育下一代。
有“藍蓮花”之稱的綠絨蒿屬植物往往會用碩大的花瓣包裹住弱小的花蕊,防止對紫外線輻射敏感的花粉失去活性,為下一代在高寒環境中的生長保駕護航。為適應環境,苞葉雪蓮、塔黃等高原植物也會將葉子特化形成苞片,將花和果實包裹其中,免受殘酷環境的侵害。
雪山下的雪蓮花(圖蟲創意)▼
另外,很多生長在泛喜馬拉雅地區的植物也會身披棉毛來抵禦嚴寒,防止凍傷。菊科風毛菊屬的多種雪兔子就具有這樣的特徵。菊科風毛菊屬的雪兔子對高海拔有極強的適應能力,其中鼠麯雪兔子更是創造了高等植物在高山冰雪帶分佈的極限高度(6400米)。
鼠麯雪兔子(壹圖網)▼
除了對生長環境的選擇和對外部形態特徵的最佳化,高原植物內部的生理特徵也對其能適應惡劣環境提供了基本保障。
相關研究證明,泛喜馬拉雅地區成長的小花涼粉草、西藏沙棘等植物存在有良好的微環境。這些植物體內含有的黃酮類、酚類化合物等均具有較強的抗缺氧活性,能幫助它們在低壓缺氧嚴寒的逆境中生存。
此外,在泛喜馬拉雅地區生長的植物也會與一些細菌進行合作。資料顯示,對紫外線輻射有較強抵抗能力的革蘭氏陰性菌,能與一些高原植物進行合作,實現細菌與宿主間相互選擇並適應的良性協同關係。
這些來自雪域的精靈,能跨越生命的緯度,以新的方式與我們相遇嗎?答案無疑是肯定的。
*本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shutterstock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