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9年10月5日晚,第四野戰軍司令部電報聲“滴滴答答”響個不停。
與第四野戰軍對峙的,是以白崇禧為主的國民黨軍桂系部隊,總計有12個軍,二十餘萬人的部隊,沿著湘南的衡陽至寶慶公路兩側和粵漢鐵路衡山至樂昌一線展開,企圖依託湘江、資水、永樂江,背靠滇、桂、黔,構成一條以衡寶地區為中心的半弧形“湘粵聯合防線”,以阻止解放軍進軍兩廣。
“白崇禧本錢小,極機靈,非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不會與我軍決戰。”
黨中央毛主席,要求四野改變“近距離包抄迂迴”的戰術,而是採取大迂迴大包抄,正面出擊牽制,兩翼戰略迂迴。
“遠遠地超過他,佔領他的後方。”
第四野戰軍充分領會了毛主席以及中央軍委的戰略意圖,經研究籌劃後,決定實施中路牽制,側重兩翼迂迴的方式,斷敵後路再圍而殲之。
10月5日當晚,四野下達給中路軍,要求他們停止前進,不得越過衡寶公路一線。
儘管電令已經下達,然而正在急行軍之中的45軍135師卻未能接到命令。
一直到全師越過衡寶公路以後,135師師長丁盛這才打開電臺,向上級彙報自己的位置。
四野中路軍12兵團司令蕭勁光、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參謀長蕭克等聽聞訊息後,頓時大吃一驚……
蕭克與林彪的交情
1949年4月,劉亞樓任四野參謀長兼14兵團司令,正準備率軍進軍中南時,突然接到了中央的指示,要他出任空軍司令員。
劉亞樓調走後,四野參謀長還需要一個人來接替,黨中央經過慎重考慮,決定調蕭克來接任。
1949年5月蕭克調任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
也促成了蕭克與林彪搭班子。
當然蕭克與林彪彼此間,還是有些交情的。蕭克也不止一次地出任過林彪的參謀長。
1926年初,蕭克考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憲兵教練所,該教練所後來併入黃埔四期中。
所以蕭克和林彪都一樣,都是黃埔四期畢業的學生。
儘管如此,兩人當時交集並不多。
兩人畢業以後,雖然都曾在葉挺麾下,但卻是不同的隊伍。
林彪黃埔四期畢業後,被分配到第四軍葉挺獨立團任排長,該團後來改編為第四軍25師73團,林彪任連長。
因北伐軍佔領武昌,葉挺後來升任第四軍25師副師長,又於1927年春升任第十一軍副軍長兼24師師長。
蕭克也幾乎同時,被分配到十一軍當連指導員。
這也是林彪與蕭克第一次交集。
兩人後來都參加了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南昌起義,這時兩人起點相同,林彪任73團3營7連連長,而蕭克任71團四連連長。
蕭克和林彪,後來都跟隨湘南起義的隊伍,一起上了井岡山。
時隔多年後,蕭克回憶與林彪相識,還曾談到過這一段經歷:
“我對他比較瞭解。“
“……我和林彪同為黃埔四期,井岡山上又在一起,我當連長、營長、參謀長,直到縱隊司令,他都是我的直接上級,我先後給他當過三次參謀長……”
1929年4月,林彪調任紅四軍第一縱隊司令員,而這年秋天,蕭克調任第一縱隊參謀長,這也是林彪與蕭克第一次搭班子。
不過兩人第一次搭班子,時間比較短。
到1930年春,紅四軍成立第三縱隊,蕭克調任第三縱隊任司令員。
當時紅四軍下轄三個縱隊(和解放戰爭時期的縱隊不同),林彪、蕭克都擔任了主力縱隊司令員。
不過隨後紅一軍團組建後,林彪調任紅一軍團紅四軍軍長,成為了蕭克的上級。
隨著紅軍隊伍的逐漸擴大,蕭克後來調離了紅四軍,任紅一方面軍獨立第五師師長,後來又調任湘贛軍區任紅八軍軍長,後來又任紅六軍團軍團長,並與賀龍的紅二軍團合併成立了紅二方面軍。
而林彪則是一直留在紅一方面軍。
林彪與蕭克,成為了紅軍兩個方面軍的代表人物。
抗戰時期,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後,林彪任八路軍115師師長,而蕭克任八路軍120師副師長。
兩人都是八路軍時期師級以上的高階將領。
1955年9月授銜時,八路軍師以上的高階將領中,大多都授予了元帥軍銜。
唯獨只有蕭克僅授予了上將軍銜。
這也是許多人為蕭克鳴不平的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在蕭克記憶裡,他第二次與林彪搭班子,就是四野南下途中,他接替劉亞樓的那一次。
有人告訴蕭克,他任四野參謀長,據說是林彪親自點的將。儘管在多年後,蕭克回憶起這件事時,曾有過這樣一句話:
“第二次是解放戰爭南下進軍中南,他是四野司令員,我又當了近一年的參謀長。有人說是林彪點名要我的,我不清楚。”
而蕭克調任四野後,趕上的第一場大戰,即是衡寶戰役。
四野參謀長蕭克評:孫悟空鑽進牛魔王肚子裡了
事實上自1949年5月程潛、陳明仁在長沙起義以後,白崇禧集團內部便已經發生分歧。
也就是在135師向衡寶公路挺進的10月5日當晚,白崇禧召開會議,商議接下來的戰略,結果出了他與張淦堅持主張打意外,大部分將領都主張撤。
主張打的一派與主張撤的一派相互之間產生激烈的爭執。
爭執期間,桂系鋼七軍軍長李本一從前線發來電報稱:
“我部發現共軍一部在黃昏時分越過衡寶公路南進。”
圖|1938年,朱德、彭德懷、鄧小平、蕭克(右二)、彭雪楓等在山西洪洞縣馬牧村八路軍總部
白崇禧的眼前一亮,儘管對面只是一個師的兵力,但無形之間似乎也為他提供了另外一種可能。
如果以這一個師的兵力,牽制住四野南下的步伐,就能實現與我軍在衡寶地區決戰的目的,這樣一來就不用撤到兩廣了。
一番算計之下,白崇禧終於做出了錯誤的決定。
而前線的李本一更納悶,他出動的是桂系最精銳的4個師的兵力,居然硬生生沒有啃下對面一個師。
135師身陷重圍後,四野參謀長蕭克得知丁盛所處的位置後,也不由得感慨了一聲:
“這個丁大膽,簡直是孫悟空,鑽到牛魔王的肚皮裡了。”
可這樣一來,也太危險了。
也就是在衡寶戰役之前,49年8月,49軍146師因沒及時接到上級的回覆,導致孤軍深入青樹坪,一番激戰下來,146師和連同救援的145師均出現了不少傷亡,事後49軍軍長鍾偉做出檢討:
“對桂系主力的戰鬥力估計不足,認為白崇禧沒什麼了不起,犯了麻痺輕敵的錯誤。”
如今135師又要重蹈覆轍了嗎?
恐怕也未必。
作為指揮員,當得知這一情況後,林彪果斷下令,直接越過兵團大門,向各個軍下達命令:
“我40軍、41軍、45軍、46軍、49軍、18軍等各軍行動,暫時由我直接指揮。令135師,用一部兵力迅速佔領有利地形,構築環形防禦工事,準備抗擊優勢之敵的圍攻,吸引住敵人,以便我其餘部隊圍殲該敵。“
“令第133師、第134師向水東江、演陂橋一帶的敵第7軍攻擊;令第41軍之第122師、第123師向敵第72軍攻擊;中路軍其餘各部向衡寶公路西南挺進;令西路軍第38軍、第39軍向祁陽挺進。”
林彪語速很快,也根本不容置疑,直接越過軍部,下達給135師一道命令:
“135師主力向湘桂鐵路挺進,炸燬鐵路和橋樑,不惜一切代價,切斷敵西逃的退路。”
當丁盛接到命令的時候,135師已經深陷桂系4個師的包圍之中了,包括桂系最精銳的第七軍171師、172師以及48軍138師、176師,這兩個軍都是桂系發家的部隊,不亞於國民黨軍五大主力。
可丁盛偏偏不信邪,他打的就是精銳。
接到命令後,丁盛與政委韋祖珍召開全體指戰員會議,會議上丁盛嚴肅的宣佈:
“不惜任何代價堅決執行命令。具體作戰堅持機動靈活的方針,必要時各自為戰,無論如何也要死死纏住、咬住敵人。”
儘管白崇禧十分自信,可事實就是,經過一天一夜激戰,桂系4個精銳的師,都沒能啃下丁盛一個師。
更麻煩的是,白崇禧發現,局勢對自己越來越不利,不僅沒能順利吃掉對方一個師,自己反而有可能身陷重圍。除了北線馳援的解放軍外,東西兩面的解放軍均已經深入到他的側後方向,再不跑,很有可能全軍覆沒。
白崇禧當機立斷,放棄眼前的135師,10月6日晚,白崇禧下達給第七軍參謀長鄧達之:
“長官部和第三兵團決定今晚撤出衡陽回廣西去。第七軍率171、172、138、176師為後衛,原地掩護長官部和第三兵團撤退,至明日9時方可撤走。這個任務很艱鉅,撤退時不論任何犧牲,都不要停留,縱然後衛部隊有些撤不下來,也就算了……”
白崇禧很明顯這是要斷臂求生了。
儘管白崇禧下達命令的十分及時,可當初為了阻止135師向北逃竄,他在北線佈置了重兵,如今想要將這一大坨都撤回來,還要越過135師的防禦陣地。
10月7日凌晨,林彪判斷出白崇禧的桂系大軍已經全線收縮,於是向丁盛發電指示:
“135師應該在靈官殿地區堅決阻擊。”
與此同時,林彪向全軍下達了出擊的命令。
對135師而言,這一戰是艱難的,一開始的運動牽制戰,轉瞬間就變成了阻擊戰,面對的雖然是和他們交手了一天一夜的敵人,但這時候敵軍的心態上發生了變化,從圍殲到逃竄,困獸尚且猶鬥,況且那是4個師的兵力。
雙方展開了反覆拉鋸,陣地上一片屍山血海。
135師始終牽制著桂系精銳的第七軍部隊,為全域性的勝利付出了極大的代價,135師有的連排幹部甚至全部傷亡,135師405團一營2連在戰鬥結束後,全連僅剩不足一個排。
如此慘烈的代價,換來的是桂系精銳的第七軍全軍覆沒。
到10月11日上午,中路軍主力在衡寶地區圍殲白崇禧主力共俘獲了近3萬名白崇禧的官兵,斃傷7千餘人,俘虜了第7軍副軍長凌雲上,師團以下軍官多的數不勝數。
對我軍而言,這是一場極為難得的大勝仗。
第七軍、48軍均是桂系所屬的主力部隊,清一色的廣西子弟兵,也是白崇禧從廣西親自帶出來的。
當聽說這兩個軍全軍覆沒的時候,白崇禧忍不住掩面失聲痛哭。
蕭克坦言:林彪身上有兩個缺點
儘管蕭克和林彪在一起共事的時間並不長,但蕭克仍然感覺到,林彪身上存在兩個缺點。
蕭克回憶:
“1949年進軍中南過程中,我就看到他的老毛病——過分自尊。”
“衡寶戰役成功結束時,我情報部門尚未查明戰果,沒有掌握殲敵準確數目,林彪就上報殲敵第七軍全部加上四十六軍的三十八師(實際是一個團)。不久,我們發現那裡仍然有三十八師的敵人活動,林彪知道後仍不改正。”
不過儘管有些許的分歧和矛盾,但蕭克仍然認為,衡寶戰役是打得極為出彩的。
“(林彪)指揮部隊集中優勢兵力,抓住敵人弱點,向駐守湖南寶慶、衡陽的白崇禧國民黨軍隊發動猛烈進攻。那一仗打得好,打得對,中央軍委指導正確,林彪指揮靈活。”
衡寶戰役後,第四野戰軍南下作戰,如同秋風掃落葉。
1949年12月26日,中央軍委宣佈,第四野戰軍兼華中軍區改為兼中南軍區,蕭克由兼華中軍區第一參謀長,改為兼中南軍區第一參謀長。
到1950年4月,蕭克調赴北京,改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軍事訓練部部長。負責承擔制訂全軍軍事訓練計劃,組織編寫軍隊條令條例,籌備組建陸軍大學等工作。
這時又有人對蕭克說,你調北京是林彪的建議。
對於一切的猜疑之聲,蕭克很不以為然:
“第二次是解放戰爭南下進軍中南,他是四野司令員,我又當了近一年的參謀長。有人說是林彪點名要我的,我不清楚。後來我調北京工作,有人又說是林彪做的,我也不清楚。反正都是軍委的命令,我歷來認為任何工作都是黨中央安排的,我的性格是為黨工作,也不屑為個人驅策。”
對於自己調北京工作,蕭克還回憶起一件往事:
“1950年春天,我在漢口接到調任軍委訓練部長的命令,林彪夫婦曾在東湖公園為我和夫人餞行。林彪平時言語不多,很少流露感情。那天,他說了一些勉勵的話,看來他與我在軍事上配合得不錯,林彪對我比較滿意。”
回首往事,蕭克覺得:
“與林彪多次共事,無論在井岡山紅四軍,還是第四野戰軍,我自信對他的領導沒有不尊重,與他合作也是好的。”
儘管在後來那個特殊的年代裡,蕭克不可避免的也受到了一些影響,可蕭克自始至終對林彪始終有一個公正的認識和看法。
1993年,有人就林彪指揮衡寶戰役該怎麼寫時,蕭克的回答是:
“應該實事求是寫,功是功,過是過,功過分明。”
“這場戰役消滅了白崇禧的主力。打得對,打得好。他注意抓住白崇禧的弱點,以自己的優勢兵力和指揮的靈活性,有力地打擊敵人。他善於集中兵力,也謹慎,即便自己處於優勢,也不輕敵,戰術上總是以優勢對劣勢……衡寶戰役是他指揮的,整個進軍中南也如此。”
1997年,江西省委宣傳部、省委黨史研究室、省廣播電視廳等6家機構,聯合拍攝八集電視專題片《共和國之魂》,片中涉及到從井岡山上走出來的眾多將帥。
當時攝製組一方找到了住在北京的蕭克,瞭解當年真實的故事,蕭克也談到了有關林彪的一些事情。
我希望你們這次拍的這個專題片,能夠實事求是地講述我黨我軍的革命歷程,能夠一分為二地看待林彪,從歷史實際出發,譽人不增其美,毀人不益其惡,這才符合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論!”
“不能一出事情,不管有的、沒有的,統統就往身上潑,這是不客觀的,功是功,過是過!”
事實上在眾多開國將帥中,對林彪所採取的態度,都是持公正客觀的態度的。
楊尚昆就曾說過:
“無論如何他還是紅軍的一個戰將。他是打了不少仗。林彪在東北那一段時間,除在若干問題上與毛主席相對立外,包括進關,一直打過長江,打到海南島,應該說,肯定的方面不少。 ”
1985年2月11日,在《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卷編輯時,黃克誠就曾對編輯人員說:
“據我瞭解,林彪的確有指揮作戰的能力。在我們軍隊中,他可以說是一個戰將。他生前我是這麼說,他死了以後我還是這麼說。有人說林彪不會打仗,這不符合歷史事實。在評價他的整個歷史時,應當分兩節。”
“林彪在我軍歷史上是有名的指揮員之一。毛主席和朱總司令在中央根據地指揮中央紅軍作戰時,手下有幾個著名的戰將,一個是彭德懷,一個是林彪,一個是黃公略。紅四軍是毛主席、朱總司令建立的,成立紅一軍團後,林彪是紅四軍軍長。那時,一軍團三個軍中,戰鬥力最強的是紅四軍,戰功最大的是紅四軍。”
從這些老一輩兒革命家口中詳述的真實歷史,可以看出他們心底無私天地寬的氣概,儘管他們或許都曾遭遇過種種指責,但他們在做評價時,卻都選擇了對真實歷史的尊重,讓人不禁心生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