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梁橋:高亮趕水的傳說和北京城用水沿革
高梁橋
北京西直門外有條高粱河,河上有一座石橋,因河得名,叫高梁橋。高梁橋建於公元1292年(元代至元29年),已有一千多年曆史。後世屢有修葺。現存的橋是清代重建的,為北京至今遺存的著名古橋。石橋為單孔拱券,漢白玉雕欄。橋兩端戧以抱鼓石,迎水一側尚存石閘構件。明清兩代,因橋下是玉泉之水,水質清冽甘甜,河水兩岸綠柳成蔭,繁花似錦,古剎靈庵多建於此。更兼河水上游不遠處有一清水潭,風光秀色,不讓江南,遂成為拜佛上香的煙火勝地。民國初年,每逢晴暖天氣,北京城內上至達官貴人,下到平民百姓都會來此地遊覽。尤其是夏季傍晚,夕陽西下,霞光萬道,廟宇亭軒點綴其間,令人清腑抒懷,心曠神怡。更有各種攤販出售小吃,茶點日用雜貨方便遊客。晚清時,橋南建有船塢,遊客可乘遊船遊覽長河。慈禧老佛爺臨幸頤和園也在此乘坐御製龍舟(御用龍舟是機器洋船,其殘骸現存頤和園之水操學堂)。但後來兵燹繼至,戰禍不斷,荼毒京師,民生不保,高粱橋下逐漸荒蕪,到解放前此地已是亂墳遍野,滿目瘡痍。解放後,政府先將破爛已極的農事試驗所改成西郊公園(後又改為北京動物園),54年公園東側修建蘇聯展覽館(後來的北京展覽館),昔日清水潭也變成展覽館後湖。但是長河兩岸依然荒涼,往昔的風景幾十年沒能恢復。
高亮趕水
高梁橋另有一個名字叫高亮橋,很多老北京居民也都管這橋叫高亮橋,這是因為曾有一段動人的傳說:高亮趕水。相傳當年劉伯溫修建北京城時測算北京地下是一片海子。有水必有龍,老劉掐算出北京水系的龍是一條孽龍,為防止孽龍危害百姓,決定把北京修成八臂哪吒城,永鎮水患。這一來,北京老龍王不幹了:老小子這不是要斷俺活路嗎,不拿水折騰人,誰還給咱們上貢燒香啊?行!得給老小子一個下馬威,教訓教訓他。龍王就跟龍母商量,把北京城裡的水都吸乾,讓北京城裡的人沒水喝。到了半夜,龍王一家就進了城,龍子喝乾了城裡所有的甜水,龍女喝乾了所有的苦水。龍王夫婦變成一個老頭兒一個老太太,弄來一輛獨輪車,讓龍子龍女蜷成一團,變成兩隻魚鱗水簍,分別臥在獨輪車上。然後,老頭兒推車老婆兒拉套,天沒亮,叫開西直門,奔西北去了。一大早,四城急報:全城井水枯竭。劉伯溫聞報大驚,掐指一算,原來是北京龍王搗的鬼。劉伯溫立即召集全營將士,告訴大家,龍王把京城裡的水都帶走了,得有人去趕,把水搶回來,此事很危險,趕水必須膽大心細。問及誰人敢去,全營上下無人應答,只有一位名叫高亮的小將應聲領命。劉伯溫甚喜,告訴高亮龍王一家的長相,並說追上龍王,別管老頭兒老太太,只管放馬過去,扎破兩隻水簍就掉頭快跑,最後又一再叮囑高亮不到西直門千萬別回頭,不然會有性命之虞。劉伯溫已接到報告說有一對行跡可疑的老夫婦推著水車出西直門往西北去了。高亮於是拿了軍師將令,拍馬提槍,出西直門,去追趕龍王。走沒多遠,看見一棵大柳樹下有人耕作,高亮向人打聽,農人說推車的老兩口兩個時辰前就往西去了。高亮繼續往西追趕,見前面地勢起伏,只有中間一條窄路。高亮看見窄路中間有一道很深的車轍,心想那一定是龍王水車沉重壓出來的。高亮順著地上的車轍又向西北追去,一直追過南塢才遠遠看見一棵樹下有人歇晌。他跑近一看果然是龍王夫婦。高亮二話沒說,跑到水車旁照眼前的水簍就是一槍。瞬間狂風大作,水氣彌天,小水車旁龍王一家已不見蹤影,只見兩道黑雲沖天而起,向西北飛去。高亮記起劉伯溫的叮囑,回馬飛奔。只聽得身後水聲大作,猶如倒海翻江。高亮不敢回頭,跑到離西直門還有幾步之遙時他忍不住回頭看了一眼,只見滔天洪水撲面而來,高亮連人帶馬被捲入水中,不見蹤影。大水退後,北京城裡的井都有了水,只是水質鹹苦,原來高亮刺破的是龍女變的水簍,裡面都是苦水。但是京城裡好歹有水喝了。人們為了紀念這位為百姓犧牲又屍骨無存的英雄,就在高亮被大水吞沒的河上修了一座石橋,取名高亮橋。北京的大柳樹,車道溝兩地名也是為紀念高亮留下來的。相傳高亮刺傷龍女後,龍王帶著龍子飛到玉泉山,鑽入山下海眼,住了下來,因為龍子喝的都是甜水,所以玉泉山的水甘甜醇厚,極為可口。龍母帶著受傷的龍女慌不擇路,一直飛過壽安山(香山東脈),見山下有一水潭,水色碧綠,深不見底,是個大好去處,就按下雲頭在潭底安了家。水潭旁的壽安山產一種黑石,古代曾採石研粉,作仕女描眉用品,稱黛石。壽安山也被稱作畫眉山,山麓水潭因有藏龍,遂得名黑龍潭。後世此潭也是北京一處風景名勝,但解放後,玉泉山和黑龍潭都不對外開放,令人遺憾。
北京用水沿革
高亮趕水的傳說固然令人感動,但是傳說畢竟是傳說。過去,北京城裡用水都是汲取井水,而北京大多數井水都是鹹中帶苦,所以北京自古有“苦海幽州”之稱。用現代科學分析,地下水鹹苦是因為水中含有氯鉀鎂鈉等化學離子,這種帶鹹苦味兒的水多存於地表淺層。而我國傳統打井意識是“見水為井,水清則止”,意思是隻要見到清水,井就不再深挖了。由於清代以前,北京地下水位高,這種淺井沒有穿透淺層地下水,所以,汲上來的井水多為苦水。
清庚子年(1900年)以前,皇宮及高官顯貴的日常用水都是從西郊玉泉山拉來的玉泉水。平民百姓就沒這麼大福分了。京城裡生活富裕的人家往往備兩隻水缸,一盛甜水,一盛苦水。甜水作餐飲用,苦水則用於盥洗,濯衣,洗菜等等。這是因為西山運水勞作艱苦,水費昂貴之故,即使是富裕人家也買不起全部生活用的甜水。而窮苦人家就只能買少量甜水摻入苦水中,只求稍稍改良口感。至於占人口大多數的赤貧之家只能常年喝苦水,逢年過節,能喝上一口甜水都是莫大享受。
1900年,庚子之變,八國聯軍入寇京師,這些外夷鬼獸在京城及周邊燒殺姦淫,無惡不作,塗炭生靈,毒施人鬼。其罪孽之深重,為世界所震驚。八國獸軍佔據京城,也嫌井水難喝,先是派兵去西郊運水,後來有一德國人認為在城內可以打井,遂聘技術人員,採用西法,開鑿深水井,出水甘甜可口,於是國人競相效仿(據說德人所鑿洋井位於前門外連線楊梅竹斜街和櫻桃斜街的桐梓衚衕)。先是皇宮內和三貝子花園鑿洋井四口,後來王公大臣也紛紛在各自私宅內開鑿洋井。再後來,洋井滿城開花,遍地皆是。有錢人家不但請人開鑿洋井,還設法購買外國壓水機,這種機械雖然是手動的,但可以連續出水,不至於一次次搖轆轤,一桶桶提水。更重要的是不但可以封閉井口,保護水質,而且省去了提水桶,滑車,轆轤等傳統汲水用具。壓水機後來滿城都是,直到上世紀六十年代在北京很多地方還能見到。
北京最早的自來水出現在清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朝廷在城東北孫河村附近開設第一家自來水廠,汲溫榆河水,並設立水塔和水質處理池,鋪設城內外自來水管道近二百公里。但因經營乏善,直到解放前也未能普及。能讓所有北京人都喝上自來水是解放後的事了。
小小的一滴生活用水後面竟有幾百年滄桑歷史,真令人感慨萬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