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的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作息不規律、飲食不節制,很容易引發人體亞健康,出現氣陰兩虛的表現。西洋參作為一種珍貴藥材,藥用價值非常高,被認為是清補養生的首選良藥。《本草從新》裡記載,西洋參“補肺降火,生津液,除煩倦,虛而有火者相宜”。
許多人知道參是中醫名貴藥材,但對很多人來說,西洋參和人參傻傻分不清楚,雖說二者同為補虛良藥,但從藥效、適用人群來看,卻大有不同。
到底西洋參和人參之間有什麼區別與差異呢?
本質區別:
西洋參性味苦、微甘、涼,歸經於肺心腎經,呈紡錘形、圓柱形。主根呈圓柱形,長3~300px,直徑0.8~50px,多年生草本,全株無毛。
人參性味甘,微苦、溫,歸經於脾、肺心腎經,主根呈紡錘形或圓柱形。長3-375px,直徑1-50px,下部有支根2-3條,並著生多數細長的鬚根,鬚根上常有不明顯的細小疣狀突起。
西洋參性味苦,偏寒涼,清補降火。主要功效是補氣養陰、清熱生津,能增強免疫力,適合陰虛火旺的人。一般用於治療氣陰兩虛,喘咳痰血、煩倦口渴、津液不足、口乾舌燥、腸熱便血等症。
人參性味甘,偏溫熱,益氣助火。主要功效是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止咳、安神益智,能夠達到補陽散寒的作用。適合用於治療氣脫危證、脈微欲絕、肺虛氣喘、脾胃衰弱、驚悸健忘等症。
適用人群區別:
西洋參與人參均有補氣補虛的作用,在適用人群是不同的。人參適合於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群進補。西洋參的獨特之處在於不熱不燥,凡不適合人參治療和熱補的人,包括夏季生津降暑均可用西洋參。高血壓、再如糖尿病發病之初“三多一少”眩暈、咽痛口乾者,也不可用人參,而用西洋參為宜。
西洋參的認知誤區
誤區一:西洋參片越大越好
很多人覺得買西洋參片要越大越好,但事實不是這樣。小片是側枝切出來的片,大片是粒頭切出來,側枝皂苷含量要比粒頭的皂苷含量多,所以西洋參片並不是越大越好。判斷西洋參好壞,可以從年份、生長環境、加工工藝等判定,譬如軟支西洋參需要25~30天冷藏烘乾週期,相比3~5天直接烘乾的硬支西洋參,營養轉化更高。
誤區二:高血壓不適合吃西洋參
高血壓不適合吃西洋參?實際上,高血壓病人宜選西洋參進補,而不宜選擇人參。西洋參具有益肺陰,清虛火,提高人體免疫力的作用,在心血管中可以幫助調節血壓,對高血壓治療有輔助作用,高血壓病人在血壓控制正常的情況下,可以適當服用西洋參。
誤區三:西洋參不如人參好
二者主要營養成分都是由多種人參皂苷及微量元素組成,但因含量及特有元素等不同導致功效不同,但各有特色,不可替代。人參性溫,熱證之人不宜服用,西洋參性微涼,獨特之處在於補而不熱不燥,對於畏寒肢冷、脾陽虛弱等陽虛體質者可搭配溫性藥材食用即可。
誤區四:軟支是溼潤、柔軟的,水分大
很多人對於“軟支”和“硬支”都有誤解,認為“軟支是溼潤、柔軟的”,但並非如此。軟支、硬支西洋參只是在加工工藝上有所不同。硬支西洋參是將鮮參進行清洗、晾曬、乾燥後所製成的產品。軟支西洋參工序相對繁瑣,要將選好的鮮參進行困參,軟支西洋參大多以切片為主,由於“困參”澱粉糖類沉澱後,泡茶含嚼更為適宜。
西洋參的正確使用方法
含化法:每天用量為2~4克,最好在含服前,先將西洋參片在鍋中蒸軟後再服用,比較好咀嚼。
泡茶法:取3~6克西洋參沸水沖泡代茶飲,還可以和鐵皮石斛、枸杞、大棗、菊花、黃芪搭配泡飲,具有滋陰生津、清熱明目的功效。
燉服法:每日取2~5克西洋參片放入瓷碗中,加適量水浸泡3~5小時,碗口加蓋,隔水蒸燉20~30分鐘,早飯前半小時服用。
衝粉法:西洋參粉、三七粉、丹參粉等量混合均勻,每天服用混合粉末1~3克,對具有或是潛在的“三高”人群或心血管症狀人群具有保健作用。
藥膳法:在燉湯時加入西洋參或者在湯快要燉好時撒入西洋參粉服用。
來源: 安徽廣播電視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