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人就著急補充,
蛋白質攝入過多VS蛋白質攝入過少,
哪個好?
答案是
蛋白質沒吃夠,或吃超了
都不利於身體健康!
1、缺乏蛋白質:生命動力不足
身體內缺乏蛋白質會導致免疫力下降、肌肉流失、消化功能受損、內分泌紊亂。另外,蛋白質能合成腦脊液,是幫助大腦清除廢物、促進細胞生長和修復的重要物質,中年以後,神經細胞會不斷減少,如果缺乏蛋白質,可能加速大腦衰老,導致記憶力下降,誘發阿爾茨海默症。
2、蛋白質攝入過量:易損害腎臟
缺乏蛋白質對身體會有壞處,但蛋白質並不是越多越好的。蛋白質食用過多,一方面,時間久了,可能造成腎損傷,另一方面,也可導致肥胖等問題;也可能促進鈣從骨質中溶解,進而引起鈣元素的流失,增加骨質疏鬆、腎結石等疾病的風險。
由此可見,補充蛋白質,“適量”是關鍵。而不同人群,每天攝入蛋白質的標準也各不相同!
不同人群,
每天要吃多少蛋白質?
對於健康人群來說,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方法,計算自己每日需要的蛋白質攝入量,它涉及以下2個步驟:
①計算標準體重(kg)
- 男性的標準體重為:(身高cm-80)*70%;
- 女性的標準體重為:(身高cm-70)*60%。
②用標準體重乘以0.8~1
比如一個健康女性的身高是155cm,減去70,乘以60%,那麼她的標準體重就是51公斤,再乘以0.8~1,40.8~51g就是她一天所需的蛋白質總數。
2、其他特殊人群
- 腎功能不全、肝功能損傷、蛋白質過敏等人群,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限制或減少蛋白質攝入量。
- 成長髮育期的兒童和青少年、孕婦或哺乳期婦女、消化能力弱的老人、術後康復期的病人等,要尤其重視蛋白質的補充。如果日常飲食無法滿足,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乳清蛋白粉等蛋白質補充劑。
- 健身人群為了提高肌肉中蛋白的合成效率,往往需要增加蛋白質攝入,但額外的補充劑,最好不要超過每公斤0.25g的標準。
- 肥胖超重、高血壓、動脈硬化人群,在沒有併發腎病的情況下,可以適當多吃高蛋白的食物,具體情況要遵循醫囑。
正確補充蛋白質,
2件事情要牢記!
1、要補充優質蛋白質
優質蛋白的來源主要有以下四類:肉、蛋、奶和豆。
①肉:肉類是優質蛋白質的重要來源,但是如果吃太多肉類可能會造成血脂升高,很多中老年人也因此不敢吃紅肉。建議平時可以適當多吃一些雞肉。
②雞蛋:雞蛋被稱為全營養食物,尤其是其中的蛋白質,吸收率非常高,是日常最好的蛋白質來源。
③豆:大豆是十佳蛋白質排行榜上唯一的植物蛋白來源,對於三高和需要減少肉類攝入量的人群來說,它是再好不過的選擇。
④牛奶:單看牛奶的蛋白質含量不算高,但是它的氨基酸很容易被人體吸收利用,而且飲用量比較大。
【建議】:每人每天喝300毫升牛奶較為適宜;若是存在乳糖不耐受的情況,可以把牛奶和雞蛋一起食用,幫助緩解喝牛奶後容易腹瀉、腹脹的問題。
【小貼士】
①我們不僅要補充優質蛋白,還要保證優質蛋白來源的豐富性。建議四類裡至少選擇三類。
②補充蛋白質時,要注意三餐營養均衡,而不是在某一餐大量攝取,高頻低量地補充更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2、避開2種錯誤吃法
①蛋白質吃夠了,但吸收不充分
高糖高纖維的果汁、含維生素C過高的水果等都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因此不建議在補充蛋白質時喝太多的果汁、吃太多的水果。
此外,飯後立即大量喝茶或喝濃茶,其中的鞣酸易與食物中的蛋白質結合生成沉澱物,也會影響蛋白質的吸收。
②烹調方式不當導致蛋白質過度變性
過酸過鹼的烹飪方式會導致蛋白質變性,讓吃進去的蛋白質失去利用價值。
比如雞蛋,日常的煎炒烹煮都不會對它的蛋白質吸收產生影響,但如果是過熱或者用料酒、醋、小蘇打等過酸過鹼的調料醃製,雞蛋中的蛋白質可能就會變性,不利於人體吸收。
來源:我是大醫生官微
精彩
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