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12月12日,在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提議全國八個軍區司令員進行對調,此話一出,引起了極大的震動。
彼時,全國一共有十一個大軍區,而調動軍區這項大事只涉及到了八個大軍區,卻沒有提到新疆、成都、昆明。毛澤東要調動軍區司令員的重要原因之一,那就是防止司令員在一個地方待得太久,產生“小圈圈”。而這三個軍區,恰好司令員剛調出去不久,因此沒有列入調動計劃中。
一個大軍區裡通常設定四個單位:司令部、政治部、聯勤部、裝備部。而我軍一向實行軍政雙首長制,本意是讓軍事主官和政委互相牽制、相互配合,然而正如毛澤東在會上所說的“搞久了,就會油了。”
因為長時間的配合關係,司令員和政治委員之間不僅是默契增加了,互相之間的妥協也更多了,很容易出現政治委員沒有起到牽制作用,而對司令員言聽計從,甚至產生了個人勢力的“小圈圈”,在軍區地方逐漸形成自己勢力的情況。而這樣的後果,正是毛澤東所擔心的。
因此,毛澤東在調動問題上“不走尋常路”,沒有將司令員和政委捆綁調動,而是選擇單獨調動司令員,這樣無論是政委還是司令員都將面對新同事,磨合中更容易起到互相制衡的作用。反過來說,有的軍區司令員和政委關係實在不好,甚至影響到了工作,也正好可以藉此機會有一個改變。
從這個決定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毛主席確實具有十分深厚的政治智慧。軍區司令員對調,其實本質上是一種“流官制度”。這種方式從古至今並不是罕有的,其實早在宋朝時期就有一個相似的例子,那就是“更戍法”,由北宋開國皇帝趙匡胤提出,其目的也是為了防止武將在地方擁兵自重。
但是,北宋的更戍法屬於一種慣例,造成的弊端就是將軍根本還沒來得及熟悉自己手下的將領,就被調往下一個區域。而毛主席的八大軍區對調,卻是出於深思熟慮之後的決定。各大軍區的司令員被調離原地,不僅僅是為了防止司令員和政委捆綁,更是為了讓各地司令員能熟悉一下其他地方的軍隊。這樣一來,即使在以後可能的作戰中司令員接手的部隊不是自己原先熟悉的,也能沉著應對。
雖然提出這個決策只需要一句話的時間,但毛澤東卻用了不少時間來仔細權衡,背後的考慮是十分用心良苦的。當時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的形勢,對新中國都是十分嚴峻的考驗,我國急需要作出一些改變來。
從國外形勢來說,自六十年代以來,中蘇關係破裂,兩國之間的矛盾也日益激烈、衝突日益尖銳。曾經的老大哥蘇聯在撕破臉皮之後,不僅沒有好聚好散的想法,還把自己對軍事擴張、土地資源的極端渴求表露無遺。儘管兩國之間關於領土的談判一直在進行,卻一直沒有什麼實質性進展,蘇聯該陳兵北方還是陳兵,該挑起糾紛還是挑起糾紛。
1969年珍寶島事件以後,因為雙方流血的性質,兩國的關係更是降到了冰點。建國二十週年之際,我國的氣氛卻十分緊張,時刻提防著蘇聯的突然襲擊。赫魯曉夫時期蘇聯在我國北方陳兵七十萬,到了勃列日涅夫時期竟然不減反增至一百十四萬。
面對這樣的情況,毛主席心中壓力倍增。作為一個有經驗的領導人,他清楚地看到此時我國國內必須開始著手一些軍事方面的準備,進行一系列的整頓。
然而,從國內形勢來看,政局也存在一定的問題。為了加強對軍隊的領導和控制,毛澤東開始著手重新啟用老一批的領導幹部,然而,老一輩的領導幹部互相之間都相對熟悉,早先也有過合作經歷,這一點是有利有弊的,其弊端自然就在於工作的時候很容易相互之間形成牽制,而這樣的掣肘現象十分不利於最終的大局。九一三事件過後,毛澤東更堅定了調整軍區的想法。
面對令人憂心的時局,毛澤東找來了老幹部、老戰友鄧小平,與他商討自己的一些擔憂和困惑,並問他意見如何。當時鄧小平和毛澤東兩人面前都放著一隻茶杯,鄧小平聽完之後也沒說話,而是拿起這兩隻茶杯對調了一下。
毛澤東一下便領會了鄧小平的意思,正與自己不謀而合,於是大笑著說:“英雄所見略同。”與此同時,毛澤東在召開會議前也事先與周恩來、葉劍英等人商討過,並得到了兩人的一致同意。葉劍英作為軍中的老幹部,更是十分清楚此時整頓軍隊時是必要之舉,為的是能夠把過去十幾年以來人民軍隊出現的漏洞和積弊一一解決,重建隊伍的戰鬥力,短時期內是為了應對蘇聯可能的襲擊,從長遠考慮,更是為了中國的盛世太平。
對調的決心已定,只剩下最後一件需要考慮的事,那就是該如何向與會的各位提出這個決定。思來想去,毛澤東還是決定直接開門見山,不搞太多彎彎繞繞,以此來展現決心和真誠。
在政治局會議上,毛澤東發表重要講話時,直截了當地說出了調動大軍區司令員的決定,並講明瞭葉劍英、周恩來、王洪文等人的支援。在場的許多人本以為這是一場正常的政治局會議,此時一下子不免都有些不明白了。
然而,毛澤東個沒有給他們思考的機會,繼續說了一番雖然很凝練但也很重要的話,繼續用直白的方式闡述了原因:“一個人在一個地方搞久了,就油了呢!”這下,大家也就都明白了,毛主席的言下之意便是如今軍區政治委員與司令員不再能互相牽制,反而讓司令員可以一個人“拍板就算”。
在宣佈了這項決定之後,毛澤東又作出了另一項重大決定,那就是任命鄧小平為解放軍總參謀長。當然,這也是整頓軍隊的措施之一。毛澤東對鄧小平的評價是:做事不拖泥帶水,為人公正。同時,毛澤東也對鄧小平提出了期許:要以柔克剛,保持原則。之後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下一場會議中,鄧小平也終於作為大家熟知的老領導重新復出了。
然而,毛澤東的思想是十分縝密的。雖然在會上成功提出了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但會議結束之後他仍然沒有完全放下心,而是在12月21日召集各軍區政委、司令員以及中央政治局委員進行談心。
這次談心不只是針對軍中事務而言的,面對這些追隨自己多年的得力干將,主席更加關心的是大家的身體狀況、家庭狀況等一些生活方面的問題。在談心中,大家都體會到了主席的深切關心和殷殷期許,進一步拉近了領導人與幹部們之間的距離。
大家剛聚到一起,毛澤東看著這一批許久未見的老幹部,感慨萬千道:“我一晚上沒睡覺,就想看看同志們。”這開口第一句話,頓時讓大家想起了那些南征北戰的歲月,不禁也有些熱淚盈眶。
在與各個同志對話的過程中,毛澤東首先問了年紀最小的北京軍區司令員李德生對於調動八大軍區司令員的看法。面對毛澤東的問題,李德生幾乎是脫口而出:“我堅決服從中央的決定!”而不僅是李德生態度堅決,之後被問到的司令也都是一個回答,充分體現了毛主席所倡導的“步調一致”。
毛澤東滿意地說,軍人一定要牢記的就是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時刻都要保持著步調一致。在談話期間,大家多次在主席的指揮下唱起《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歌,不僅使此次談話的氣氛高漲,使大家再次回憶起自己的軍旅生涯,也讓各個幹部們再次把這些守則牢記於心。
次日,主席就再次召集了八大軍區司令員,分別為北京軍區李德生,瀋陽軍區陳錫聯,濟南軍區楊得志,武漢軍區曾思玉,南京軍區許世友,廣州軍區丁盛,福州軍區韓先楚,蘭州軍區皮定鈞,並當眾宣佈了對調地區的具體情況和相關事宜。
其中,北京軍區與瀋陽軍區對調,濟南軍區與武漢軍區對調,南京軍區與廣州軍區對調,福州軍區與蘭州軍區對調。除此之外,對調司令員必須遵守兩項準則:一是不帶隨員,二是十天之內必須全部完成。
也在這一天,鄧小平正式出任軍委委員。兩項大動作頓時引起了全國乃至全世界的關注,尤其是毗鄰中國的周邊國家以及蘇聯和美國,在他們看來,中國軍隊的大規模調整很有可能是在積極備戰,而這也給一直大肆陳兵的蘇聯帶來了一些警告的意味。
八大軍區司令員對調絕不是一個簡單的決定,鄧小平曾在多年後仍激動地讚歎道:“主席真厲害啊!”
這一舉措不僅防止了地方軍區搞個人勢力範圍,更是將軍隊牢牢抓在中央的掌控中,並且對於中國往後的高階幹部交流制度化,提供了一個十分成功的範例和雛形,同時也對蘇聯的冒犯作出了一定的警告。不論是對當時的中國,還是往後的發展,都有著深遠的積極影響。
今天,我們稱毛主席為偉人,是不無道理的。正是他高瞻遠矚的目光、寬廣多維的格局和縝密周到的策略,為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打下了一步步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