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劉迅
通訊員 高琛琛
近日,美國衛生及公共服務部發布了第15版致癌物報告,新增8種致癌物,其中“幽門螺桿菌慢性感染”被明確標為可致癌。很快,關於這一話題的討論登上熱搜。另據央廣網報道,在中國,幽門螺旋桿菌的感染率近60%,在10歲以下兒童中這一數字也高達40%至60%。
連日來,不少家長擔心,既然兒童群體這麼大的感染率,是否有必要帶孩子檢測、治療呢?1月8日,極目新聞記者就此採訪了武漢兒童醫院消化內科專家梅紅,她建議家長不要過度焦慮,如果沒有症狀不必刻意專門去檢測。
沒必要帶娃專門去做檢測
“幽門螺桿菌是很常見的慢性細菌感染。”武漢兒童醫院消化內科主任梅紅介紹,“口-口”“糞-口”傳播是主要感染途徑。感染後,大多數人無明顯症狀,有的會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等表現就診,症狀包括腹痛、腹脹、反酸、噯氣(打嗝)等,如不經治療,少數患者會慢慢演變直至胃部的惡性腫瘤。
梅紅主任介紹,和成人感染不同,兒童幽門螺桿菌感染主要透過家庭中共同居住的成年人或者兒童之間的相互傳染導致,也就是說,大人在外應酬、聚餐時感染,回家後和孩子共用碗筷,就有可能傳染給孩子。
極目新聞記者看到,部分家長留言評論,“自己經常有應酬,在家又沒有分餐,會不會不傳染幽門螺桿菌給孩子”,也有網友詢問,是否有必要帶娃去醫院做檢測?
在梅紅主任的門診,也曾接診過帶娃來檢測的家長,但問診後基本都被拒絕。根據我國《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14歲以下兒童不建議專門去做幽門螺桿菌的檢測。“該項檢測是對症尋因,所以不建議單純地為了檢查而檢查。”梅紅主任表示,對於已經發生幽門螺桿菌感染的兒童,如果沒有必須治療的指徵,可以考慮在14-18歲以後再進行相關檢測,如幽門螺桿菌感染仍然存在,又出現症狀的,可考慮接受幽門螺桿菌的根除治療。
家長不必過度焦慮,做好分餐是關鍵
“對於兒童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建議家長不用過度關心和焦慮。”梅紅主任表示,兒童中大多是無症狀,且生長過程中有自愈的機會,如果幼兒使用藥物治療,用藥選擇有限,各種抗生素等“上馬”對腸胃功能影響也很大。
對於有些人一談到幽門螺桿菌就害怕,梅紅主任表示,從目前研究看,大多數幽門螺桿菌陽性都沒有大危害和症狀,只有10%到20%的感染者會出現消化道潰瘍。不到1%的感染者發生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可能有癌變的風險。
目前,C13和C14呼氣試驗是最為簡單準確的方法。這種檢查方法診斷準確率達95%以上。梅紅主任表示,只需要空腹或者餐後2小時以上,口服一粒膠囊,靜坐一會,然後吹氣,靜待結果就可以了。但兒童確診還需更嚴謹,必須結合胃鏡等檢查,不可隨意下診斷,更不能在家隨便吃藥。
“防患於未然,兒童要注意避免感染。”梅紅主任給出建議,家長和孩子都要養成良好衛生習慣,如飯前便後洗手、避免成人對兒童的“口-口”餵食;在就餐時,使用公筷、公勺,兒童可以使用單獨的餐具,定期用消毒餐具等;家庭成員之間不混用水杯、牙刷、漱口杯等;坐便器經常消毒,減少“糞-口”途徑傳播。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極目新聞”客戶端,未經授權請勿轉載,歡迎提供新聞線索,一經採納即付報酬。24小時報料熱線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