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假如你需要一隻援助的手,他就在你胳膊的末端,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要記住你有第二隻手。第一隻手是用來幫助你自己的,第二隻手是用來幫助別人的。"
這是李海倉的座右銘。
李海倉曾是中國的“鋼鐵大王”,山西首富,最大民營鋼鐵企業海鑫集團的掌門人,1人打造出總資產超36億的鋼鐵王國,也是大名鼎鼎的慈善家,2次當選“全國勞動模範”。
這樣一個成功的企業家,生命卻在48歲戛然而止。
把他送上絕路的人,正是他最好的發小。
1955年12月,李海倉出生在山西省聞喜縣東鎮川口村一戶普通的農民家庭。
李海倉兄弟姊妹六人,他排行老三,不上不下,腦袋瓜卻是最聰明的。
可惜,老李家供不起他上學,初中畢業那年,父親就跟兒子攤牌:你別上學了,上不起。
李海倉心有不甘,但也只能接受。非但如此,他還要幫家裡分擔經濟壓力,一個人跑到鎮上務工,先後在東鎮的棉花加工站和五四一廠幹活。
因為拿不到編制,李海倉只能當臨時工,活兒一點不少幹,身份待遇卻和正式工有天壤之別。兩年以後,李海倉瘦弱的身體實在扛不住,回村裡的榨油廠當了工人。
這一年,李海倉20歲,身無分文。
然而很快,李海倉迎來了人生的重大轉折。
有一次,父親讓他出去買肥皂,李海倉跑遍了鎮上的代銷點,竟然一無所獲——肥皂太緊俏,全都賣完了。
李海倉眼前一亮:小小一塊肥皂,居然供不應求,這就是商機呀!
李海倉跑回家裡,告訴父親:肥皂沒買到,但自己有個想法,開肥皂廠。
父親聽了兒子的想法,居然沒有反對,而且表示全力支援。
李海倉跑到運城肥皂廠“偷師學藝”,費了好一番功夫,學會了如何做肥皂。
當時還沒有改革開放,個人不能做買賣,只有國家和集體才能開辦企業,李海倉和父親一起說服了村集體,他們籌集資金,弄了幾間廠房。
1977年,川口村肥皂廠正式開業,李海倉擔任廠長。
4年後,李海倉的肥皂廠已經頗具規模,生意紅火,但他出人意料的是,他卻選擇了關閉肥皂廠,承包了村裡的物資經銷部,自任經銷部經理。
為什麼呢?因為李海倉發現肥皂市場已趨於飽和,而其他物資還在短缺。
敏銳捕捉市場需求,是一個商人最重要的素質。李海倉恰恰具備這一點,在聞喜縣乃至整個運城,他已經走在了改革的最前列,展現出自己的商業天賦。
1987年,改革大潮正盛。
經過10年的苦心經營,李海倉完成了資本的原始積累,也實現了從農民到商人的華麗轉身,存下了20萬元積蓄,這在當時是一筆鉅款。
對普通商人來說,無非是擴大規模,再多承包幾家門市部。
但李海倉選擇了轉行,頭腦敏銳的他,絕不會一條路走到黑。
山西是煤炭大省,要想把事業做大,必須圍繞煤炭做文章。李海倉毅然放棄經銷部經理的職位,跑到運城市焦化廠拜師學藝,掌握了全部生產工藝。
1987年,李海倉決定開辦焦化廠,資金成了最大問題。
關鍵時刻,“發小”馮引亮幫了李海倉的大忙。
馮引亮和李海倉同歲,比李海倉大5個月,是鄰近的南街村人,兩人家很近,從小結伴玩耍,關係非常要好。
李海倉小時候身材瘦弱,經常被別的孩子欺負,這個時候,高大結實的馮引亮就成了李海倉的“保護神”,站出來為李海倉撐腰。
馮引亮也頗有商業頭腦。
1985年,馮引亮30歲,看到好友李海倉生意紅火,也想下海。恰好村裡造紙廠公開招集承包人,馮引亮在李海倉的鼓勵下,毅然辭去生產隊長一職,承包了造紙廠。
用麥秸造紙成本低、利潤高,馮引亮狠賺了一把,再接再厲,又承包了鎮造紙廠。
恰好在這個時候,李海倉的事業蒸蒸日上,準備開辦焦化廠,但資金缺口不小,便向好友馮引亮借錢,馮引亮二話不說,借給李海倉幾萬塊。
就這樣,李海倉籌資40萬元,跟聞喜縣白水泥廠合作,創辦了聞喜縣聯合焦化廠,這是全縣第一個合股經營的洗煤焦化廠,主要生產焦炭。
事實證明,李海倉又一次選對了。工廠開辦第一年就收回了全部成本,還賺了40多萬。
辦廠伊始,李海倉就樹立一個理念——只有技術先進才有競爭力。他的廠子一開始用的是萍鄉爐,但很快就引進了更先進的機焦技術,開辦了三鐵焦化廠。
焦炭主要用於鍊鐵,生產的焦炭多了,李海倉乾脆自己辦起了鐵廠,以消化自己生產的焦炭。
後來,李海倉又辦起了鍊鋼廠,消化自己煉的生鐵。
又後來,李海倉又辦起了軋鋼廠,把自己煉的鋼就地轉化為鋼材。
再後來,李海倉成立了貿易公司,把自己的鋼材賣到國外。
這一系列操作,術語叫“延伸產業鏈”,也就是儘量拉長自己的產品線,從最上游到最下游,每個環節都自己幹,有助於實現效益最大化。
從1987年到1993年,李海倉的企業,以一年建一個廠的速度迅速崛起。
三鐵焦化廠、海鑫鋼鐵有限公司、海鑫投資有限公司、海鑫軋鋼有限公司、海鑫國際鋼鐵有限公司、海鑫鑫公水泥有限公司……成為一個擁有超長產業鏈的企業叢集。
1993年,海鑫集團成立,李海倉任董事長。
李海倉膽子很大,步子也很大,性子裡卻透著一個“穩”字,始終堅持技術創新、實業經營,不玩多種經營,雖然也搞房地產開發,但不過是邊緣產業,隨時可以剝離。
海鑫的發展對聞喜縣的貢獻肉眼可見。
一是交稅。
1996年,時任聞喜縣縣長董鵬翔在全縣三級幹部會上慷慨激昂地說:“同志們,我們縣全年財政收入的1/3來自海鑫。也就是說,我們在座的機關幹部,每天3頓飯中就有1頓由海鑫來管,我們有什麼理由不支援海鑫、扶持海鑫!”
二是帶動就業。
海鑫下屬十多家企業,員工7300多人,絕大多數都是周邊農村勞動力,另外縣國有企業的800多名下崗工人也在海鑫公司重新上崗。沒有海鑫,很多人就沒有飯碗。
到2001年底,海鑫集團的資產總額已超過36億元,年銷售收入29.6億元,跨入全國鋼鐵企業前20名,在民營鋼鐵公司中更是位居第一,成為名副其實的鋼鐵大王。
完成這一神話,李海倉用了14年。
伴隨企業的發展,李海倉名利雙收。
聞喜縣政協副主席、山西省工商聯副會長、全國工商聯執委、山西省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委員、運城市人大副主任,2次當選“全國勞動模範”,連續3年被評為“山西省功勳企業家”……李海倉身上的光環數不勝數。
與此同時,李海倉的個人身價暴漲,多次入選中國福布斯富豪排行榜。
2002年的中國福布斯富豪榜上,李海倉以超36億元的身家位列第26名,在黑金當家、土豪遍地的山西,李海倉硬是靠著鋼鐵,成為全省首富。
李海倉出身貧寒,發家致富後仍不忘初心,致力於從事公益事業,十多年來,他個人為貧困地區累計捐款超4600多萬元,無數人受到他的援助。
李海倉還和國際著名影星成龍共同設立了“成龍海倉慈善基金會”,初始基金5000萬元,全部來自於海鑫鋼鐵的捐助。
2002年,李海倉提出了海鑫未來的發展目標——用15年時間,總資產翻14倍,產值增長12500倍,利稅增長13000倍,實現企業規模高速擴張。
可惜的是,他沒有機會實現這個目標了,阻斷他人生的,正是他最好的發小馮引亮。
馮引亮和李海倉,這兩個一塊長大的好友,原本有著相似的人生軌跡。
馮引亮雖然不像李海倉的產業那麼大,但也頗有成就,他靠著承包兩個造紙廠起家,成為當地少有的百萬富翁,家裡蓋起了佔地1畝多的兩層豪宅。
1994年,馮引亮投資100多萬元建起舒凌造紙廠,因為偏離城區,用電問題不好解決,便找到李海倉商量:“咱倆的廠子離得不遠,能不能讓我在你這裡接一股電線,我裝個電錶,用電多少,按表交費。”
此時,李海倉名下已有十多個廠子,財大氣粗,好友相求,哪有不幫的道理?他馬上安排人員配合馮引亮接電。
沒想到,馮引亮接電後,為了節省成本,竟在電錶上偷偷做了手腳。
一次偶然的機會,海鑫鋼鐵廠的電工發現,隔壁造紙廠的機器日夜轟鳴,電錶卻絲毫不轉。連續觀察好幾天後,電工確定是造紙廠竊電,便掐斷了造紙廠的電。
造紙廠被斷電後,馮引亮很惱火,認為李海倉小氣,不夠朋友,可他心知自己理虧在前,不好意思找李海倉,殊不知電工根本沒向李海倉彙報,李海倉對此事毫不知情。
就這樣,一對兒時好友,心中結下芥蒂——只不過是馮引亮單方面的。
屋漏偏逢連夜雨。
1994年秋,馮引亮的造紙廠被稅務機關檢查發現偷稅漏稅,金額高達24萬元,已經涉嫌犯罪。所幸的是,經過近兩年的審定,最終認定的偷漏稅款額不足10萬元,不構成犯罪。
馮引亮逃過一劫,但他需要如數補齊偷漏稅款並接受罰款。
此時,馮引亮想到了已是聞喜縣政協副主席的李海倉,他給這位昔日發小打電話,請李海倉幫忙給稅務機關打招呼。當時,李海倉正忙著,沒有聽馮引亮細說,只是讓馮引亮把事情原委告訴自己的辦公室主任,等回去以後再處理。
馮引亮卻認為李海倉這是在自己面前拿架子,讓他難堪,乾脆一咬牙自己補交了稅款和罰款,再也沒找李海倉。李海倉呢,因為太忙,過後便忘了此事。
經過這件事,馮引亮更是認為李海倉成了大老闆,眼高於頂,早已忘了往日的兄弟情誼,對李海倉更為不滿。
當李海倉的財富以幾何級數不斷翻番時,馮引亮的事業卻一步步走向低谷。
馮引亮靠承包造紙廠發家,但他自己開辦的造紙廠一年不如一年,生意日漸慘淡。
悲哀的是,馮引亮並未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是歸咎於他人。
為了挽回不利局面,馮引亮把自家的造紙廠交給他人經營,自己跑去絳縣承包了另一家造紙廠。這一回,馮引亮再次大虧,虧了30多萬。
壞訊息一個接一個。山西省加大環保力度,決定關停一批汙染嚴重的小造紙廠,馮引亮的舒凌造紙廠“不幸”上了黑名單。
為了保留這份至關重要的產業,馮引亮強忍著對李海倉的不滿,又一次懇求對方利用在縣裡的影響力幫忙,讓環保部門對自己的造紙廠網開一面。
這次,李海倉仍然沒有答應,反而勸馮引亮服從大局,另尋生財之道,他很清楚,造紙汙染大,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勸馮引亮轉行是為了長遠發展。
但馮引亮不以為然,他認為李海倉太過自私,只想一個人在家鄉父老面前出風頭,對兒時好友卻見死不救,無動於衷,對李海倉的怨恨又深了一層。
心高氣傲的馮引亮對李海倉徹底失望了,面對迅猛發展的海鑫集團,他自知難以匹敵,卻不甘就此服輸,一心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這時,股市正值大火,急於發財的馮引亮決定進入股市,花80萬元在太原買下一套小別墅,買回一臺全新電腦,專心致志炒股,做了一名專業股民。
然而,股市風雲變幻,“裸泳”的馮引亮再次慘敗,賠了個血本無歸,而他自己在家鄉開辦的舒凌造紙廠卻因疏於經營,停產閒置。
2000年,世紀之初,馮引亮選擇遠走甘肅永昌,承包了當地一個造紙廠。
不到一年,這家造紙廠因環保不達標,被有關部門勒令停業整改。
馮引亮算了一筆賬,改造現有生產和排汙裝置,至少得投入50多萬元,這得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回成本?無奈之下,只能關門大吉。
這個時候,馮引亮才想起李海倉的話,造紙已經是夕陽產業,小造紙廠沒有生存空間。但他就是不服:為什麼同樣做生意,他李海倉能賺幾個億,自己卻越做越慘?
馮引亮不信這個邪,又跑到蘭州重新開了一家造紙廠。
遺憾的是,這次生意仍然不好。
2002年12月,生意落魄的馮引亮回到闊別已久的家鄉。
在老家人看來,馮引亮仍然西裝革履,不失老闆派頭,可他開的那輛舊轎車已經在無形中告訴別人,馮引亮已經十分落魄,今非昔比。
這一次,馮引亮決定求李海倉最後一回。
12月底,馮引亮找到李海倉,說自己願意以180萬元的將舒凌造紙廠的20畝地皮轉讓給李海倉,以支援海鑫集團發展。
可李海倉的反應十分冷淡,因為海鑫集團根本不缺地皮。
馮引亮還是堅持要把地皮賣給李海倉。
李海倉抹下面子,也是為了幫馮引亮一把,答應了,但只肯出120萬元。
按照當時的行情, 這20畝土地花100萬元就足夠了,馮引亮180萬元的要價實在太過離譜,李海倉答應出120萬元,其實就是在幫馮引亮。
馮引亮卻不領情,認為李海倉是坐地起價,在辦公室裡當即翻了臉,大罵李海倉為富不仁。李海倉怕鬧下去影響不好,於是讓馮引亮過了元旦再談。
2003年元旦,馮引亮得知李海倉已從北京返回,開始不停地給李海倉打電話,要求李海倉以180萬元價格買下自己的造紙廠。李海倉被糾纏不休,也很鬱悶,就不接電話。
連續三天,馮引亮給李海倉打了20多個電話,李海倉都不接。
馮引亮的怒火被點燃,他再也無法遏制自己了。
2003年1月22日上午,馮引亮對妻子楊滿蘭說:“我再找他一次,能解決就解決,解決不了就算了!”說完,馮引亮背上兩把槍,開著黑色桑塔納出了大門。
馮引亮在1993年時購買了一支雙管獵槍,幾乎天天槍不離身,後來國家嚴禁私人持槍,收繳民間槍支,馮引亮卻把槍藏起來,躲過了稽查。
轎車駛進海鑫集團大院,馮引亮徑上了二樓,順利地進入董事長辦公室。
集團上下都知道馮引亮是李海倉的好友,沒有任何人阻止他,甚至無人過問。
李海倉的辦公室是個套間,外間是一名服務員。馮引亮進入裡間不久,突然傳來“砰!”的一聲響,她還以為是董事長在摔茶杯,沒敢進去。
緊接著,裡面又是“砰!”的一聲。
服務員感覺出事了,不敢推門進去,飛快地跑去叫秘書,等過來推門一看,李海倉和馮引亮都已經躺在血泊之中,他們立即報了警。
警方迅速趕到現場展開調查,省公安廳副廳長親自帶隊偵破。
案件偵破並不困難,警方很快有了結論:兇手是馮引亮,他使用改造過的雙管獵槍,殺害了李海倉,然後開槍自殺。馮引亮身上還藏著一支發令槍改裝成的手槍和3發子彈。
至於犯罪動機,很快也有了眉目:馮引亮因李海倉拒絕以180萬元價格購買其造紙廠,多次協商不成,懷恨在心,故而殺害李海倉。
從犯罪現場來看,馮引亮在作案前已經做了充分的思想準備,是蓄意謀殺。
李海倉和馮引亮,這對一起長大,曾經親如兄弟的發小,就這樣一起結束了生命,他們的生命永遠定格在了48歲,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
李海倉一生以助人為樂,助人為本,他曾說過:“當你成功的時候,你要記住你有第二隻手。第一隻手是用來幫助你自己的,第二隻手是用來幫助別人的。"
李海倉一生幫過很多人,不可能不幫馮引亮,只是他希望用另一種方式,讓馮引亮找到新的投資方向,具備真正的造血能力。
可馮引亮不這麼想,他和李海倉的差距越來越大,心態嚴重失衡,偏執地認為李海倉為富不仁,見死不救,對這位昔日發小的誤會日益加深,心理也不斷扭曲。
終有一天,這種扭曲的心態爆發,將自己和李海倉送上了不歸之路。
李海倉的死在當地引發軒然大波。
整個山西聞喜有7000多人靠著海鑫集團維持生活,李海倉遇難身亡,讓許多員工深受震撼,一時難以接受這殘酷的事實。
追悼會那天,聞喜數萬職工群眾自發為李海倉送行,在他們眼中,李海倉是一個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個善良的慈善家,只要職工有困難,他都毫不客氣地伸出援手。
海鑫集團將走往何方,自己的飯碗能不能保住?一切都成了未知數。
李海倉突然死亡,董事長空缺,偌大一個海鑫集團無人掌權,22歲的李兆會從澳大利亞緊急回國,參加父親的追悼會,料理後事。
海鑫集團算是一個家族企業,李海倉死後,掌握實權的是“創業元老”辛存海,以及李兆會的五叔李天虎,而李天虎繼承掌門的呼聲最高。
一開始,李兆會並不想幹董事長,準備讓五叔接任,但李兆會的爺爺,也就是李海倉的父親站出來力挺李兆會,李兆會推脫不下,才接任海鑫集團掌門人一職。
在媒體的鏡頭面前,李兆會表態:“企業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
李兆會能力不如乃父,知名度卻不小,這主要得益於他後來迎娶了娛樂圈明星車曉,舉辦了一場震動圈內外的豪華婚禮。
而在短短1年多以後,李兆會和車曉離婚。
李兆會出生於1981年,繼承海信集團後,這位富二代一頓操作猛如虎,在2008年以125億元的身價成為山西首富,貌似將父親的事業發揚光大。
然而,這只是虛假的繁榮。
2014年春天,海鑫鋼鐵的危機全面爆發,停產、債務危機等接踵而來。不到一年時間,這家山西最大的民營鋼鐵企業轟然倒塌,李兆會從此再未公開露面。
2021年9月16日,李兆會被上海法院懸賞,舉報者最高可獲2100萬元賞金。
“企業是我父親的,不能讓它敗在我手裡。”這句話成了最大的諷刺。
回顧李海倉的一生,出身貧寒,白手起家,卻憑藉商業天賦,打拼20年終成商業鉅子,卻不幸被“發小”槍殺身亡,人生傳奇以悲劇收場,而他的兒子李兆會一番操作,又親手毀掉了父親一手打造的鋼鐵王國,不得不說這又是一個更大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