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利伸吾:“反出生主義”正在受到關注。這是否定人類出生的一種主張。從哲學的世界開始流行,在日本年輕一代中的關注度也很高,正在引發討論。或許還存在新冠疫情招致的前景堪憂等影響。這種主張的背景是什麼呢?
反出生主義在全世界傳播,日本也從大約10年前開始出現了“所有人類都不應該出生”的思想。南非哲學家大衛·貝納塔(David Benatar)的《寧可不曾存在過》一書於2017年翻譯出版,2019年《現代思想》雜誌刊登了《特輯 思考反出生主義》,對此產生興趣的人增加。
這一思想正在暗潮翻湧,比如認為“人不出生反而更幸福”的悲觀主義思想家齊奧朗(Emil Cioran)的著作被重新出版。紀伊國屋書店出版部長有馬由起子表示,“1976年初版的《出生的麻煩》近年來銷售額增加,增至3年前的5倍。今年出了新裝版”。
透過網際網路傳播
相關研究人員表示,經過網際網路的擴散,反出生主義這種新詞彙開始被頻繁使用。“最好不要出生”、“不應該生孩子”。最主要的理由是想要避免痛苦,因為人生在世有各種痛苦和快樂,但人承受的痛苦明顯更多。否定出生的結論是將來人類應該滅亡。其背後是在全世界擴散的無助感和生活艱難等問題。
“對理工科感興趣嗎?”2020年夏季,東京工業大學的教授上田紀行有點驚訝。原因是在東京目黑區的大岡山校區舉行的學士課程小型研討會上,一名學生針對“反出生主義”發表了意見。
學生分析稱,反出生主義的思想或許是對目前社會風氣的批評。任何人都被要求不斷創造出新東西,這或許是拒絕生產活動和提高生產效率的想法。上田教授認為,“作為文明批評值得深思,但或許主要還是對想要逃避痛苦的心情產生的共鳴”。
近年來,由於貧富差距擴大等影響,認為人生取決於父母經濟實力的“父母扭蛋”一詞在日本成為流行語。年輕人之間瀰漫著放棄和絕望感。再加上新冠危機和自然災害等的困難,“或許很多人會認同人生的痛苦確實更多”。但是,“如果人生僅以痛苦結束就太無趣了。應以苦惱作為彈簧,探索救贖和治癒。同時,如果失去了尋找生活幸福的生命力,人生就不會快樂”。
“痛苦對心情的影響更加顯著
專門研究現代哲學的早稻田大學教授森岡正博認為,這種否定人類出生的思想是錯誤的,2020年出版了對其提出批評的書籍《不曾存在過真的好嗎?》。他分析稱,“人類從公元前就開始出現這種想法。人生存在快樂,但也面臨痛苦。痛苦對心情能產生更大的影響。只要出現一個痛苦,快樂的感覺就會煙消雲散。或許有時就會想自己沒有出生更好”。
但是,認為沒有出生更好是一種錯覺。活著的自己想象並未出生的自己原本就是不可能的,在邏輯上不能說沒有出生更好。森岡教授表示,“既然已經出生,在剩下的人生中,就有可能出現感覺被生下來真好的時候。希望能找到‘肯定出生’的想法”。
不過,森岡教授也告誡自己不要過度強調生命禮讚和人類存續。“如果提出為了大的東西生存下去,可以犧牲小生命等,存在走向整體主義方向的危險。日本過去存在慘痛的經驗”。
在新冠病毒大流行之下,人類已經迎來了2次年關。各地播放著貝多芬的《歡樂頌》。“經歷過痛苦才能抵達快樂”。在充滿了厭惡痛苦的世界裡,大音樂家為了人類未來發出的訊號能在多大程度上傳遞出來呢?
如何面對生老病死、以及難以逃避的各種痛苦?如今活著的每一個人都在被拷問。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玉利伸吾
版權宣告:日本經濟新聞社版權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或部分複製,違者必究。
日經中文網 https://cn.nikke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