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一系列關於雲南省各個地級市區劃調整的故事,例如昆明市、昭通市、曲靖市等等。今天,作者和大家聊聊紅河州。紅河州屬於雲南省8個自治州之一,全稱是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紅河州總人口440多萬,下轄了13個縣和縣級市。那麼,紅河州為何下轄了13個縣市呢?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問題。
首先,我們聊聊雲南省。雲南省屬於我國西南地區的省份,同時也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水果和蔬菜大省。雲南省總人口4700多萬人,與中部六省之一的江西省人口相當。雲南省的地形結構複雜,丘陵、山地和叢林為主,但氣候非常適中。雲南省的水果、蔬菜產量很高,屬於我國主要的蔬菜、水果種植地之一。例如雲南的水果,不僅暢銷國內,甚至還出口到了歐洲各國。
雲南省下轄了8個地級市、8個自治州,總計16個地級區劃。紅河州屬於雲南16個地級區劃之一,也是人口最多的自治州。在雲南省16個地級區劃中,紅河州總人口440多萬,僅次於昆明市、曲靖市和昭通市,排名全省第4位。紅河州下轄了4個縣級市、6個縣、3個自治縣,總計13個縣和縣級市。在我國各地的地級區劃中,能夠下轄10多個縣的情況並不多。
2020年,紅河州的GDP總量達到了2400多億。在雲南省排名第3位,僅次於昆明市和曲靖市。那麼,紅河州13個縣市的區劃,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其實,這與雲南省的區劃調整,屬於相互影響的關係。在歷史長河中,雲南孕育了非常璀璨的文明。在元朝之前,歷代王朝都沿用了州縣兩級區劃模式。
13世紀中期,北方的元朝崛起以後,在幾十年時間裡,先後消滅了大金國、西夏國、大理國、南宋等政權,建立了一個疆域遼闊的王朝。隨著疆域面積的擴大,元朝開始面臨各方面的問題。因為元朝地方管理經驗匱乏,面對全國密密麻麻的幾百個州府、幾千個縣,各地區錯綜複雜的人口資料、耕地產量、農作物品種等各方面的情況,元朝有點手忙腳亂。
我們以各地耕地為例,由於地質結構和氣候不同,各地的耕地分為了沙土地、黃土地、丘陵地等等,每一種耕地又分為了上中下3個等級。各地的農作物型別五花八門,分為了大豆、高粱、水稻、小麥等等,出現了五穀雜糧的說法。面對這樣的情況,即便是“弓馬嫻熟”的元朝也有心無力。
依靠唐宋兩朝的州縣兩級區劃,根本無法管理。唐朝的15道和宋朝的23路,都有自己的問題。最後,元朝結合了宋朝23路的經驗,在金國行尚書檯的基礎框架下,進一步完善和調整,推出了著名的行省制度。元朝把全國劃分了10個行省,例如湖廣行省、雲南行省、四川行省。雖然雲南行省已經設立,不過,當時的雲南行省在區劃上,與現在的雲南省差異很大,比現在的雲南省大了一圈。
當時,每個省下轄了各個路,每個路下轄了各個州府,每個州府下轄各個縣,相當於4級區劃。元朝雖然設立了行省制度,但出現了方方面面的問題。各省的區劃不合理,管理難度大。各地的管理機構太粗獷,效率非常低。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朝以後。進一步總結了元朝行省的經驗,在元朝行省的基礎上,調整了各地的區劃。
明朝撤銷了路一級的區劃,形成了省、府、縣三級區,這樣的劃分非常經典。同時,設立了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揮使三司並立。這樣的區劃模式,延續了幾百年,直到1912年清朝滅亡。在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在位時期,明朝遷都以後,形成了南北直隸與13個省的區劃。我國很多省份的大體區劃,都是在明朝統治時期確立的,例如河南省、山西省、山東省等等。
雲南省的情況特殊,在明朝統治時期,雲南省的區劃結構,與現在仍有很大的差異。在明朝統治時期,雲南省內的區劃非常複雜,出現了一系列的州府。而且劃分的州府很多,分別是:雲南府、永昌軍民府、永寧府、鶴慶軍民府、曲靖軍民府、景東府、元江軍民府、廣西府、廣南府、順寧府、尋甸府、楚雄府、澄江府、鎮沅府、通西府、武定府、平緬府、蒙化府、孟愛府、孟艮御夷府、孟定御夷府、孟隆府、木朵府、木來府、麗江軍民府、臨安府。
17世紀中期,清朝確立了自己的通州以後,根據自己的需要,調整了部分省份的區劃。最終,形成了內陸十八省的區劃。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調整了四川、貴州、雲南等西南省份的區劃。在雍正皇帝在位時期,雲南省的區劃基本上穩定下來。
分為:雲南府、武定府、大理府、鶴慶府、麗江府、永北府、永昌府、順寧府、楚雄府、姚安府、景東府、蒙化府、普洱府、曲靖府、昭通府、澂江府、廣南府、東川府、開化府、廣西府、臨安府、元江府、鎮沅府、鎮雄州等地。當時,紅河州下轄的各個縣,基本上隸屬於臨安府、廣西直隸州等地管理,而且各地的區劃也非常複雜。
1912年,清朝滅亡以後,我國陷入了軍閥混戰的局面。由於各路軍閥混戰,對雲南各地造成了嚴重的破壞,急需進入休養生息狀態。一轉眼到了建國初期,隨著局勢的穩定,我國進入了戰後重建、恢復生產、經濟發展的階段,各地一系列重要專案也陸續開始。在雲南省內,設立了一系列的專區,例如宜良專區、蒙自專區等等。
起初,蒙自專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11個縣,分別是:河口市、箇舊縣、蒙自縣、屏邊縣、元陽縣、金平縣、紅河縣、元江縣、石屏縣、建水縣、曲溪縣、開遠縣。1951年,箇舊縣被提升為箇舊市。1952年,龍武縣設立,劃入了蒙自專區。同一年,紅河縣被撤銷,設立了紅河縣哈尼族自治區(縣級),繼續隸屬於蒙自專區管理。
隨著其他區域的調整,蒙自專區下轄了1個縣級市、1個自治區、9個縣。1954年,紅河縣哈尼族自治區被提升為紅河哈尼族自治區,原來的紅河縣哈尼族自治區重新更名為紅河縣。與此同時,蒙自專區的元陽縣、金平縣,劃入了紅河哈尼族自治區管理。至於蒙自專區,元江縣劃入了玉溪專區管理。同時,宜良專區的彌勒縣彝族自治區,劃入了蒙自專區管理。
再加上河口縣級市重新調整為河口縣,此時,蒙自專區下轄了8個縣、1個自治縣。到了1957年,蒙自專區被撤銷,下轄的各個縣,劃入了紅河哈尼族自治區管理。幾個月以後,紅河哈尼族自治區更名為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截至這個時候,紅河州的大體輪廓已經基本形成。
60年代,由省直轄的箇舊市,劃入了紅河州管理。再加上與周邊專區和自治區的調整,截至60年代末期,紅河州的區劃為1個縣級市、10個縣、2個自治縣。進入70年代末期以後,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為了適應時代發展,我國很多省份下轄的地區,陸續調整為地級市。與此同時,很多地級市的區劃也開始進一步擴大。
1981年,開遠縣被撤銷,設立了開遠縣級市。1985年,金平縣被撤銷,設立了金平自治縣。此時,紅河州下轄了2個縣級市、3個自治縣、8個縣。進入21世紀以後,隨著紅河州各地的持續發展。2010年,蒙自縣被撤銷,設立了蒙自縣級市。2013年,彌勒縣被撤銷,設立了彌勒縣級市。截至這個時候,紅河州13個縣市的區劃已經徹底形成。
總計有4個縣級市、6個縣、3個自治縣,分別是:箇舊市、開遠市、蒙自市、彌勒市、屏邊苗族自治縣、建水縣、石屏縣、瀘西縣、元陽縣,紅河縣、金平苗族瑤族傣族自治縣、綠春縣、河口瑤族自治縣。
關於我國各地區劃調整的一系列故事,還有很多。作者在以後的文章中,和大家慢慢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