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市場繼續下跌,粉絲們感嘆又是“關燈吃麵”的一天。但從板塊上來看,銀行、家電、房地產等去年整體表現較差的板塊,這幾天卻搖身一變變成了“小甜甜”。
截至昨日收盤,開年3個交易日房地產板塊上漲了1.97%,家用電器和銀行板塊分別上漲了1.62%和1.31%,不少資金更是湧入這些低估值藍籌板塊進行避險。
資料來源:wind 20220103-20220106
地產,一個與我們生活、投資息息相關的行業,今天我就帶大家走進它的前世今生。
回顧地產股的發展歷史,大概經歷了四次經營模式的轉變,估值邏輯也大相徑庭,總的來說可分為四個時期。
01
第一個時期:市場萌芽時期,時間上主要是1998年至2003年。
這個時期有一些顯著標志,比如說取消福利分房、按揭消費、土地收儲、銀根寬鬆等,在內需的啟用下,房地產市場開始走向活躍。
但要注意的是該階段制度和市場仍不完善,協議轉讓、捂地現象普遍,地產公司重於資源獲取,國企獲取土地優勢極大。這個時期投資地產公司,實質是投資資源型公司。
02
第二個時期:黃金十年時期,時間主要是2003年至2014年。
這個階段的標誌是房地產市場制度不斷完善。“18號文”的釋出,肯定房地產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招拍掛制度出現,亦開啟了土地財政的序幕。
同時,進入WTO之後,中國經濟進入騰飛階段。地產也處於宏偉週期的起點:經濟增長迅速、人口增長、城市化率提高、存量人均面積低。歷史大趨勢下,開發一種不斷升值的資產,最快的發展模式就是加槓桿和快週轉。
在黃金十年,資產價格保持上漲,擴張槓桿和加快週轉,就變成了低風險的“套利”策略。行業總量空間大,亦不需擔心規模問題,越大規模創造越多收益。而地產的開發模型又是高槓杆、以小博大的商業模式。因此,本時期的地產業務:兼具金融屬性和成長屬性。這個時期投資地產公司,實質就是投資金融+成長。
03
再來看看第三個時期,被稱為精細化經營階段,時間主要是2015年至2021年。
這個時期的標誌是“因城施策”和“三限”政策的出臺。政策調控精準度加大,三限政策陸續出臺,行業利潤空間被進一步壓縮。因為限價的出現,新房開始不愁賣,但是土地的競爭開始加劇,地產商開始賺不到房價彈性。轉而向管理要效益,精細化管控成為必然。
同時,市場信用分化,強者恆強態勢明顯,行業集中度快速提高。行業成為需要精細化管控的泛金融業,大企業規模開始崛起。高槓杆+快週轉+強管控成為主流模式。但副作用也不斷出現,例如地產商內卷越來越嚴重,開發成為拼槓桿、拼競價的遊戲,利潤越來越薄,槓桿卻越來越高,成為過去三年壓制地產估值的重要因素。
04
最後一個時期就是從去年開始的長效機制階段,地產成為類製造業。這個階段的標誌是“長效機制”的出臺。
那什麼是“長效機制”呢?
它是一套持續佈局的調控機制,主要目的是約束企業、居民、地方政府的行為,透過給市場各參與主體加上槓杆限制,避免其野蠻生長,讓房屋、銀根、地根同時得到有效管控。
對於房企的經營來說,在增速上已經很難突破,也不可能透過加槓桿實現彎道超車。但經營應該說是更加穩定,利潤率也能得到恢復。而資產本身低估,現有估值體系下,風險減小,反而使內在價值放大。
這個階段的地產經營逐漸成為穩槓桿、穩利潤率的生意,成為類製造業。
總結來說,對地產股本身的投資,著重在於治理機制、週轉能力、運營管控、投資能力、財務質量等指標。
彎道超車的模式結束,但穩定經營賺取穩定利潤成為可能,地產股的估值中樞也有望上移。
好啦,今天關於地產行業發展的分析就到這裡,乾貨有點多,粉絲們可以結合文字內容一起理解。我們下期再見~
資料來源:Wind,南方基金權益研究部
“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