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醫院看病最好在上午而不是下午,這是有科學依據的。
經過幾代科學家們幾百年的研究成果及相關證據表明,人類的情緒和能力如同潮汐一樣起伏有常,規律變化。積極情緒和邏輯表達,分析判斷、推理、理智運算類的能力主要集中在兩個時間段(人在一天中有兩個高峰期),早晨和傍晚,主要集中於早7-12點晚8-11點之間,且此規律不收地域、種族、宗教的限制。消極情緒和靈感類、創意類能力主要集中在下午1點至晚上8點之間的低谷期(少部分人的晝夜節律與此不同)。
人的理智受內在生物鐘特性(晝夜節律)的影響,也就是人類的情緒受內在生物鐘的影響會反作用於我們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執行力、注意力和邏輯推理能力。杜克大學醫學中心的研究人員研究了九萬例手術後發現,在下午三四點生物鐘低谷期時期手術失誤率明顯超出上午高峰期,是上午高峰期的4倍多。相關研究人員針對美國30多家醫院對醫護人員手消毒的研究,研究發現大多數醫護人員在下午低估期手消毒的勤勉度低於上午手消毒38%,這個後果非常的嚴重,手部衛生遵守率的下降導致每年大約有7500例不必要的感染,以及高達35000例不必要的死亡。背後的原因就是低谷期警覺性的下降。
美國最大的醫療體系退伍軍人健康管理局在全美範圍內經營者大約170家醫院,醫院持續發生的醫療失誤(大多發生在下午)。當醫院採取了一定的干預措施如實行更有意識和更頻繁的休息之後,一年後患者在手術期間或術後不久死亡頻率下降了18%。
不僅僅是醫院,各行各業所涉及的我們每一個人都受生物鐘特性(晝夜節律)的影響,哪怕是再理智再智慧的人也擺脫不了這種生物鐘特性(晝夜節律)的影響。雖然每個人的生物鐘模式都不一樣,但大致的規律輪廓是高度相似的。
因此,去醫院看病最好還是在上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