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長於亂世中,從軍人到政客,再從總統到“叛國”死囚,加上漫長的流亡歲月,是什麼造成了穆沙拉夫命運的轉折?
亂世成長,政變上臺
1943年8月11日,穆沙拉夫出生於印度新德里。彼時,印度還是英國的殖民地,然而已經處於英國殖民統治末期的印度已經陷入了一片混亂之中。
1947年印巴分治後,穆沙拉夫跟隨父親加入巴基斯坦。
印巴分治方案中關於克什米爾地區的模糊安排為之後的印巴衝突埋下了伏筆。同年,巴基斯坦與印度之間爆發了第一次印巴戰爭,最終印度奪回乍吉山口,巴基斯坦以失敗而告終。
1964年,穆沙拉夫從巴基斯坦卡庫爾軍事學院畢業,加入了軍隊。
1965年,巴基斯坦與印度再次因為克什米爾發生大規模的軍事衝突,稱為第二次印巴戰爭。穆沙拉夫參與了此次印巴戰爭,並屢立軍功。
這一次戰爭,巴基斯坦爭取到了中國的幫助,最終巴軍不僅擊退了印軍,而且佔領了部分印度國土。中國的援助也為今後兩國深厚的友誼奠定了基礎。
1971年,巴基斯坦與印度爆發第三次印巴戰爭。雖然在此次戰爭中,巴基斯坦處於劣勢,不僅丟失了大片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土地,而且東巴基斯坦(今孟加拉國)也被獨立出去,造成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實力差距進一步拉大。但是穆沙拉夫仍舊英勇參戰,表現出色。
此次戰爭,巴基斯坦亦得到了中國的經濟和軍事武器援助,進一步加深了兩國之間的友誼。
巴基斯坦與印度大戰爭頻發,小衝突不斷,而巴基斯坦長期處於劣勢。這使得穆沙拉夫對印度充滿了憤恨,對底層民眾的苦難充滿了同情。
除了戰場上的軍事經驗,穆沙拉夫還去往其他軍事類院校深造,到1995 年, 穆沙拉夫已經是一名陸軍中將。
1998 年,穆沙拉夫被時任巴基斯坦總理的納瓦茲·謝里夫任命為陸軍參謀長,晉升上將軍銜。次年,他又被任命為參謀長聯合委員會主席。
然而,這看似和諧的關係背後,是自建國以來便存在著的複雜難解的矛盾,這一矛盾也是穆沙拉夫和謝里夫關係破裂的根本原因。
對外,巴基斯坦與印度長期以來武裝衝突不斷;對內,缺乏主體民族巴基斯坦,存在打擊民族和地方分裂主義的需要。這兩方面都要求巴基斯坦要有一支強大的軍隊作為保障,軍隊的重要性凸顯。
在政治體制為議會共和制的巴基斯坦,政府經由民選產生,總理為政府首腦。但是一旦民選政府的表現欠佳,軍隊便會推翻民選政府,成立軍政府。
1958年,阿尤布·汗將軍發動政變。
1977年,齊亞·哈克將軍發動政變。
兩次政變導致軍人與文官之間的矛盾加深與擴大。
軍隊過度參與國家政治生活的行為引起文官集團的不滿,但是礙於軍隊的重要性和影響力,文官集團在政權的爭奪上一直處於下風。
穆沙拉夫憑藉卓越的軍功在軍隊以及民間享有較大的威望,而謝里夫試圖藉助穆沙拉夫的影響力鞏固自己的權力。
謝里夫提出由一些自己提拔的將領和文官一起組建國家安全委員會,但是基於軍隊與文官集團長期以來的矛盾,穆沙拉夫認為謝里夫這一舉措是在他控制的軍隊裡藏耳目。
政見產生分歧的兩人逐漸勢如水火。
1999年10月12日,謝里夫先發制人,宣佈解除穆沙拉夫的所有職務,並禁止從斯里蘭卡訪問歸來的穆沙拉夫的飛機在卡拉奇機場降落。
穆沙拉夫同日發動政變,透過電話指揮忠於他的部隊佔領機場,在飛機僅剩七分鐘燃料時安全降落。
隨後,穆沙拉夫宣佈解散政府。
2000年5月,這次軍事政變被巴基斯坦最高法院認定具有合法性。
2001 年 6 月 ,穆沙拉夫宣誓就任總統,同時兼任巴三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陸軍參謀長等要職。
2002年11月,穆沙拉夫成功開啟了總統全民選舉的先例,以增加總統的合法性,並以98%的超高支援率,在當年的大選後繼續擔任巴基斯坦總統,直到2007年。
穆沙拉夫以軍人的身份進入政壇,在牢牢把控軍隊的指揮權的加持下,其任職的總統成為實質上的政府首腦,在政體為議會共和制的巴基斯坦掌握國家最高領導權。
鐵腕助巴經濟騰飛 遠見識中情誼深重
穆沙拉夫在任期間,最令人矚目的便是他帶領巴基斯坦取得的經濟成就,這也是他獲得民眾高支援率的根本原因。
穆沙拉夫首先依靠手中的軍事力量鎮壓了國內一切反對他的政治和經濟的利益集團,為經濟改革創造了一個穩定的政治環境。
然後積極改善與其他國家的關係,尤其是首先改善了與印度的關係,為巴基斯坦的經濟發展建立了一個和平的外部環境。
穆沙拉夫最重要以及最主要的改革舉措是他將國家的中心任務從軍事鬥爭轉移到經濟發展上來,將為軍事服務的經濟系統改革為有利於國家經濟發展的經濟系統。
和平的外部環境使巴基斯坦的軍費開支縮減,穆沙拉夫將多餘的軍費用於國內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機構建立、高新技術投資等。
在穆沙拉夫執政期間,巴基斯坦的經濟保持了較高的增長速度,建立起了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了大量外商投資。
另外,在“9·11”事件發生後,穆沙拉夫堅定地站在美國的一邊,表示要和美國一起打擊恐怖主義勢力。此舉使巴基斯坦成為美國在阿富汗打擊恐怖主義的重要支點。
穆沙拉夫的反恐立場不僅使其得到了美國的大量經濟援助,還獲得了國際力量的讚許,紛紛延遲了巴基斯坦的還款時間,使巴基斯坦嚴峻的經濟形勢稍緩。
穆沙拉夫執政期間,巴基斯坦與中國的交往更為密切,兩國之間的情誼更為深厚。
穆沙拉夫上臺執政後,請求中國建設瓜達爾港口。
在後來的採訪中,穆沙拉夫表示願意為中國建立一條貿易和能源走廊。彼時中國只能透過馬六甲海峽進入阿拉伯海與印度洋,與盛產石油的波斯灣國家交通不便且沒有可替代方案,貿易和能源安全風險較大。
為了保護建設瓜達爾港口的中國工人的安全和專案安全,穆沙拉夫還派遣特別部隊為中國護航。
如今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建設的“中巴經濟走廊”,最先也是由穆沙拉夫在2006年舉辦的首屆巴基斯坦—中國能源論壇上提出。
除了經濟上的密切來往,穆沙拉夫對中國的真誠關懷更加令人動容。
2008年汶川地震發生後,巴基斯坦為援助中國地震災區,不惜動用了自己的戰略儲備物資,將國內所有的帳篷都運到了中國來。
2008年北京奧運會時,當火炬傳到了巴基斯坦,作為總統的穆沙拉夫攜總理一道迎接火炬的到來,又一道在終點等待。
穆沙拉夫一直以來都非常重視與中國的關係,兩國之間的深厚友誼是最充分的證明。
從總統到“叛國”死囚:軍政府與文政府的權力鬥爭
在輝煌的經濟成就下,穆沙拉夫獲得了2007 年總統選舉的勝利。
然而次年,穆沙拉夫卻被迫辭職。
2019年,穆沙拉夫被巴基斯坦特別法院以“叛國”罪判處死刑。
穆沙拉夫從上位到失勢,實質上只是軍政府和文政府無休止的權力鬥爭的一個階段。
首先是和家族政治集團結仇。
自巴基斯坦建國以來,巴基斯坦政壇一直在謝里夫家族和布托家族之間輪換。
布托家族是信德省的大地主(貝娜齊爾·布托兩度出任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家族則是旁遮普省的大工商家族(謝里夫本人三度擔任巴基斯坦總理)。
貝娜齊爾·布托於1986年首次當選巴基斯坦總理,是伊斯蘭世界最年輕的民選總理。
2007年,她在參加競選集會被刺殺身亡。
而穆沙拉夫被懷疑與此事有關,成為了布托家族的敵人。
1999年,穆沙拉夫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謝里夫政府,兩人因此結仇。
2007年巴基斯坦大選時期,謝里夫被允許回國並參加議會選舉。在此次議會選舉中,謝里夫領導的穆斯林聯盟成為議會內第一大黨。
其次是司法系統。
1999年,穆沙拉夫發動政變就任總統時,時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喬杜裡為他的合法性做過辯護。
2003年,喬杜裡在穆沙拉夫與最高法院的協議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根據巴基斯坦憲法,國家元首和軍隊統帥不能由同一個人擔任。但是在喬杜裡的周旋下,穆沙拉夫得以以軍職身份任職總統至2007年。
在這期間,喬杜裡與穆沙拉夫的關係一度十分親密。
2005年,在穆沙拉夫的監督下,喬杜裡出任最高法院的首席大法官。
然而到了2007年,穆沙拉夫與喬杜裡的關係急轉直下。
2007年,穆沙拉夫高票勝出,贏得總統選舉。由於以軍人身份參選,穆沙拉夫仍需要最高法院做出司法裁決以證實其當選有效,執政合法。
但以喬杜裡為首的最高法院卻始終不肯宣佈其當選總統合法。
穆沙拉夫因此以陸軍參謀長的身份宣佈國家進入緊急狀態,解除了 60 名最高法院和高等法院法官職務,重創了司法系統。導致後來喬杜裡一直是穆沙拉夫訴訟案的主要推手。
雖然穆沙拉夫成功連任總統,但是西方一些國家認為穆沙拉夫的軍政府是獨裁政府,打壓喬杜也讓穆沙拉夫的民眾支援率暴跌。
在國內外的壓力下,穆沙拉夫只能選擇交出軍權,以平民的身份就任總統。
移交了軍權的穆沙拉夫從此走上了人生的轉折點。
2008年,巴基斯坦的議會選舉中,支援穆沙拉夫的政黨敗選,而巴基斯坦人民黨(布托派)和穆斯林聯盟(謝里夫派)在議會選舉中獲得勝利,共同組建執政聯盟。
2008年8月,執政聯盟決定對穆沙拉夫啟動彈劾程式。解散議會不得民心,直面彈劾也不容易透過,穆沙拉夫只能無奈辭職。
隨著 2008 年穆沙拉夫的辭職,喬杜裡再次出任首席大法官。
如今,穆沙拉夫曾經的對手們再度佔據上風,開始了對穆沙拉夫的“清算”。
辭職後的穆沙拉夫旅居國外,其在2013年重返巴基斯坦參加選舉的意圖也被曾經的對手阻攔,反而因涉嫌捲入貝·布托2007 年遇刺案、2006 年一次軍事行動致死一名部族長老案、2007 年實施緊急狀態後限制多名法官行動案被軟禁。
被保釋後的穆沙拉夫繼續流亡他國,直到2018 年 11 月,在謝里夫的推動下,法院設立了由三名成員組成的特別法庭,正式啟動了對穆沙拉夫的訴訟程式。
2019年12月17日,特別法庭將穆沙拉夫刺殺貝·布托案以及實施緊急狀態後限制多名法官行動案上升為“涉嫌謀殺和叛國”罪,並判處死刑。
穆沙拉夫的辭職顯示出軍政府在這次的權力鬥爭中落了下風,而軍政府與文政府之間的勝負還沒有分出來,這場權力的鬥爭的遊戲,將會繼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