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的方先生來自安徽,大學畢業數年,工作剛剛有起色。年末的單位體檢中,頭顱CT發現了右側顳葉巨大佔位,他的心裡頓時涼了半截,自己平時不抽菸不喝酒,沒有什麼不良嗜好,除了工作勞累時有點頭暈,其他也沒有頭痛嘔吐、言語不清、手腳麻木無力的症狀啊。
方先生透過朋友關係來到南京一家大醫院,頭顱MRI結果很快出來了,證實了右側顳葉長了一個直徑達7cm的囊實性佔位,深部的結節明顯強化,與基底節、丘腦等重要的核團關係密切。幾位專家看過了,均認為手術風險大,現在沒什麼症狀,術後可能就偏癱了。方先生連著幾夜都沒休息好,從網上了解到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明基醫院神經外科王漢東教授是處理複雜腦腫瘤和腦血管疾病的權威專家,趕忙來到王教授的門診。王教授查閱了方先生的影像資料,向其交代了幾種腫瘤性質的可能性及治療方案,馬上安排住院,準備手術治療。
這天,神經外科的耿蓓護師正在巡視病房,發現方先生情緒有點低落,眼圈有點紅,也不願搭理人。經驗豐富的她覺得方先生的術前心理肯定出了問題,與方先生和他的父親攀談後,終於發現了原因。原來,方先生了解了手術可能發生的諸如出血、感染、偏癱、失語、復發轉移等併發症後,一直憂心忡忡;入院之後,看到同病室一位腦出血的患者癱瘓在床,心情更沉重了,擔心自己也會這樣;這天就是自己的生日,而由於疫情的原因,自己愛人和幼子卻不能來南京陪伴他,所以格外的抑鬱了。耿護士將這一情況彙報了管床醫生和護士長,大家決定給方先生在病房辦一個獨特的生日會。在醫護人員和病友們的生日祝福歌聲中,方先生激動地吹滅了生日蛋糕的蠟燭。經過管床醫生和護理團隊的心理輔導,方先生逐漸開朗起來,樹立了戰勝疾病的信心。
手術由王漢東教授親自主刀,採用了微創的手術入路,在顯微鏡下完整地切除了病變。術後方先生的肢體感覺、肌力和語言功能均未受到影響。術後的病理證實為毛細胞型星形細胞瘤,為WHO1級的腫瘤,預後很好。術後7天,方先生就康復出院了,他和家人激動地為王教授團隊和神經外科的護士們送來了兩面錦旗,他說:“明基醫院,不僅僅是一家醫院,更是溫暖的家。”
王漢東教授入職南京明基醫院的短暫時間,已經完成了高難度的復發膠質瘤、侵襲性垂體腺瘤、腦幹腫瘤等複雜手術。談到這例特殊的患者,王教授對我們說,隨著醫學影像技術的進步,越來越多的顱內腫瘤被提早發現,有利於早期的治療,取得良好的效果;在常規體檢中,有條件的個人可以加上頭顱的CT或MRI檢查,利於早期發現顱內腫瘤、血管病;顱腦的深部病變、功能區病變,隨著神經導航、顯微技術、術中監測等的應用,也不在是手術的禁區了;最後,我們臨床醫護人員,要關注患者的心理變化,注重患者的康復治療,才能取得更好的療效。
通訊員 李娜 蔣佳佳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楊彥
校對 蘇雲
來源:紫牛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