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猛然間,你彷彿走進了一個夢幻般的綠色世界。你悠閒地漫步在林蔭小道上,頭頂上常常會有一群又一群喜鵲,在墨綠的樹梢間嬉戲鳴叫;在小道旁的翠綠草叢中,一隻又一隻色彩斑斕的蝴蝶正撲扇著翅膀翩翩起舞。此時,一股細風夾雜著青草撲鼻的清香,柔軟地拂過你的臉頰。抬眼望去,大團大團的雲朵彷彿掛在了翠綠的樹枝上,正隨著微風輕輕晃動。
這是讓人來了就不想走的塞罕壩。
塞罕壩的天藍得晃眼,塞罕壩的樹綠得迷人。行走在塞罕壩的花草綠樹之間,心情是美好的、無憂無慮的。
塞罕壩位於陰山山脈和大興安嶺餘脈的交界處,被人們稱為“河的源頭,雲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鳥的天堂”。如此美輪美奐,並不是天然造就的,而是幾代中國林業人成年累月、不畏艱辛、戰天鬥地所換來的。
那是1962年2月,來自19個省區市的127名大、中專畢業的熱血青年和242名優秀林業工作者,懷著“給北京阻沙源、給天津涵水源、給國家增資源、給地方增財源”的宏偉目標,浩浩蕩蕩開進塞罕壩海拔1500米以上荒無人煙的荒沙地。他們住窩棚、喝雪水、啃幹饃,迎風斗霜,挖坑栽樹。這些英雄的創業者們,經受了一次又一次失敗的沉痛打擊,卻仍然夜以繼日,不捨不棄,胼手胝足,持之以恆,硬是在遮天蓋地的荒沙地上營造出一塊讓世人矚目的綠洲。
經過一代又一代林業人的艱苦努力和頑強奮戰,如今,美麗的塞罕壩人工林和草原面積達到1658平方公里。可以豪邁地說,我們的林業人創造了世界林業史上的一個奇蹟。
在一個清風細雨的早晨,我隨著人流走進塞罕壩展覽館,緩緩地走過那一塊塊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展板,仔細地閱讀著記載塞罕壩艱苦創業歷史的每一個文字。那一刻,我被塞罕壩的人和事感動得淚流滿面。
是啊,那一塊塊展板,就是人們心中矗立著的一座座豐碑。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當代林業英雄群體:第一任黨委書記王尚海,把自己一生無私地奉獻給了塞罕壩,在病情危重的時候,這位塞罕壩的開拓者和建設者,躺在病床上,大口大口喘著粗氣,硬是從喉嚨裡擠出細弱的聲音,一再叮囑家人:我死了以後,骨灰全撒在塞罕壩的林海里……
人們不會忘記那些日日夜夜戰鬥在塞罕壩黃沙窩窩裡的勞動者:像陳銳軍、初緊梅夫婦,在塞罕壩高高的防火瞭望塔上,一呆就是十幾年。他倆是怎樣度過那一個個不眠之夜的呢?特別是夏天,瞭望塔上最要命的就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蚊子,在瞭望塔周圍張牙舞爪地盤旋著。到了冬天,這裡又是另一番情景,眼前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氣溫一般是零下40多攝氏度,壩上生硬的風颳在人臉上,像刀割肉一樣。在這樣的季節,別說站在無遮無攔的瞭望塔,就是鑽在房間裡也冷得讓人發抖。然而,十幾年的時間,夫妻倆硬是從沒喊過苦、叫過累……
還有第一任場長劉文仕和副場長、高階工程師張啟思的感人故事;還有六女上壩綠化荒原那催人淚下的動人場景;還有那許許多多的人們叫不上名的建設者和奉獻者……這些當年風華正茂的熱血青年,毫無怨言地把最美好的青春播撒在塞罕壩的山山峁峁間,把自己對生命的理解寫進了這片熱土裡。
可以豪邁地說,他們是當代中國林業人的驕傲。
離開塞罕壩展覽館,沿著綠樹遮掩的林間小道繼續往前走,眼前突然出現一汪波光粼粼的湖水。走近一看,那一汪清澈的湖水被厚厚的草甸子圍護著,草甸子中到處是蒿子梅、金蓮花、野百合、風信子……這些五顏六色的野花在微風中輕輕搖曳,彷彿給湖面披上了一件色彩鮮豔的花衣衫,把整個湖面裝扮得多姿多彩。
順著湖面上搭起的木板橋走過,時不時會有魚兒躍出水面。成雙成對的鴛鴦在湖面游來蕩去,一隻只水鳥從水面掠過,將人們的視線引向遼闊的遠方。眼前的場景美得就像一幅塞上高原的油畫。
在湖水的盡頭,是一條清澈見底的河流,那就是灤河的源頭。灤河水是北京和天津的重要水源,潺潺流淌的灤河在藍天和白雲的映襯下,像嵌在塞上高原的一條金腰帶,放射出金燦燦的光芒。
這時,壩上吹來了微風,掛在樹梢上的潔白的雲朵,不斷變幻著身姿,隨風飄向那蔚藍的天空……
《 人民日報 》( 2021年09月20日 08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