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自從50年蘇軍裝備飛毛腿地對地戰術彈道導彈以來,這種經典武器便因可打擊300公里外目標而遍佈世界各地,在這股“戰術彈道導彈熱潮"中,中國也從20世紀50年代仿製彈道導彈後,一步步突破生產技術難關,射程越來越遠,精度越來越高,今天各種口徑、各種射程的遠端對地打擊武器品種琳琅滿目,但這些遠端武器由不同的廠家生產,同質化很嚴重,在國際上互相搶生意。
一:中國地對地彈道導彈出口起源
地對地彈道導彈是從陸地發射打擊地面目標的導彈,按射程可分為戰略彈道導彈和戰術彈道導彈,戰略彈道導彈通常攜帶核彈頭,用於打擊戰略目標,戰術彈道導彈通常攜帶常規彈頭,用於打擊敵縱深目標目標,戰術彈道導彈尺寸小,可用汽車運輸機動發射,自誕生以來就受到各國重視,有能力生產的全力生產,沒能力生產的紛紛想求購,但是作為一種遠端精確打擊武器,也引起了美國的擔憂,通常,洲際彈道導彈平均大約要飛行20分鐘左右才能到達目標,1979年11月9日凌晨三點,北美防空司令部偵測到蘇聯向美國發射了250枚洲際彈道導彈,卡特政府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茲比格紐.布熱津斯基收到報告後本來應馬上告訴卡特總統,讓卡特總統3-7分鐘內下達核反擊命令,但布熱津斯基決定再等一等,
很快北美防空司令部又報告偵測到蘇聯又向美國發射了2200枚洲際彈道導彈,布熱津斯基沒時間再思考了,決定告訴卡特總統下達核反擊命令,但就在他拿起電話前,北美防空司令部報告這是一場誤會,事後查明是人為失誤導致錯誤警報,之後這種虛假警報至少出現3次。虛警雖然可怕,但真正恐怖的是決策時間極其有限,一切都發生得太快,讓人還有沒有時間保持理智是不是開啟核大戰,這種壓力蘇聯也感同身受,美國在西德部署“潘興”I中程彈道導彈後,如果突然襲擊莫斯科,蘇聯領導人只有5分鐘時間反應,這種焦慮讓兩國都想要銷燬雙方的全部中程導彈,1987年12月里根和戈爾巴喬夫簽署了中導條約,銷燬了射程在1000公里以內的中程導彈,美國還搞了個《限制彈道導彈擴散條約》,禁止出口和轉讓射程超過300公里的彈道導彈。
20世紀80年代,以色列研製成功射程達一千公里的“傑里科”2導彈,促使作為死對頭的沙特迫切需要一種旗鼓相當的武器來遏制以色列,1985年,沙特想向美國購買地對地彈道導彈,但美國連射程不到200千米的“長矛”地對地彈道導彈都不肯岀售,縱覽擁有地對地彈道導彈國家後,沙特蘇爾坦親王將目光轉向一直在尋求與沙特進一步交流又不受美國《限制彈道導彈擴散條約》約束的中國,中國也想借機和這個中東資源大國合作,得知沙特要購買彈道導彈的需求後積極反應,在1986年12月和沙特展開引進型號、人員培訓、後勤保障及價格等談判,最終沙特決定引進“東風"三型彈道導彈,1987年1月,中國的221基地開始為“東風"三型彈道導彈研製常規彈頭,產品代號118,當年就在太原衛星發射基地試射成功,1988年5月第二次試射成功後就開始批次生產,不久之後交付沙特,沙特十分滿意,兩國就於1990年建立了外交關係。雖然中沙兩國非常擔心美國干涉,這筆買賣是極其秘密下進行,蘇爾坦親王甚至化裝到中國,
但美國對這件事近乎於不聞不問,對美國而言,“東風"三型彈道導彈是一種原始的液體地地導彈,反應遲緩,發射準備時間較長,生存能力低,數量少,精度差又沒核彈頭,唯一的用途也就是威懾城市,對中東的美軍並不構成威脅,同時沙特和以色列都是美國的盟友,出於相互制衡的考慮最終便選擇沉默,1991年12月,中國加入了《不擴散核武器條約》,雖然中國並沒有加入《限制彈道導彈擴散條約》,但出於核擴散問題考慮,也遵循了《限制彈道導彈擴散條約》的限定,再也沒出口過中程地對地彈道導彈,整個90年代,中國只出口過一種用“紅旗”-2地空導彈改進而來的M-7戰術地地導彈,M-7戰術地地導彈由航天工業部二院研發,其實就是用制導站引導導彈作拋物線飛行,射程150千米,研製初期精度很差,幾經改進才在1991年向伊朗出口90枚,伊朗引進後進行了仿製,命名為“通達爾”69。
現代戰爭將彈道導彈付諸實戰已經成為常態 ,兩伊戰爭時雙方就用“飛毛腿”彈道導彈互相攻擊對方的城市,2012年底,敘利亞政府軍就發射“飛毛腿"彈道導彈攻擊過反政府軍控制的東部地區,2017年6月,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在代爾祖爾省發射了6枚“佐勒菲卡爾”型彈道導彈,胡塞武裝多次發射“飛毛腿”和OTR-21“原點”B型短程導彈攻擊沙特軍隊的陣地和營房,2015年9月的一次成功襲擊造成至少60人陣亡。2017年11月4日,葉門胡塞武裝發射的一枚伊朗制“起義”1型彈道導彈擊中了800公里外的沙特哈利德國王機場附近的空曠地面,12月19日,另一枚“火山”2H型彈道導彈又飛向了正在召開高階軍事會議的沙特國防部大樓,但未能擊中目標。在那之後,沙特防空軍緊急強化了對機場、油田設施和大型公共建築的保衛措施,21世紀的彈道導彈攻防戰正在全面展開,世界各國採購戰術導彈系統的熱情也日漸高漲,
二:互相搶市場的中國三種地對地彈道導彈
中國在研製M-7戰術地地導彈時,航天工業部二院就看到了戰術地地彈的出口前景,於是提出設計一種固體機動戰術地地導彈以滿足外軍遠端精確打擊的需求,有M-7戰術地地導彈的研製經驗,新戰術地地導彈曾採用和西亞各國大量裝備“薩姆”-2地空導彈一樣的“紅旗”-2地空導彈固定發射架,主要考慮研製週期短價格低,可以在短時間內把地地導彈裝上“薩姆”-2地空導彈發射架,後來為了滿足了機動作戰的要求,研發人員將導軌發射架和發射控制裝置裝上北京賓士2629型6x6卡車,推出B-611戰術地地導彈系統,
B-611是單級固體捷聯慣導制導戰術地地導彈,全長6.75米,彈徑600毫米,重2噸,戰鬥部重380千克,射程為85-150千米,精度150米,設計中“充分利用了“紅旗”-12防空導彈的成熟技術,依靠全動尾翼控制的在大氣層內飛行,強調低成本、易操作,B-611戰術地地導彈並不是純彈道導彈,設計之初就本著開發一種低成本滿足第三世界國家的外貿武器系統,正好被急需地地導彈的土耳其看中,土耳其和希臘就愛琴海石油開採權爆發過沖突,土耳其希望對爭議地區形成威懾,但自身國防工業水平不足以研製戰術地地導彈,發現B-611戰術地地導彈系統後就要求採購,一個急著賣,一個急著買,談判自然十分順利,
1996年,中國精密機械進出口總公司和土耳其簽署了包含200枚導彈的技術轉讓協議,1998年,土耳其在引進美國M270火箭炮受挫後,發誓要自己建立彈道導彈工業,引進了中國WS-I火箭炮,在此基礎上於1999年開始由中方提供圖紙和技術支援,土方Savronik公司,Raketsan公司學習資料,翻譯圖紙,建立土耳其生產線,逐步自行生產火控計算機、遙控系統、供電系統和使用了MAN公司的6*6高機動卡車作為導彈發射車,這種土耳其產的B-611戰術地地導彈系統後被命名為“閃電”,代號1-600,於2001年首次試射,射程達到了120千米,2003年的試射中射程達到了152千米,
第二代B-611戰術地地導彈系統在2002年年底啟動研製,2003年完成實彈試射,使用的是北京賓士2629A型6x6底盤,載重能力和透過性更強,發射車全重23.5噸,取消了單獨的操作室,發射指控裝置被整合到駕駛室裡,發射車可獨立在駕駛室完成定位、定向和瞄準,直接在駕駛室裡發射導彈,鋁製發射箱為集儲存、運輸,發射功能於一體,前後蓋為易碎蓋板,導彈發射時穿蓋而出,重新裝彈時間為20分鐘左右,而第一代B-611戰術地地導彈系統的彈箱只是導彈儲存箱,發射時要吊裝到導軌上,重新裝彈時間更久,2008年的第七屆珠海航展,航天科工二院又推出了B-611M雙聯裝戰術地地導彈系統,發射車換成了泰安特車的高機動卡車,加大了彈體直徑和長度,射程提高到260千米,精度提升到50米,使用慣性和GPS制導雙重製導,也可以方便地更換北斗導航元件供擔心受到美國挾制的國家使用,
B-611戰術地地導彈系統的競爭者是航天科工九院的P-12地地戰術導彈,外形酷似俄羅斯“伊斯坎德爾”地地戰術導彈,是一種垂直髮射地對地導彈武器系統,射程150千米,戰鬥部質量450千克,P-12的改進型號是BP-12A,射程達到280千米,精度可達到30米級,採用萬山特車的6x6軍用高機動卡車,航天科工九院的另一個外貿武器系統是SY-400遠端制導火箭系統,同樣使用萬山特車的WS-2400作為底盤,射程70-200千,米最獨特的是採用“紅旗”-16垂直髮射防空導彈的設計特徵,應該是防空導彈改成的火箭彈,
SY-400系統自帶定位定向系統,發射高度自動化,確定目標、測試到點火以及發射都是十分鐘內一鍵完成,簡便快捷的操作降低了人員要求,適合出口第三世界國家,而且SY-400的4聯裝發射箱和P-12地地戰術導彈的發射箱結構和外形是一樣的,兩者可以共架發射,這個共架系統可以說是中國的M270火箭炮,P-12地地戰術導彈非常吸引那些缺乏空軍而又想縱深打擊求的國家,而SY-400制導火箭彈用於近距戰場支援。
與SY-400遠端制導火箭系統非常相似的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陸軍通用打擊系統,這種武器是航天科技系統第一款外貿戰術地地導彈,使用8x8重型越野卡車底盤,可發射大口徑火箭彈、M20彈道導彈和超巡-1巡航導彈,M20單級固體燃料戰術導彈射程略小於300公里,飛行彈道可以高機動變軌,在飛行末段可高速垂直攻擊,因而配備具有高穿透力的鑽地彈和子母彈頭,超巡-1系遠端超音速巡航導彈射程280公里,可低空飛行攻擊艦船或地面目標,本來中國外貿地地導彈是系列B611和P-12系列的兩強相爭,M20的出現形成三足鼎立,互相搶市場的局面,
然而,中國民間企業公司也進入了導彈武器系統的開發業務,中國廣東宏大爆破公司就在珠海航展上公開了HD-1超聲速導彈武器系統,HD-1超聲速導彈武器系統,分為陸基型發射平臺、空基型發射平臺和艦基型發射平臺。在珠海航空展公開的是陸基型和空基型。HD-1陸基型超聲速導彈武器系統就是一個地對地導彈,一個發射營下轄3個發射連,每個連下轄6臺發射車。單車可裝配六聯裝車載發射箱,連射間隔時間不超過6秒,發射準備時間為5分鐘,撤收時間為3分鐘。
HD-1陸基型彈長8300毫米,彈徑375毫米,重2200公斤,射程290公里,高空巡航高度為15公里、掠海飛行高度5米至10米,戰鬥部有4種,分別是240公斤級殺傷破甲子母戰鬥部、240公斤級整體爆破戰鬥部、240公斤級整體殺爆戰鬥部及400公斤級整體侵徹戰鬥部,對地打擊精度為20米,在增加紅外末制導後,精度提高到10米,可對點目標進行精確打擊,主要用於對地、對海多用途打擊,能夠用於精確打擊和火力支援,摧毀陣地,打擊裝甲叢集、岸防作戰和封鎖海峽等等多種作戰能力,
三:互相搶市場的中國大口徑火箭炮
另一個加入外貿遠端武器的是中國的大口徑火箭炮,中國研製火箭炮的機構與型號之多,沒有任何國家可以無法望其項背,外貿火箭炮品種從122毫米、220毫米、273毫米、300毫米到370毫米,型號有AR-1、AR-2、AR-3、SR-5、WM-120、90B,射程從32公里到220公里,是名副其實火箭炮製造大國,中國火箭炮雖然長期處於只有小口徑的火箭炮落後狀態,射程最高只有20公里,90年代初受海灣戰爭中M270火箭炮巨大的縱深壓制火力影響才開始研製遠端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統,
1993年5月,俄羅斯在展覽中國新式陸軍武器,其中1983年設計定型的“龍捲風”300毫米火箭炮引起總設計師徐中信的濃厚興趣,“龍捲風”火箭炮一次可向70公里的齊射12枚裝填72枚子彈藥的子母火箭彈,像“鋼雨”一樣覆蓋67公頃的地面,中國當時想引進生產,但俄方明確表示不能出售生產許可”,只能出售成品,而且成品報價過高,中方放棄直接採購,僅與俄方論證方案與工程草圖後決定自行研製。
僅僅只用8年時間,中國兵器工業就研製出PHL-03式300毫米12管遠端火箭炮,並於2004年列裝部隊。要被稱為“遠火",雖然PHL-03式遠端火箭炮很像“龍捲風”火箭炮,但卻不是“龍捲風”火箭炮的仿製品,“龍捲風”火箭炮只能進行手動、半自動操作,射程只有90公里,PHL-03式遠端火箭炮有火力控制和指揮系統,具有單炮自動操瞄獨立作戰能力,射程達到130公里以上,是世界上射程、威力、精度、數字化程度最好的遠端多管火箭炮,
北方工業公司也在PHL-03式遠端火箭炮發展出口版AR-2型火箭炮,配用BRC3子母、BRC4子母、BRE2高爆三型火箭彈,火箭彈裝有感應控制裝置與姿控發動機等組成,射程20-130公里,北方工業公司還推出了280公里射程的AR--3型火箭炮,自動化程度比AR-2型火箭炮再高,設計為“通用型多功能發射平臺”,可裝填300毫米五管和370毫米四管兩型不同的火箭彈,一次裝填兩個火箭彈彈箱,370毫米火箭彈則有BRE2、BRE3、BRE6、BRE8四款型號,均採用“慣性+北斗/GPS導航衛星”修正彈著的制導,精度小於50米。這兩型火箭炮已出口摩洛哥、衣索比亞、阿聯酋等國,
與之競爭的是航天科技集團的A-100、A-200與A-300系列火箭炮,A-100火箭炮是中國陸軍遠端火箭炮專案的競爭失敗者,於是在1999年拿來出口國際市場,採用泰安5450C型8x8輪式越野卡車底盤,車上配有自動定位、火控計算機,可獨立實施作戰,最早的A-100火箭炮有10根300毫米的發射管,新的A-100火箭炮已改為“彈箱框架”,左右各裝填一個五根發射定向管的彈箱,所用的火箭彈是射程80公里的A100-111和射程120公里的A100-311兩種,均採用初始段簡易慣性制導,射程誤差1/310x1/310,接近榴彈炮的水平,已大量出口巴基斯坦陸軍,
A-200型300毫米火箭炮設計也是“彈箱框架”式,共裝填8枚A200-11火箭彈,最大射程200公里,“慣性+衛星導航”複合式制導的火箭彈彈頭可與彈體在飛行中分離,精度小於30米,A-300火箭炮使用的A300-2火箭彈是A200-11火箭彈彈頭上增加一臺續航發動機,使彈頭具備機動滑翔能力,射程達到290公里,最大射程已經達到了《限制彈道導彈擴散條約》的限定,這些大口徑火箭炮實際上已經是地對地彈道導彈了。
四:結語
彈道導彈和遠端火箭炮都是國之利器,是國際軍購市場上最賺錢的武器之一,而且維護和升級也是一項持續的、豐厚的買賣,掌握核心技術的國家只有美俄中朝幾個,美國出售門檻高,不會輕易出售這類武器,俄羅斯現在的技術遠遠落後於中國,朝鮮的武器很難出口,從總體來看中國地對地戰術導神在射程、精度、彈頭型別,以及“箭彈共架發射技術”等方面,中國大幅超越其他生產彈道導彈的國家,而西方無法生產戰術彈道導彈系統參與競爭,對一些有中小國家的來說,想購買這種“斬首”級武器,唯一的選擇就是中國,
因此己有越來越多的國家購買了中國的彈道導彈和遠端火箭炮,中國的彈道導彈和遠端火箭炮幾乎成了壟斷的賣方市場,可以隨意標價,只是國內各大廠家明顯缺乏經驗和策略,出口的價格並不高,明明暴利卻賣白菜價,原來把軍隊競爭失敗的武器外銷掙回開發成本倒是可以,但各自專門研製了一大堆效能差不多的同類武器互相競爭,甚至互相壓價,除了浪費研究經費和人力資源外,還有可能把千辛萬苦研製出的高階武器賣成中低端武器價格,國防軍工系統應加強協調配合,制定統一的外銷策略,以避免這種相煎何太急的現狀。